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解毒汤联合GT化疗方案对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疗效及生存率的影响

2018-08-06 00:33王晓庆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23期
关键词:转移性毒副黄芪

王晓庆

(江苏省高邮市中医医院,江苏 高邮 225600)

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特征有侵袭性强、预后差和易出现远处转移,发展成为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加重患者病情,降低生存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目前,现代医学常应用化疗手段治疗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在一定程度能控制患者病情,但毒副反应较大,治疗效果受限[2]。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本病多以辨证施治和整体观念为基本原则,用益气养阴、健脾利湿、清热解毒、化痰散结之治法,能明显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无进展生存期,减轻毒副反应,疗效满意[3]。本研究观察了黄芪解毒汤联合GT化疗方案对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疗效及生存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应用GT化疗方案治疗:紫杉醇(海南新世通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6089)135~175 mg/m2加50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80 min,第1天;吉西他滨(江苏奥赛康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698)1 000 mg/m2加50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30 min,第1天和第8天;1个周期为21 d。使用紫杉醇前需进行抗过敏处理:用药前6 h和12 h分别给予地塞米松15 mg口服;化疗前30 min静脉注射西咪替丁400 mg、肌肉注射苯海拉明50 mg;化疗前后30 min分别静脉注射托烷司琼5 mg以止吐;化疗期间患者若发生Ⅱ度以上白细胞计数降低可常规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解毒汤,组方:黄芪30 g、半枝莲30 g、百花蛇舌草30 g、薏苡仁30 g、龙葵15 g、女贞子15 g、玄参15 g、太子参15 g、浙贝母10 g、茯苓10 g、白术10 g、山慈菇10 g、麦冬10 g、甘草6 g,常规水煎服,于化疗前3 d开始给药,并在化疗开始第1—3天暂停给药,在第4天重新给药直到第15天,每天1剂,分早晚2次服。2组均连续治疗6个化疗周期。

1.3 观察指标 ①依据2008年欧洲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6]评价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完全缓解(CR):治疗后病灶连续消失4周,且没有出现新病灶;部分缓解(PR):治疗后病灶减小>30%维持4周,且没有出现新病灶;疾病稳定(SD):治疗后病灶减小≤30%、增大≤20%,且4周内病情无明显变化;疾病进展(PD):治疗后病灶增大>20%,或有新病灶出现。总有效=CR+PR例数。②2组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显效:治疗后KPS评分升高≥20分;有效:KPS评分升高≥10分;稳定:KPS评分无明显变化;降低:KPS评分降低≥10分。改善率=显效+有效比例之和。③依据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CTCAE v3.0标准[7]进行0~Ⅳ分级,统计2组治疗期间骨髓抑制(血小板计数和粒细胞计数降低)和消化道毒副反应(呕吐和恶心)发生情况。④随访3年,记录2组平均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PFS是从首次化疗开始到疾病进展或死亡时间,并计算3年生存率。

2 结 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2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生活质量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 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2组骨髓抑制和消化道毒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骨髓抑制和消化道毒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和表4。

表3 2组治疗期间骨髓抑制发生情况比较 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4 2组治疗期间消化道毒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 2组生存情况比较 研究组平均PFS、中位PFS、3年生存率均显著长于或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5。

表5 2组生存情况比较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 论

西妥昔单抗、贝伐单抗和拉帕替尼等靶向治疗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虽具有一定效果,但因其价格昂贵,临床广泛应用受限,目前多以紫杉类药物和蒽环类药物的基础化疗方案作为治疗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的主要手段,但蒽环类药物对心脏毒副反应较大,且具有心脏毒性累积作用,不适合长期使用[8]。GT方案中所用紫杉醇能通过抑制微管分离而阻碍肿瘤细胞增殖和分化,主要作用于细胞M期和G2期;吉西他滨属特异性抗代谢类抗癌药物,具有杀灭肿瘤细胞作用,对细胞S期敏感[9]。紫杉醇和吉西他滨能对不同细胞周期产生作用,两者联合使用可明显增强疗效,但大多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已接受过术后辅助化疗,使得患者耐受性较低,不利于延长患者生存周期[10]。

祖国医学认为乳腺癌可归属于中医学中“乳石痈”“乳岩”等范畴,其病名在《疮疡经验全书》中有提及:“乳岩,此毒阴极阳衰……捻之内如山岩,故名之。”在《医宗金鉴》有记载其病因病机:“乳岩属肝脾两伤,气血凝结而成。”说明乳岩的发生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七情伤及肝脾,造成肝虚脾弱、脏腑功能失调,乳络中痰气瘀阻,日久发展为乳岩[11]。现代中医认为,手术和术后放化疗损耗正气阴液,逐步致使正不胜邪,造成痰瘀邪毒乘虚而入,癌毒之流窜能客于脏腑,藏于经络,使津液代谢失常、脏腑经络受损,水湿停聚而凝为痰,气血不通则成瘀,毒、瘀、痰三者互结,日久成积,恶性循环,引发转移性乳腺癌[12]。因此,本病发生的关键因素是正气内虚、伏邪癌毒内传,在临床治疗中应以扶正固本、补益脾肾为基本治疗原则。本研究所用黄芪解毒汤方中黄芪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托毒生肌,是为君药;臣以太子参养阴生津、补脾肺之气;百花蛇舌草、半枝莲清热解毒、利湿消肿,薏苡仁渗湿健脾、利水消肿,龙葵清热解毒、散瘀消肿,女贞子清虚热、补益肝肾,玄参滋阴润燥、清热生津,浙贝母、山慈菇清热解毒、化痰散结,茯苓健脾渗湿、宁心安神,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麦冬润肺清心、养阴生津,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扶正祛邪、清热解毒、益气健脾、养阴利湿、滋补肝肾、化痰散结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的含有黄芪多糖成分,具有提高红细胞免疫功能、升高白细胞和抑瘤作用,还能使同源杀伤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得到增强[13];太子参中所含氨基酸、皂苷和多糖等成分能发挥增强免疫力、抗应激、抗病毒、抗菌和抗疲劳作用[14];薏苡仁主要活性成分为脂肪酸和脂类化合物,能起到抑瘤活性功能,具有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调节免疫和抗病毒作用;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可通过对肿瘤细胞截断营养供给、诱导凋亡、抑制增殖、增强机体免疫力、抗氧化和抗突变等途径而发挥抗肿瘤作用[15]。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和生活质量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骨髓抑制和消化道毒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平均和中位PFS、3年生存率均显著长于或高于对照组。提示黄芪解毒汤联合GT化疗方案治疗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减轻毒副反应,延长无进展生存期,提高生存率。

猜你喜欢
转移性毒副黄芪
“补气之王”黄芪,你吃对了吗?
SPECT/CT显像用于诊断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价值
大剂量MTX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毒副反应分析
黄芪是个宝
带鱼黄芪汤缓解胃下垂
耐奥沙利铂人胃癌SGC-7901细胞具有高侵袭转移性及上皮间质转化特征
非远处转移性高危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低剂量碘-131治疗
基层门诊药品毒副反应的观察与分析
灵芝孢子粉对恶性肿瘤放化疗的减毒作用
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