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应三注重

2018-08-08 11:38孔培雯
学周刊 2018年24期
关键词:历史教学

孔培雯

摘 要:历史学科是我省中考科目之一,和思想品德学科组成文科综合试卷,共计120分,占中考文化总分的五分之一。因此,学好历史,对于提高中考成绩,考入理想的高中来说至关重要。这就对我们历史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在教学中做到三个注重,即注重联系,注重关键,注重研读,以帮助学生提高历史成绩。

关键词:历史教学;注重联系;注重关键;注重研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24-013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4.087

历史学科是我省中考科目之一,因此,学好历史,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那么,我们历史教师该如何帮助学生提高历史成绩呢?对此,我认为历史教师要在教学中做到三个注重,即注重联系,注重关键,注重研读。

一、历史学科教学要注重联系

历史是有前后相继的联系的,若干历史事件的发生通过我们的分析总能找出其中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历史学科教学要注重联系。如在教授河北人民出版社八年级历史第14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时,在导入新课时,我首先出示了两幅图片,经过学生的辨认和猜测,识别出其中一幅是《开国大典(或新中国成立)》,另外一幅是《五四运动》。我给学生肯定的评价后顺势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这一下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随后通过本课的学习,最终学生了解到五四运动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而新中国的成立则意味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初步的胜利,这印证了周恩来总理所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天安门走向天安门”的论断。

那么,我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导入呢?这是因为我们河北省中考试题近些年来总有一个读图题,这些年基本上都出现在第27题。试题一般都是由两幅图片组成,一般由学生识别两幅图后,或回答两幅图片的联系,或回答两幅图片的不同,通常占到6分。所以,这样的设计既是讲授本节课的实际需要,也是提高学生应试能力的需要。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平时的授课就是这样贴近中考的设计,那么,通过三年的学习,学生对于中考试题的设计已经十分熟悉,取得较好的成绩自然不在话下。

二、历史学科教学要注重关键

历史学科信息可以说是林林总总,教学时不可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善于抓住其中的关键信息进行学习,否则,就可能导致事倍功半的效果。仍以河北人民出版社八年级历史第14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课为例。这节课的关键是什么呢?通过本节课的课题我们可以得出这节课讲了两个重要的历史事件: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而每个历史事件都少不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意义等这些要素的组成。那么,在这些信息中,哪些才是教学的关键呢?当然是事件的历史意义最为关键。因此,我在教学中就把侧重点放在这一点上。至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等其他历史信息则通过学生快速阅读来掌握,学生在书上找到并勾画出来,加重记忆就可以通过了。而对于历史意义,我则重点引导学生去理解和记忆。

比如,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我就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抓住是“具有里程碑”和是“新民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这样的两个信息。为什么这样说呢?通过回忆五四运动以前的救亡图存的运动,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还有资产阶级领导新文化运动和辛亥革命等,发现从五四运动开始,一个新的阶级——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这就是为什么说“五四运动具有里程碑意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根本依据。

再如,本课的第二个历史事件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其关键信息是什么呢?通过五四运动的示范,学生自然得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才是这一事件最关键的信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很快学生就了解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地点、人物、过程、内容及意义,并将意义部分重点标注了出来,即“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应该如何深入理解这句话呢?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呢?那么,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新在哪里呢?在这里,我着重从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首先是领导阶级的新。通过与以往的诸多救亡图存的运动或革命比较,从此领导阶级变成了无产阶级。其次是指导思想的新。这里我引导学生和辛亥革命进行对比,得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最后是革命目标的新。通过中共一大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要实现的目标是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通过以上分析,同学们对这一关键问题有了深入的理解。

三、历史学科教学要注重研读

这里的研读,是指研读史料的能力。历史是过去的事情,我们如何了解过去的事情呢?通过研读史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手段。因此,我们历史学科十分讲究“论从史出”的观点。我们要得出一个历史结论,不可能凭空得出,必须要有相关的历史事实相佐证才经得起推敲。所以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提升学生研读史料的能力。

同时,从应试的角度来看,我们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中28题、29题都是历史史料题,题目给出两至三段史料,让学生通过阅读来回答所设置的问题,如果学生不能正确研读史料,那么,这两道试题就很难答好。

例如,2017年我省中考试题就提供了大段的材料,对苏联解体的原因提出了几种不同的观点。在第二问中,从材料表述的关于苏联解体原因的观点中,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进行论证。如果学生不具备研读史料的能力,回答这种问题是十分吃力的。回答此题,我们需要在研读史料的过程中准确把握史料所要表达的觀点并能进行归纳陈述出来,并用史料给出的信息进行论证。这样的试题开放性较大,体现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是我省中考一直在进行尝试的。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十分注重学生这一能力的培养,才能适应中考的形势,使学生在中考的竞争中获得较为理想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宰兆勤.例说中考试题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引领作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 2012(22).

[2] 刘伟.初中历史教学如何与中考改革方面的衔接[J].新课程导学,2017(25).

猜你喜欢
历史教学
历史教学中诗词的引用
初中历史教学中设计有效问题的探讨
在构建历史高效课堂中如何“选择性崇拜”
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互联网+微课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三 R”作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