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更有效

2018-08-03 05:16邓剑清
广西教育·A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有效性微课小学数学

邓剑清

【摘要】本文论述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材实际做好课前铺垫,课堂上关注学生思考的过程,课后及时跟踪引导,巩固和发展课堂所学,促进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可以让小学数学教学更有效,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微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1A-0103-02

学生学习真正发生,是指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通过与教师密切互动配合,获得相应的知识,进而将新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年龄和个性发展实际实施教学活动,让每一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基于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深研学生,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因材施教,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出发点,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材实际做好课前备课;课堂上深度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和运用;课后及时跟踪引导,巩固和发展课堂所学,进而促进学生课堂学习真正发生。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小学数学教学促进学生课堂学习真正发生、促进课堂教学更加有效谈一些粗浅的看法和做法,与同仁共勉。

一、从学生和教材实际出发,创新教学思路

(一)关注学生学习心理,激发学习欲望

小学生有着一定的心理发展规律,教师应特别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尤其是认知冲突心理的发展,通过将原有认知与新知进行对比,让两者之间的矛盾和差异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进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路程、时间与速度》一课时,笔者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①邓老师骑自行车8分钟走了1600米,邓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是多少?②一架客机3秒飞了600米,客机的速度又是多少?学生通过计算得出:邓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是200米/分,客机的速度是200米/秒。此时,笔者充分运用“单位时间”的认知模糊向学生提问:“你们看邓老师多厉害,骑自行车的速度都跟飞机一样快了,都是200米。”此刻课堂沸腾了,学生热烈地讨论起来。从他们现有的生活经验即可知道,这是无法比较的两种速度,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就充分利用认知的冲突迫使学生进一步思考,从而真正理解什么是速度。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拓展学生视野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是教材的被动使用者,而是研究者、开发者。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敢于调整、完善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挖掘和运用教材中的有效素材,从而促进课堂学习的真正发生。

教学时,学生常常会遇到一些难懂的词语,特别是一些农村学生,由于受视野局限,对某些难懂或比较生僻的词语理解起来更加困难。如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对面积的解释是:“物體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物体的表面”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容易理解,学生从身边的书桌面、文具盒等物品即可感知。但“封闭图形”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就比较困难。在充分感知了物体的表面后学习什么是封闭图形时,笔者是这样展开教学的:请一名学生把数学课本封面的大小描绘下来,与此同时笔者也把数学课本的封面描了下来,但其中一边未封口,随后提问:某某同学跟老师画的两个图形相比,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学生经过激烈的争论也无法得出答案。当笔者将半封闭的图形也画成封闭图形后,学生很快就比较出了它们的大小,这时再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开始的两个图形无法比较,学生就轻松地突破了什么是封闭图形这一难点。

二、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关注学习过程

促使学生学习真正发生,达到最大实效还得看课堂教学实施过程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应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出发,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学。学生只有喜欢上数学,才会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课堂学习中,进而达到让课堂学习真正发生的目的,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关注学生思考的过程

课堂上,教师在做好激趣促学的同时,还应着重关注学生思考的过程,即引导学生的思维围绕本节课教学内容涉及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和动手实践,促进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时,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字母不但能够表示“关系”,还可以表示“结果”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爱玩和好奇心强的特点,创设运用“加工数字的魔盒”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首先教师出示一个魔盒,让学生随意输入一个数,通过魔盒的加工,另一边马上出来一个数,如输入6,出来16;输入16,出来26;输入19,出来29……这时有部分学生开始举手,抢着回答其中的“奥秘”。通过学生的回答,最后总结出魔盒是按一定的关系对输入的数进行加工的,即输入32,出来32+10;输入40,出来40+10;输入字母a,出来a+10。这时,学生深刻体会到了“a+10”就是“结果”。输入的数与出来的数既存着不断的变化,又有不变,即总是按照“a+10”这一关系进行加工,同时,这个“a+10”又是一种“关系”。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输入数字,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其中的变化规律,最后找到了“奥秘”所在,较好地促进学习真正发生,进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关注学生知识获得的过程

小学生喜欢问为什么,尤其是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优点”,引导学生积极地去发现问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分析问题,促进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起到了制造“矛盾”的作用,通过科学合理的引导,引发学生质疑和争论,进而促进学习真正发生。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真假分数》时,在总结出“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作真分数”时,有的学生就笑了,其实笔者明白学生笑什么,但笔者还是明知故问地问学生:“你们笑什么?”学生说:“我想有真分数一定就会有假分数。”笔者接着问:“那你认为怎样的分数应该是假分数?”学生马上说:“当然是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就是假分数。”笔者笑着点点头:“那你们能在本子上用图表示出几个真假分数来吗?”学生爽快地答应着,一会儿就有学生举手提出疑问:“老师,那么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又应该归在哪儿?”由于笔者在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有意识地对知识进行了掌控,给学生一个操作机会其实就是学生对知识的领悟过程,学生发现了新的问题,接着再让学生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就显得积极而主动。“小疑小进,大疑大进”。很难想象,在一个没有问题的课堂上学生能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一个富有生命力的课堂,必定是一个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课堂、促使学生的问题不断解决与生成的课堂。

三、加强课后跟踪辅导,进一步提增学习实效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告诉我们,遗忘都是先快后慢,所以学生需要在课后进一步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尤其是数学学科,更加需要教师着力加强课后跟踪辅导并科学地布置作业,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拓展知识面,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运用,进而全面巩固所学知识并促进课堂学习的有效发生,提升数学能力。

(一)运用微课巩固知识

发达的网络为教师更好地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带来了便利,声情并茂的微课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学”。放学后,教师将课堂上所学知识及其范围拓展、联系实际等相关内容制作成PPT或视频,以微课的形式通过网络传输,在家长的配合下,让学生自主完成巩固课堂知识的任务。例如,在教学“平移与旋转”“圆的面积”“认识时间”等内容后,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辅助功能,将课堂上用语言无法更真切地表达的知识重点、难点制作成微课,让学生回到家中认真观看、仔细品味,既可以回放又可以暂停思考,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微课促使课堂学习有效性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拓展运用。

(二)联系实际运用知识

數学源于生活。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通过理论联系实践,可以有效巩固和验证课堂所学知识,同时也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进而促使学生更加“乐学”。例如,在课堂上学习“元、角、分”相关知识后,可以要求学生随家长到菜市场买菜,在家长的监督下,先由学生进行付款交易,家长在一旁引导。为确保实践效果,可以要求家长用手机录制视频,通过班级QQ群上传检查。同样,在学习“周长和面积”的相关知识后,可以要求学生回到家里测量自家客厅、厨房的周长和面积大约是多少;学习了“统计”的相关知识后,可以要求学生统计周末两天自己的开销,引导学生认清没必要的开销应该节省下来,培养他们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相关知识后,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生活中哪些动物、植物、生活用品是对称的,通过知识验证,巩固课堂所学,进而全面、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总之,在当前以提高课堂有效性、促进学生学习真正发生的教学大背景下,一线小学数学教师须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发达的网络资源不断丰富自身的业务能力,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从学生和教学实际出发进行备课,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引组织学生学习,充分利用好课堂40分钟,课后及时跟踪辅导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真正发生。

【参考文献】

[1]梁建宁.当代认知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岳真.关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2)

(责编 林 剑)

猜你喜欢
有效性微课小学数学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