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拼读的正确打开方式

2018-08-07 08:04韩春荣宋晓焕
科教导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自然拼读

韩春荣 宋晓焕

摘 要 在充分的语言环境的保证下,已经积累一定听力词汇量的英语初学者通过搭建坚实的英语“心理词典”框架,并进行持久的有效输入,定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然拼读的最大价值,从而从真正意义上“习得”英语。

关键词 自然拼读 心理词典 有效输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3.028

The Correct Way to Open the Natural Spelling

HAN Chunrong, SONG Xiaohuan

(Modern College of Northwest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130)

Abstract Under the guarantee of sufficient language environment, English beginners who have accumulated a certain amount of listening vocabulary will build a solid English "psycho-dictionary" framework and carry out lasting effective input, so as to maximize the value of natural spelling, so as to "acquire" English in a real sense.

Keywords natural spelling; mental dictionary; valid input

0 引言

在自然拼讀流行的当下,各大英语培训机构都打着“见词能读,听词能写”的旗号,大肆宣扬自然拼读的功效,仿佛人人经过培训之后,词汇量都可以呈几何倍数增长一般。其实不然,自然拼读确有此功效,但又不止于此。

首先有必要区分下“习得”和“学得”的差异。母语的掌握一般都属于“习得”,也就是说学习者依赖长期在母语环境中的逐渐浸润,最终领会并运用母语;而传统的英语学习者大多依赖“学得”。从国际音标入手,到死记硬背语法,输出的英语依然磕磕绊绊,即便符合语法也并不地道。对于母语,我们几乎可以脱口而出,而对英语的输出则没有那么自如流畅了。可见,对于英语的学习“习得”比“学得”更加有效。经考证,自然拼读法(phonics)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里儿童普遍使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它通过直接学习字母与发音的对应规则,建立字母及字母组合与发音的感知,慢慢过渡到对单词的掌握,并通过与已知的听力词汇建立连接,逐渐培养英语读写能力,为后期全面提升听说读写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做好积极的准备。因此,我们可以引以为鉴。

1 学习自然拼读的必要性

有人说,只学习音标同样也可以展开阅读,毋庸置疑,这是可行的,可是这样的英语学习之路必是重蹈传统的“学得”的覆辙。不可否认的事实便是,大批“哑巴英语”的诞生,即便是佼佼者,也是应试工具的突出者,其在实践交流阅读中,总是要多此一举地绕一个弯——在脑海中经过一个翻译程序,把想好的中文表达译成英文,再表达出来,而不是直接利用英式思维自然流淌出来的。这就需要提一下学习自然拼读的学习原理了。

学习自然拼读的真正目的,便是为学好英语做好一定的认知准备。换而言之,就是搭建好英语“心理词典”的框架。心理词典(mental lexicon)源于心理语言学,又被称为“内部词汇”“内部词典”和“心理词汇”,是现代认知语言学的常用概念 。最早由西方语言学家Treisman(1960)提出,假设人脑的词汇就像一本词典,由许多词条组成的庞大“词库”,而且每个词条都包含三种元素:形、音、义,三者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一个心理词汇。识别由感觉信息输入的一个词,就是这个词的特征在心理词典中激活相应的词条的过程。在听到、看到或想到一个单词时, 就相当于以其中一种元素为线索,到心理词典中去搜查匹配另外两种元素,以达到对这个词的完整运用。90年代的学者通过大量的行为实验观察到,在英文中通达语义是以语音为中介的。(Lukatela 和Turvey,1994)。换而言之,识别并理解心理词典中一个词的含义,需先把该词的视觉符号(它的拼写)转化为其语音符号(它的发音)。

而自然拼读正是关于如何建立单词拼写和发音关系的方法。

2 学习自然拼读的前提

2.1 听力的积累

要建立拼写与发音之间的连接,就必须先在心理词典里存储一定量的词汇,这样在提取词汇时,就建立了该词发音与其拼写以及词义的连接。那么,怎么在心理词典中存储词汇呢?这就是学习自然拼读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大前提,那便是需累积一定量的听力词汇,最终再通过运用自然拼读的能力将这些听力词汇转化为心理词汇。否则,即使学了,后期的学习效果也一定会受到制约。因为自然拼读上连听力,下接阅读。我们学习自然拼读并不能止于“见词能读、听词能写”的目标,而是将其作为一个过渡桥梁,为后期的纵深阅读铺垫基石。当我们“见词能读、听词能写”时,我们实际上时形成了“形—音”之间的联系,而当“能读、能写”的单词因为存储的听力词汇而与其意义建立联系时,我们就能够将一个词的形、音和义连接起来,这便意味着对一个词汇真正的掌握。阅读过程中也才可能达到音、形、义的全面理解。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如果英语启蒙比较早,比如说从一二岁就开始启蒙的,听力词汇积攒到3000的小朋友当然可以提前学习,与欧美国家的孩子保持同步,幼儿园阶段(4~6岁)就可以开始。可如果尚未达到词汇量要求,就不必操之过急,还是从听入手,先大量广泛地听原版的英文音频,待时机成熟,方可依次开展。以免拔苗助长,让孩子对英语产生抵触情绪,影响后期的学习提高。

2.2 最佳年龄

再来说说自然拼读学习的最佳年龄,这要从“敏感期”假说(Sensitive Period)和“关键期”假说(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说起。敏感期指的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某一段时间内会对环境中的某一项特质产生强烈兴趣并快速掌握该技能。儿童的语言敏感期为0岁至6岁。这主要从学习者自身出发。施教者应基于不同个体仔细观察并及时捕捉这一黄金时段。

关键期是从施教者角度出发,主要强调某些外部条件对孩子的影响在某一段时间内大于其他任何时间段所能达到的程度。1959年,神经生理学家Penfield和Roberts从大脑可塑性的角度,提出十岁以前,是学习语言的最佳年龄。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Eric Heinz Lenneberg(1967)认为人的大脑从二岁开始边化(lateralization),在边化完成前,人是用全脑来学习语言,约在11~19岁之间,大脑会完成边化,从此,语言学习主要由左边大脑负责。人脑边化后的语言学习不如全脑学习时期来得好。因此,语言学习最好在大脑完成边化之前,这也就是所谓的“语言学习关键期”。

2.3 语言环境的创设

语言是一种社会活动,语言的应用离不开一定的语言环境。在缺乏自然语言环境的国内,施教者应该有意创设人工英语语言环境。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浸润在母语式的英语语言环境中,将其作为日常交流工具,在自己生活中随时随地使用。这里的创设不仅包括输入方面的准备,比如,搜集尽可能多的听读材料,而且包括输出方面的营造,比如,创造更多的让孩子可以学以致用的场景,让英语交流日常化,变成生活中鲜活的一部分。而不限于教材上干巴巴的知识。这无疑对施教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唯有不断提升自身才能,才可使英语与生活无缝衔接。

2.4 兴趣的培养

兴趣一方面取决于禀赋喜好,另一方面也在于科学引导,施教者在一开始就应注意培养学习者的英语学习兴趣。因为良好的兴趣可以使学习事半功倍。兴趣引导下的孩子会自发地反复聆听、频繁观看听读材料,从而如同“吃”语言般将语言吸收、内化。当然敲开兴趣大门是需要施教者掌握科学有效的方法与策略,比如对听读材料的甄选是否迎合孩子的口味;比如能否适时适度地给予孩子恰当的鼓励,能否将学习材料以游戏的方式呈现等。

3 学习自然拼读的具体步骤

3.1 时间

卓有成效的外语教学方法之一“浸入式教学方法” (Immersion)便是对时间维度的最好的阐释,它指的是学习者需长期“浸泡”在目标语言环境(英语)中,英语不仅是学习的语言,同时也成为学习的工具。语言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必须是在应用中发挥最大价值。因此,为了能够自如地应用英语,除了有正确的方法指导,还需有持之以恒长期坚持的精神,对英語连贯输入,反复强化。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语言的学习需要日复一日的应用,修正,才可不断精深。

3.2 有效输入

学者克拉申(Krashen)早在三十多年前就提出了 “comprehensible input(可理解性输入)”,这并不意味着输入的材料必须是英语初学者完全能够理解的,而是指 “为了使语言习得者从一个阶段进入到下一个更高的阶段,所提供的语言输入中必须包括一部分下一阶段的语言结构。”(克拉申 1983:32)。克拉申用i 表示学习者现有的水平,用1 表示略高于i 的水平。这就是克拉申的i+1语言输入原则。该原则说明输入内容不能太容易,甚至低于学生的现有水平,同时也不宜过难,只有略高于学生的当前水平,才能让学生通过努力对输入信息进行有效吸收。

克拉申认为(Krashen 1981)语言习得有赖于大量的语言输入,而这种语言输入必须是有效的。有效的输入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可理解性;(2)趣味性;(3)非语法程序安排;(4)足够的输入量。

因此施教者在考虑兼顾学习者兴趣的同时,需以多元形式呈现出略高于学习者现有水平的知识,才可促成学习者的顺利吸收。但是学习者现有水平会因个人的先行生活经验而对新知的理解也有所迥异。所以必要的测试与试探,足够的语言环境方能保证学习者有效吸收。

4 总结

从不同维度对如何展开自然拼读学习展开论述,从前期的必要准备:听力词汇、最佳年龄、语言环境及兴趣;到后期的有效实施:纵向的时间跨度和横向的有效输入。只有在各个维度上保质保量,方可借自然拼读在英语习得之路走的更远。兴趣应该是一以贯之的,任何学习都离不开兴趣的催化。

参考文献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关键期假设

[2] 张晓宇.基于心理词典理论的《泰国人学汉语教材词汇分析》.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生学位论文,2015-05-23.

[3] Krashen.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M].Oxford: Pergamon Press,1981.

[4] Krashen.S.&Terrell;,T.D.The Natural Approach[M].Pergamon Press,1983.

[5] Lukatela G, Turvey M T. Visual lexical access is initially phonological: I. Evidence from associative priming by words, homophones, and pseudohomophones. J.Exp Psychool Gen,1994.123(2):107-128.

[6] Lukatela G, Turvey M T. Visual lexical access is initially phonological: 2. Evidence from associative priming by words, homophones, and pseudohomophones. J.Exp Psychool Gen,1994.123(4):331-353.

猜你喜欢
自然拼读
小学英语课堂自然拼读教学质量提升的具体方法分析
“自然拼读”视野下的小学英语语音教学
北美阅读战争对内地自然拼读教学的影响
初探绘本在自然拼读法中的使用
运用自然拼读法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语音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拼”出规律 “读”出精彩
Phonics课堂的五部曲
如何利用英语自然拼读法进行小学英语词汇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中单词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