巧设话题让小组合作更高效

2018-08-03 05:16杜玉梅
广西教育·A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话题关系小组合作

杜玉梅

【摘要】新课程标准倡导阅读教学需要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本文论述通过话题设置让小组合作更高效的做法:在意境深远处设置,推促教学目标达成;在结构雷同处设置,实现写法技巧迁移;在关系复杂处设置,帮助厘清人物关系。

【关键词】小组合作 话题 意境 结构 关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1A-0059-01

2011年版课程标准倡导阅读教学需要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而审视当前课堂的小组合作,大多数流于形式,成为摆设。笔者认为,出现这一问题是因为话题设置不当。要真正彰显小组合作的精彩,需要教师结合文本特点巧设话题。毕竟对于小组合作来说,话题不仅决定这小组合作的方向,而且还决定小组合作的有效程度。具体来说,话题可以是问题,或是活动,但其设置需要围绕文本特点进行。下面,笔者谈一谈自己的经验体会。

一、在意境深远处设置,力促教学目标达成

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为了让学生接触与了解民族传统文化,編者在每册教材中结合学生实际安排了相应的内容。从内容来看,大多表现优美,意境深远。遗憾的是很多教师针对诗歌教学,往往立足于机械背诵,导致学生无法实现“悟意境”这一目标。对此笔者认为,针对诗歌教学,可以在关键诗句或者关键字眼处设计话题,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形式讨论、自悟走近诗歌,感悟意境,继而突破教学重点,真正实现与诗歌、作者的深度对话。

以语文S版第七册《古诗三首》中的《枫桥夜泊》为例,作者是唐朝落第诗人张继,描写的是诗人路过苏州枫桥停船过夜的情境。这里教师可以根据“夜半钟声到客船”这一内容设置话题,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探究,引导他们思考:诗人为什么夜深难眠?学生先是通过自主学习,得出是因为诗人“对愁眠”;接着,借助小组交流和补充阅读,得出答案——因为诗人张继进京赶考落第了,感到无颜面对江东父老,近乡情更怯,所以才会辗转反侧,难以入眠。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还进一步探究出,诗歌意象与意境之间的关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钟声……从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都是与“愁”有关,都是与诗人心情有关,而这种借景抒情,追求的是一种情景交融。学生经过深入探究,从而与作者产生思想共鸣。

二、在结构雷同处设置,实现写法技巧迁移

教材仅仅是个例子。教师组织学生学习文本,目的是让学生从中习得写作方法,以便形成一定的表达能力。教材编者也注意到这一点,因而在编辑教材过程中往往选编最适合学生阅读、最适合“借鉴”的内容,而不是最优美的。这就给小组合作创造了条件。比如,针对结构“雷同”,即文章中有几个段落结构或者内容相同或者相近的,可以抓住一处设置话题,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以便以点带面,从“帮”到“扶”,实现写法技巧有效迁移。

以语文S版第五册《庐山的云雾》为例,第二自然小节与第三自然小节结构“雷同”,即为“总—分”结构,因而教师可以把“学习围绕中心句写具体的‘总—分构段方式”作为话题切入口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步:第一步,学习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查找段落中心句,分别说说不同地方云雾的不同特征;第二步,组织学生按照第二段中习得的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第三步,组织学生按照“总—分”结构描写校园一处景物。这一教学话题由于紧扣文本结构特征,紧扣教学实际,引导学生从学习、借鉴到运用,不仅有利于学生习得写作技巧,而且还有利于目标落实。这里需要提醒的是,教师要注意把握引导、合作与运用的时间分布,尽可能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合作中借鉴、在合作中领悟,以便真正实现写法技巧迁移,为提高学生表达水平创造条件。

三、在关系复杂处设置,帮助厘清人物关系

写人记事类文本在小学教材中也占据相当多的分量。这一类文本的教学重点是了解故事经过,把握人物特征。如果文本中人物数量相对较少,比较简单,学生还好理解;而有的课文人物相对较多,人物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学生一时难以理顺,这就需要教师从人物关系复杂处入手,设置话题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这样不仅便于学生迅速掌握文本内容,厘清人物之间的关系,而且还能彰显小组合作的精彩。

以语文S版第十册《孔明借箭》为例,文章涉及人物相对较多,具体有周瑜、鲁肃、孔明、曹操、毛玠、于禁、张辽、徐晃等。因此,我们可以将小组合作话题设置为“弄清楚各人物之间的关系”。具体活动流程如下:第一步,组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用笔圈出课文人物的名字;第二步,学会用图示表示各人物之间的关系;第三步,小组内交流,用语言概述人物之间的关系,并且寻找最佳图示的表达方式;第四步,先自我修改,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第五步,小组内推荐代表在全班展示。教师设置的这一话题,不仅可以让小组合作有交流话题,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厘清文本的人物关系,为准确理解文本主题创造条件。当然更重要的是这种方式不仅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还有效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与图示概括能力。

总而言之,针对小组合作中的话题设置,具体策略还有很多。关键的是,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认真研读教材,尽可能发现教材中的“不一样”,结合文本特点,针对不同特征设置不同的话题,促进精彩课堂的生成。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话题关系小组合作
话题与主语研究
再论汉语话题与主语
作文评改“五步曲”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