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打造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科学策略

2018-08-08 09:29王琳静
教育界·中旬 2018年5期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性课堂教学

王琳静

【摘要】当今时代科技高速发展,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现代科技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为时代带来了一场深刻的变革。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顺应时代发展需要而开设的一门应用性的科技基础知识课程,其对培养少年儿童对现代科技知识的了解以及其现代科学素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过从现实教学情况观察,目前很多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在开展上还存在一些不足。针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本文结合小学教育的一些实务进行了探讨与研究,并提出了改进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项关系到学生科学素养与未来发展的重要教育工作,而目前受限于很多教学方法与教育措施方面的原因,一些学校在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上存在教育质量低下、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自主学习能力較差,很难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进而造成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较差。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开展上,很多教师不同程度地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措施上存在不足,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质量与有效性难以得到保障。针对这一课题,本文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以下就从具体方面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面的问题实施详细探讨。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

1.综合性

信息技术在教学内容上涉及多个方面,其中有大量的电子学、计算机、英语等学科的知识,其知识构成存在显著的综合性特征。信息技术是综合多种技术门类而形成的应用技术,而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教学也需要具备相关门类的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信息知识素养,只有这样才能突出教学特色,体现信息技术教学特色,因而对于教师掌握的知识丰富程度与知识系统性具有一定要求。

2.应用性

信息技术属于一门应用学科,其内容跟科技在现代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有关,如果深究信息技术的原理,其基础十分复杂。教师对于课程的教育不可能从原理入手,在教学中应做到深入浅出,能够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将较为抽象的知识表达清楚,使学生能够理解并且促进知识的内化作用。因而,主要应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教学,而对于理论基础不必对小学生做过多讲解。

3.灵活性

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并非让学生直接掌握怎样运用信息技术,而主要在于培养其对科技知识的理解能力,因而应注重教学的灵活性,避免单一的知识灌输而导致学生的科技认知水平没有提升起来。应注重从素质教育理念出发,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尤其是实践能力方面的培养,使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通过灵活的教学措施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综合素养。

二、目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现实问题

1.对信息技术教育缺乏重视

由于现代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并未列入升学考试的科目当中,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水平高低不会影响到学生的升学率,因而造成一些教师不重视信息技术教学,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走过场,敷衍了事,造成教学效果不够理想。而一些学校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也缺乏足够的重视,在经费投入上严重不足,有些班级还难以做到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人手一机,两个学生共用一台电脑的情况仍普遍存在,因此需要配备多一些电脑。多媒体设备或者数量不足,或者设备陈旧,导致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效果受到很大影响,课程教学水平难以保障。

2.教师的信息技术素质较低

目前很多小学的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教师对信息技术知识掌握不充分、信息技术教学能力差等问题,能够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并开展教学的教师数量十分有限,这造成很多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上只能依据教材照本宣科,而无法解答学生有关信息技术应用与理论方面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很少结合学情进行教案设计,进而出现满堂灌的教学弊端。教师的教学跟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并无本质区别,因而导致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难以尽如人意。

3.学生理解能力参差不齐

由于小学阶段的少年儿童很多无法接触到使用信息技术的环境,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了解主要来自于日常生活中的碎片化知识,而由于不同学生在日常生活方面接触信息技术应用的程度存在很大差异性,导致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方面也存在接受知识能力上的差异性。一些家庭环境优越,家长大量使用现代高科技设备的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方面表现得较为出色;一些普通家庭,家中缺乏使用信息技术环境的学生,理解与学习信息技术存在一定的困难,而此类学生理解能力上的差异性很难通过标准化的教学措施进行解决。

三、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建设性意见

1.提高校方与教师对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重视

要做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学校与教师首先应对信息技术教育对于少年儿童成长的作用和意义具有清晰的认识,对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具有足够的重视。学校应配备与更新跟信息技术教学有关的电脑教室、多媒体教学设备和信息技术媒体设备等,同时教师要对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的重要性提起高度重视。从课程教育的措施与教学效果、学生的教学反馈,以及教育工作绩效的考核与评价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和解决教育工作上存在和不足并积极采取措施进行解决。只有学校跟教师对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保持高度重视,才能从基础上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2.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素质

教师的教育水平与教学素质是决定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质量的重要决定因素,如果教师本身缺乏良好的信息技术知识储备与理论基础,在课程教学方面就难以做到对信息技术知识概念的正确讲解,及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有效阐释。因而要做好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理论水平十分重要,教师应针对教育工作需要,进行信息技术基础理论与应用知识的学习与深造。教师在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方面,不应仅仅局限于教材,而应当从理论基础出发进行系统化的了解。只有教师掌握了扎实的信息技术知识,具有良好的信息技术教学素养,才能在教学工作上达到较高水平。

3.通过创新教学方式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果

为了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需要本着素质教育理念,采取创新型的教育措施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工作。教师应调整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由注重知识点的记忆掌握为主转向注重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并能实践应用为主,让学生通过了解信息技术知识,观察生活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形式,将信息技术知识与现实中的应用进行联系来更好地认知与理解信息技术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应避免采用单一的口述方式进行信息技术知识概念的讲解,而应当结合多媒体教学、器材教学、信息技术演示教学等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信息技术,更好地了解信息技术。同时在教学反馈与教学评价方面,避免以布置大量试题作业的方式来考查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情况,而应当通过沟通观察与让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的使用操作来考查其学习情况与信息技术认知能力。

4.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处在知识认知的初期阶段,其普遍的特点是对陌生知识充满好奇心,求知欲旺盛,如果教师可以有效利用学生认知上的这一特点,采取趣味性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注意力,培养其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在信息技术教学上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信息技术的领域当中,有很多具有趣味性的知识与程序,在网络教育平台当中,也有很多有关信息技术教学的PDF课件与教学视频,这些都可以用来作为教学资源使用,以丰富、多元化的趣味性教學来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

四、结束语

信息技术属于当今时代科技发展的核心技术之一,目前其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对小学阶段的少年儿童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的现代科技认知能力,构建出小学生的现代科技知识基础,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教育工作者应对这一领域的教学引起高度重视,通过做好对信息技术教学理论的研究来提高其教学工作质量与有效性。本文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的研究是概括性的,不够全面的,不过希望能抛砖引玉,通过观点的提出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提高教育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提供参考与帮助。

【参考文献】

[1]王俊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变革研究[J].学周刊,2017(23).

[2]程立新.如何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率[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5(09).

[3]李鸿.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微探[J].新课程(中),2017(12).

[4]李健华.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2017(12).

[5]徐思昀.让微课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角——浅谈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好家长,2018(08).

猜你喜欢
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性课堂教学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