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教学效果研究

2018-08-07 08:04张辉陈永平李纪平王凯刘洪深
科教导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教学效果

张辉 陈永平 李纪平 王凯 刘洪深

摘 要 在现阶段教学改革过程中,通过参与式教学提升教学效果的方式一直备受推荐。但从文献来看,对参与式教学和教学效果之间关系的中间机制并没有得到深入探讨。本文引入心理学中的感知控制、关系纽带等变量,通过调查问卷数据与高校教学评教数据相结合,检验了感知控制、关系纽带对参与式教学与教学效果之间关系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认为参与式教学会提升教学效果,且感知控制、关系纽带中介两者的关系。

关键词 参与式教学 感知控制 关系纽带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3.031

Research on Participatory Teaching Effect

——The mediating role of perceptive control and relational ties

ZHANG Hui[1], CHEN Yongping[2], LI Jiping[3], WANG Kai[1], LIU Hongshen[4]

([1] Schoo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Hubei Engineering University, Xiaogan, Hubei 432000;

[2]School of Politics and Law, Hubei Engineering University, Xiaogan, Hubei 432000;

[3]School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Hubei Engineering University, Xiaogan, Hubei 432000;

[4] Schoo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Changsha, Hunan 410114)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reform at present stage, the way of improving the teaching effect through participatory teaching has been highly recommended. From the documentary at hand, however, the intermediate mechanism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ticipatory teaching and teaching effect has not been explored in depth.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variables of perceived control and relational ties in psychology to discuss this mechanism.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questionnaire data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data in universities, the paper examines the mediating role of perceived control and relational tie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ticipatory teaching and teaching effect. The result shows that participatory teaching can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by the intermediate mechanism of perceived control and relationship ties.

Keywords participatory teaching; perceived control; relational ties; teaching effect

0 引言

参与式教学思想起源很早,孔子在2000多年前就曾提出“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实际上就是对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思考。[1]美国哲学家、教育理论家约翰·杜威在二十世纪初提出了体验学习理论,进一步明确和扩展了参与式教学的思想。[2]上世纪90年代后,我国各高校逐渐引入了现代参与式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从被动的旁观者,成为积极的参与者。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不仅能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而且还能使学生得到满足感和成就感,参与式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3]目前,现代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不断深入,互联网等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教学方法推陈出新速度明显提升,但參与式教学仍是翻转课堂、研讨式教学等众多教学方法思想的本质基础。[4]

参与式教学的相关研究主要有两大类,一是讨论参与式教学的实践,认为提升参与式教学程度会提升教学效果,并比较了多种参与式教学做法;二是对参与式教学效果进行了理论解释,主要有合作学习、建构主义、马斯洛需求理论等三个视角。合作学习理论强调学生之间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彼此参与、相互配合,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5]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参与互动对相关知识进行建构理解;[6]马斯洛需求理论视角认为社交、尊严、自我实现等需求,都与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促进自身成长的需求密切相关。[7]参与式教学就是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个体的主体地位,通过合作、感知控制、关系纽带,提升教学效果,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加巩固,理解、表达等综合能力得到提升,最终实现自我成长。

近年来,参与教学研究成果丰富,但仍有两方面亟待强化。一是大多数现有研究成果都是从教育者的角度出发,缺乏学生视角的研究,但从教育效果来看,学生的学习感受会更为重要。[8]二是对参与式教学的理论解释比较贴近教学实践,但研究结论缺乏实证数据支持。[9]从参与式教学过程来看,较之传统教学,最根本改变就在于控制感提升,并在互动过程中,师生的关系纽带增强。本文旨在从学生学习视角出发,以学生评教、教师课程分析等双边数据为支撑,讨论参与式教学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并了解感知控制、关系纽带等变量的中介作用。

1 文献综述

1.1 参与式教学

现代参与式教学源于20世纪50年代英国社会学家在二战后对欧洲大陆国家进行国际援助中总结出的一套开展社会培训活动的理论。[10]在开展社会援助活动中,对援助对象培训、动员等活动对效果的影响都不明显,而引入援助对象参与援助活动,通过援助对象的投入,会显著改善援助活动效果。教育教学领域被国内外学者推崇的参与理论也源于此,参与式教学就是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始终,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学生转变角色,成为参与者,面对不同的观点,能够畅所欲言,愿意表达的立场和见解;互动过程中,能够使教师意识到什么是学生真正想知道的。在本质上来看,参与式教学是体验性的,课堂变得更加有趣,整个教育过程更加吸引人,学习的内容令人满意和难忘。在明确新晰的教学目标指引下,强调学生自律,采用科学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形式,营造尽量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各个流程,强化师生互动环节,强化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参与式教学的定义大致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互动视角,强调参与式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水平;另一种为发展视角,强调参与式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全面深入的进步。[11]本文认为发展视角更多指向了参与式教学的结果,更适合于思辨视角,对参与式教学的内涵进行理解;而从教学操作层面来看,参与式教学的互动更为容易把握,为参与式教学的具体形式。基于以上理解,本文将参与式教学定义为师生通过提问、讨论、案例等互动形式,设定的教学情境中的师生卷入程度。

对于参与式教学的研究,总体来看,现有参与式教学研究还较为零散,更多是定性研究和理论研究,从学校和教育者层面出发,缺乏实证研究对相关参与式教学结论的支撑,也没有对参与教学效果产生的机制进行深入分析。[9]

参与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从教师角度看,优化教学内容与手段;从学生角度看,改进沟通、学习方式,推动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模式,向现代教学中的“以学生为中心”模式演进。参与式教学增强了师生合作互动意识,得到了教学专家的好评,学生的喜爱。参与式教学丰富了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质量。此外,参与式教学,教师主导作用凸显,学生互动积极,学生既能够快速掌握概念和知识要点,也能够通过该知识结构实现向其他学科的延伸,从而显著提高教学效果。[12]因此提出假设1。

H1:相对于非参与式教学,参与式教学正面影响教学效果。

1.2 感知控制

感知控制源于人们对环境控制程度的信念,[13]是指个人对改变和预测情境的信念程度。[14]人们获得的来自家人、朋友等情感上或行动上的帮助,都会增加其行动的感知控制。同时,通过信息分享、过程理解等行为都会提升感知控制。感知控制对人的心理和情绪产生积极的影响。[15]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人们受到信息爆炸、官僚制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无助感、依赖感,会更希望能拥有对事务的控制权。控制感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工商管理、社会心理学等感知控制都有深入研究。在参与式教学中,引入感知控制变量,会有助于了解控制感的满足,对教学效果提升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参与式教学中,师生共同配合,控制教学过程的能力非常重要。[16]针对参与式教学中教师的能力从知识传授,向互动引导转变。教师把讲授转化为学生的讨论操作,教学进程并不由教师一个人主导,而是在教师协调下,由师生互动推进,突出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同时,学生也从被动式接受,转变为主动理解把握。通过积极的互动教学,学生对教学的影响增加,会深刻感受到学生主体对教学环境,甚至是教师教学讲授安排的影响。[17]感知控制是以认知为基础的主观感受,信息分享、过程主导、预期结果等因素都会提升感知控制。[18]相对于非参与式教学,参与式教学会提前公开相关教学信息,或布置任务,让学生明确教学参与过程。在课堂参与互动过程中,学生会成为部分环节的主导,直接决定教学结果。基于以上讨论,提出假设2。

H2:相对于非参与式教学,参与式教学正面影响学生的感知控制。

参与式教学的效果取决于师生之间互动质量,以及由此产生的满意程度。[19]从参与式教学的三个特点来看,都体现了感知控制的提升。平等参与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分享了对教学活动的控制;重视过程让知识获取与实践同步,学生得到了大量分享信息,感知控制的提升,学习会更为主动积极,学习效果得到提升;开放课堂让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课程教学应变,学生的控制感也通过实时反馈,教学研讨得到强化,教学内容因为互动而变得更为丰富,教学质量也会明显提高。[20]将教学活动视为提供服务角度来看,营销文献也认为,在服务过程中顾客参与也会通过感知控制,提升顾客满意效果。[21]因此,提出假设3、4。

H3:感知控制會正面影响教学效果。

H4:感知控制会中介参与式教学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

1.3 关系纽带

关系纽带源于社会纽带概念,是指通过互动、结构等因素,形成的个人之间的情感联结程度。[22]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个人的价值和他人或集体以参与式互动的方式得到加强时,纽带便产生了。不同的关系纽带,对学生、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可能就会造成不同的影响。学生个人和他人或班级之间关系是否稳固,取决于同学、师生之间纽带是否紧密,而纽带强度大小依赖于学生交流互动的程度。师生关系是高等教育中最核心的人际关系,是关系到高等教育成败与否的关键因素。[23]参与式教学呈现出交往性的特征,交往性主要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交往、教学互动。[24]而交往性即是关系纽带构建提升的基础。参与式教学对学生的鼓励,以及表达意见建议的机会,能给学生带来积极向上的正面情感,有助于提升师生、学生间关系纽带。因此,提出假设5。

H5:相对于非参与式教学,参与式教学正面影响关系纽带。

在参与式教学方法中,师生角色可互换,学生可以就自身掌握的知识进行讲授,也可以组织其他同学讨论等。[25]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不同的经历与感受,而这些经历感受能给学生带来教学方面的正面效果。学生成绩和学生参与程度相互影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参与、互动,老师给予的关注就多,学生就更加自信,师生关系更融洽,教学效果会更好。[26]大多数学生愿意参加课堂交互教学,而且教师也能够积极响应。通过老师的陈述,运用交互教学可以帮助学生通过讨论、提问,或者在其他学生面前表达自己的见解,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表达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因此提出假设6、7。

H6:关系纽带会正面影响教学效果。

H7:关系纽带会中介参与式教学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

2 研究框架

通过以上假设,本文认为参与式教学会通过感知控制、关系纽带等中介机制,正向影响教学效果。相关研究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研究模型示意图

3 实证研究

本文的研究样本来自湖北省某高校2014-2017学年市场营销、消费者行為学、推销理论与技巧、管理学、微观经济学、企业运营管理等市场营销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数据。其中,参与式教学的数据,来自近4年来该校市场营销教研室教学沙龙活动中的说课环节。在相关教师进行说课时,发放问卷就课程参与环节的设计情况进行调查打分,打分者为学院相关教师。问卷参考过去研究中的设计,[27, 28]对参与教学主要从三个方面考察,一是参与形式的丰富程度;二是参与过程的流畅程度;三是学生参与教学程度。每个问项都设计为7点打分的形式,最终取平均值。每学年选取40位左右教师的样本,由于排课等情况的影响,每年选取的课程并不一致,具体样本情况见表1。感知控制、关系纽带变量采用对学生样本进行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感知控制采用Zimmerman &Rappaport; (1988)的7点量表,[29]关系纽带采用Lin, Weng et al. (2003)的7点量表,[30]结合教学情景改编后使用。同时,问卷中也对参与式教学进行了调查,与教师的说课评分进行了检验。从结果来看,两组数据并无显著差异(t=1.32,p=0.72)。教学效果为学生评教结果,由于从评教数据来看,相关教师得分均在80分上,为了保证变量的差异,最终分析数据为原始评分与80分之差的标准化后的值。为了避免大量数据出现平均化效应,以上问卷和评教都在每班随机抽取7位同学回答问卷。所有完成调查的同学的问卷相关数值最后都取7位同学所答数据的均值,共取得有效样本142对(见表1)。

3.1 描述统计

运用 SPSS 软件将参与式教学、感知控制、关系纽带、教学效果等变量都放到一个探索性因素分析中,检验未旋转的因素分析结果。结果表明第一个公共因子的解释率仅为12.32%,而且析出较多因子。由此可以推断,由于参与式教学评价和教学效果并不同源,因此本研究并没有受共同方法偏差的影响。相关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1)参与式教学与感知控制、关系纽带、教学效果均为正相关;(2)感知控制与关系纽带、教学效果均为正相关;(3)关系纽带和教学效果正相关(见表2)。

3.2 假设检验

基于对相关研究及各变量间关系的分析和上述假设,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模型采用最大似然法进行拟合,各项拟合指标良好( 2/df=2.87,RMSEA=0.06,GFI=0.91,NNFI=0.93,NFI=0.93,CFI=0.94),说明这一模型可以接受。

运用AMOS软件中的Bootstrap程序来进行中介效应的显著性检验。[31]从原始数据中随机抽取2000个Bootstrap样本,用模型来拟合这些数据,保存2000次运行后的各条通径的通径系数,计算中介效应的平均通径系数。结果发现,从参与式教学到教学效果的中介效应的95%水平可信区间为[0.003,0.321],区间不包含0,故中介效应显著。

参与式教学到教学效果的直接效应为0.17,而参与式教学到教学效果的总中介效应为0.12(表3)。总效应为直接效应与总中介效应之和,其值为0.30。中介效应的效果量等于中介效应的效应值除以总效应,两条中介通径的效果量分别是18.7%和23.6%,总中介效应的效果量为41.3%。参与式教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参与式教学还通过感知控制、关系纽带间接影响教学效果,即感知控制与关系纽带在参与式教学与教学效果之间起多重中介作用,支持了相关假设。

从研究数据分析来看,关系纽带的中介效应相对较强,可能是由于关系纽带,较之感知控制更容易引起学生共鸣,也可能是一直被诟病的评教过程中的“关系分”问题。另外,关系纽带有可能是前置变量,感知控制是主观感受,而此主观感受会受到关系纽带的影响。即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可能会决定感知控制程度的高低。

4 讨论

从理论贡献上来看,一是利用长期的数据对参与式教学的效果进行实证研究,认为参与式教学会提升教学效果,进一步支撑了参与式教学形式的众多结论;二是揭示了参与式教学与教学效果之间的中介机制,认为感知控制、关系纽带会起到中介作用,深入分析了参与式教学效果产生的心理效应;三是利用了教学过程中的长期双边数据,研究结论更具可行性。

从实践贡献上来看,一是通过确认参与式教学的效果,进一步肯定了参与式教学实践的必要性;二是参与教学设计应该进一步关注学生的控制感提升,如采用增加教学全程互动,提前发放教学资料,通报教学安排等形式,提升学生对学习进程的把控;三是师生间的情感支持不能忽略,各种不同的教学效果提升都离不开关系纽带,尊重关爱学生应是教学的前提。

本文从研究过程来看,仍有几处需进一步优化。一是需进一步厘清关系纽带与感知控制的关系,从研究数据来看,两者并不相关,但从中介效应对比来看,有可能是两者相关性造成的;二是数据收集过程中,产生了同一班级多次收集不同课程的情况,可能会造成学生对调查目的的估测,形成偏差;三是教学效果用评教分数替代,但从评教结果来看,绝大多数课程的评教分都非常高,教学效果的对比度不强。下一步应进一步提升调查数据质量,从其他社会心理学理论的角度进行研究,丰富相关结论,提升研究结论的效度。

总的来看,与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相比,参与式教学方法能够让师生明显体验到良好的感知控制和关系纽带。在参与式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能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纽带,有利于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格局。從学生视角来看,以感知控制和关系纽带为中介机制构建的参与式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广大教师应该掌握这种教学方法,从而全面推广和使用参与式教学法。

基金项目:湖北省高校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5400);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1630);湖北工程学院2015年校级教学团队项目;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15年重点课题(2015GA038)

参考文献

[1] 李慧勤,李红君.现代启发式教学的内涵与实施[J].中国高等教育,2008(10):21-23.

[2] 胡尚峰,田涛.体验式教学模式初探[J].教育探索,2003(11):49-51.

[3] 陈华.参与式教学法的原理、形式与应用[J].逻辑学研究,2001.21(6):159-161.

[4] 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30(4):46-51.

[5] 陈向明.在参与中学习与行动[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6] 钟有为,黄伟.“参与式”教学的理论依据和特点[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7.25(4):120-124.

[7] 张广兵.参与式教学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09.

[8] 王敏.参与式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基于宿迁学院的调查研究[J].学理论,2017(5):217-218.

[9] 王亚芬,颜智超.研究生参与式教学研究中的问题和方法[J].知识文库,2017(6).

[10]Azmy J,Nimmons D. Reflections on a widening participation teaching role[J]. Clinical Teacher,2017.14(2):139.

[11] 田秀华.高校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动态创新策略[J].教育观察月刊,2016.5(7).

[12] 王爱兰,姚晓燕,王晓丽.参与式教学活动实施中的教师因素研究——来自参与式教师培训效果的调查[J].现代教育管理,2007(12):75-77.

[13] Skinner E A. Action,control judgments,and the judgment of control experience[J]. Psychological Review,1984.92(1):39-58..

[14] Perry R P,Hladkyj S,Pekrun R H,et al. Academic control and action control in the achiev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A longitudinal field study[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1.93(4):776-789.

[15] Rothbaum F,Weisz J R,Snyder S S. Changing the World and Changing the Self: A Two-Process Model of Perceived Control[J].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1982.42(1):5.

[16] Kowai-Bell N,Guadagno R E,Little T,et al. Rate My Expectations: How online evaluations of professors impact students' perceived control[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1.27(5):1862-1867.

[17] 周金其,李水英,吴长春.“参与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2000(3):77-79.

[18] Perlmuter L C,Scharff K,Karsh R,et al. Perceived control[J].Motivation & Emotion,1980.4(1):35-45.

[19] 单颖.参与式教学方法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皖西学院学报,2006.22(4):154-156.

[20] 曹云明.参与式教学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技巧[J].大学教育,2012(11):112-114.

[21] 望海军,汪涛.顾客参与、感知控制与顾客满意度关系研究[J].管理科学,2007.20(3):48-54.

[22] 林美珍,郭利利,李晓露等.旅游企业员工组织公民行为对顾客公民行为的影响:顾客情感纽带的中介作用[J].旅游导刊,2017(4):35-45.

[23] 王娜.教育心理学在学生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6(4):106-107.

[24] Felder,Richard M.|Silverman,Linda K. Learning and Teaching Styles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J]. Engineering Education,1988.78(7):674-681.

[25] 冯向东.从“主体间性”看教学活动的要素关系[J].高等教育研究,2004(5):25-30.

[26] 左成光,王俊民,刘芮.新西兰全纳学校课程框架与教学实践路径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2017(7):115-128.

[27] 姚建光.参与式教学:理论建构与实证样本[J].中国教育学刊,2011(1):54-56.

[28] 刘璠.论大学参与式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教育学刊,2015(s1).

[29] Zimmerman M A,Rappaport J. Citizen participation,perceived control, and psychological empowerment[J].Americ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1988.16(5):725.

[30] Neng-Pai Lin,James C.M. Weng,Yi-Ching Hsieh.Relational Bonds and Customer's Trust and Commitment - A Study on the Moderating Effects of Web Site Usage[J].Service Industries Journal,2003.23(3):103-124.

[31] Johnson R W. An Introduction to the Bootstrap[J]. Teaching Statistics,2010.23(2):49-54.

猜你喜欢
参与式教学教学效果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探究
案例教学法与标准化病人联合教学提高医学影像技术教学效果的研究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探究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大学生职业规划课堂参与式教学干预研究
普通生态学参与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智能手机普及化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创新研究
参与式教学在“旅游与生活”植入式在线课程改革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