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结祛瘀方联合溴隐亭治疗肝郁型高泌乳素血症疗效及对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皮质醇水平的影响

2018-08-06 00:46高晓俐杨东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23期
关键词:泌乳素皮质醇血症

田 颖,高晓俐,杨东艳,丛 萍

(陕西省中医医院,陕西 西安 710003)

高泌乳素血症患者多见于生殖障碍女性,其发病率为9%~17%,而普通人群发病率仅0.4%,该病包括24 h泌乳素水平均高于正常的显性高泌乳素血症及仅夜间泌乳素水平升高的潜在性高泌乳素血症两大类,均可对女性健康造成危害[1-2]。目前,西医干预主要采取溴隐亭治疗,虽可取得一定疗效,但部分患者停止用药后病情反复。中医治疗高泌乳素血症已有多年历史,根据其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闭经”“自发溢乳”等范畴,《诸病源候论》中记载:“冲任之脉……上冲乳汁,下为月经……”认为肾-天癸-冲任-胞宫轴于高泌乳素血症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功能失调,则经血上溢为乳[3]。《校注妇人良方》有云:“……乳汁自出,乃胃气虚。”而乳房属胃,乳头属肝,肝肾亏虚及气滞痰瘀为高泌乳素血症基本病机[4]。散结祛瘀方有活血行气、温肾化瘀功效,基于此,本研究观察了散结祛瘀方联合溴隐亭治疗肝郁型高泌乳素血症疗效及对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皮质醇水平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肝郁型高泌乳素血症女性患者128例,均符合中医诊断标准[5]:主症为月经量减少,甚至闭经,婚后不孕,溢乳,头痛,且出现眩晕及视物模糊;次症为行经腹痛,且痛处不转移,胸腹痞满,带下量增加,体质量增加,患者常感乳房刺痛且情绪烦躁;舌脉:患者舌质暗淡,可有瘀斑,舌苔白腻,脉弦滑或者沉涩。且均符合西医诊断标准[6]:患者月经紊乱、不孕、溢乳;生化检查泌乳素水平高于1.14 nmol/L;磁共振检查可发现垂体微腺瘤。患者符合生化检查+临床症状任1项即可诊断。患者2周内均未采取治疗。排除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合并妇科疾病所致月经不调者,近2周内应有利血平等影响泌乳素水平药物者及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将12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4例,年龄19~38(26.3±6.9)岁;体质量指数20.2~25.3(22.8±1.4)kg/m2。观察组64例,年龄18~39(27.5±7.2)岁;体质量指数20.1~26.3(23.2±1.5)kg/m2。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溴隐亭(匈牙利吉瑞大药厂生产,注册号:H20110116,规格:2.5 mg/片)口服,2.5 mg/d,连续服用3个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散结祛瘀方治疗,组成:麦芽15 g、浙贝12 g、川芎12 g、夏枯草12 g、胆南星12 g、制半夏12 g、香附12 g、淫羊藿12 g、茯苓12 g、甘草12 g。1剂/d,水煎取汁200 mL,于早晚各服100 mL,连续服用3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中医证候积分:分别于治疗前后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对中医证候月经稀发或者闭经、月经量减少、溢乳、头痛头晕、视物模糊、经行腹痛、胸腹痞满、形体肥胖、带下量多、乳房刺痛、情志异常进行评分。②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分别于治疗前后采取流式细胞仪测定CD3+、CD31+、CD45+T淋巴细胞水平。③皮质醇水平:分别于治疗前后上午8时测定皮质醇(Cs)及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水平。④临床疗效:于治疗3个月后对2组疗效进行评估。临床痊愈:治疗后溢乳停止,泌乳素水平降至正常水平,或者月经规律、怀孕,且症候积分减少≥95%;显效:血清泌乳素水平明显降低,MRI检查可见垂体微腺瘤体积减小,月经量基本恢复正常,溢乳减少,症候积分减少≥70%且<95%;有效:血清泌乳素水平降低,溢乳减少,伴随症状有所好转,症候积分减少≥30%且<70%;无效:泌乳素水平无变化甚至升高,MRI检查可见微腺瘤体积不变甚至增大,症候积分减少<30%[8]。基本痊愈+显效+有效为总有效。⑤不良反应:记录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 结 果

2.1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2组治疗前月经稀发或者闭经、月经量减少、溢乳、头痛头晕、视物模糊、经行腹痛、胸腹痞满、形体肥胖、带下量多、乳房刺痛、情志异常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

2.2 2组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

表1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分)

组别n时间胸腹痞满形体肥胖带下量多乳房刺痛情志异常观察组64治疗前治疗后2.8±0.40.9±0.4①②3.3±0.61.1±0.5①②3.0±0.50.6±0.2①②3.3±0.70.5±0.2①②3.1±0.60.6±0.3①②对照组64治疗前治疗后2.9±0.61.4±0.3①3.1±0.81.6±0.3①2.9±0.61.3±0.4①3.4±0.51.1±0.3①3.2±0.81.4±0.6①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2组治疗前CD3+、CD31+、CD45+T淋巴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后CD3+T淋巴细胞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05),CD31+、CD45+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CD3+、CD31+、CD45+水平变化均较对照组更显著(P均<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s,%)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2组治疗前后皮质醇水平比较 2组治疗前Cs、ACT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后Cs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ACTH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Cs、ACTH水平变化均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皮质醇水平比较±s)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 2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2.5 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发生血尿1例,呕吐0例,腹泻1例;对照组发生血尿1例,呕吐1例,腹泻1例。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2组疗效比较 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 论

正常生理情况下,泌乳素分泌与机体下丘脑功能具有密切关联,受其分泌的抑制因子及分泌释放因子调节,而生理性、病理性及药物均可导致泌乳素分泌失衡,如垂体瘤、松果体瘤等,均可引起血清泌乳素水平超过正常范围,导致溢乳、乳房刺痛等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且可能导致闭经、不孕等严重后果[9]。此外,有研究表明,泌乳素为机体炎性反应性神经内分泌调节因子,高泌乳素血症患者其水平升高显著,可对机体免疫功能及内分泌系统造成负面影响,导致皮质醇水平升高及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调[10-11]。目前,西医治疗高泌乳素血症患者主要采取多巴胺受体激动药物,如溴隐亭,其通过作用于垂体泌乳细胞膜内多巴胺受体,产生类多巴胺效应而达到抑制泌乳素分泌目的,进而降低泌乳素水平,缓解症状,可取得一定疗效[12]。

中医治疗高泌乳素血症患者经过传承及发展,已积累了丰富经验。古代医家认为肝可藏血,肾则藏精,两者同源,若肝脏疏泄失常或者肾脏开合失度,则患者可出现闭经、溢乳,故认为高泌乳素血症患者根本在于肾气不足及肝脏郁滞[13]。现代医家经过总结古人诊治经验及不断发展,认为高泌乳素血症患者病机以肾虚为本,而肝郁及痰湿相互夹杂,患者肾虚,则致精亏,进而冲任血海不足,兼以肝郁、痰湿,机体气血不畅,冲任受阻,导致闭经出现;或者肝气太过,出现溢乳。此外,机体血气运行正常与各脏腑所司是否正常密切相关,机体情志郁结、痰湿等均可致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停滞则至经停,阻于胞脉则可致不孕,若阻于脑部则可出现头痛目眩等症状[14-15]。散结祛瘀方中夏枯草具有平肝清火作用;半夏则可降逆消痞、燥湿化痰;淫羊藿可发挥补肾祛风湿等作用;香附行气解郁、调经止痛;麦芽疏肝行气;浙贝母清热化痰;茯苓健脾宁心;川芎可活血行气、止痛。诸药共用,可发挥疏肝解郁、化痰软坚及回乳消胀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夏枯草有效成分黄酮类等物质具有降压作用,且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半夏则可抗心律失常及抗肿瘤,有助于提高机体抵抗力;淫羊藿可增加雌激素表达水平,提高孕激素受体数量;香附中有效成分则可改善机体凝血功能及卵巢功能[16-17]。

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CD3+水平和ACTH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CD31+、CD45+水平和Cs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散结祛瘀方联合溴隐亭治疗肝郁型高泌乳素血症疗效较佳,可显著减轻中医症状,改善机体免疫及内分泌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泌乳素皮质醇血症
危重患者内源性皮质醇变化特点及应用进展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拿起手机扫一扫,就知道你压力大不大
男性为何也会 患高泌乳素血症?
The most soothing music for dogs
论“血不利则为水”在眼底血症中的应用探讨
大麦芽碱对高催乳素血症大鼠泌乳素分泌的抑制作用
聚乙二醇沉淀联合化学发光法检测高泌乳素血症的临床意义
血清泌乳素检测水平研究
血睾酮、皮质醇与运动负荷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