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古文经典之水浸润儿童心灵成长之树

2018-08-08 09:29颜秀丽
教育界·中旬 2018年5期
关键词:经典诵读小学

颜秀丽

【摘要】儿童的心灵成长就如新鲜的树苗,需要精心的呵护和培育,童年的故事,童年的记忆毫无疑问会影响终身,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大多读来上口,词句韵味十足,意味深长,对于儿童心灵的成长和思想的影响如细雨般无声的浸润,让幼儿在快乐的诵读声中茁壮成长。教学中教室应该充分利用富含中华文化精神内涵的古文经典之水浇灌儿童心灵成长之树。

【关键词】小学;经典诵读;心灵成长

中国古文经典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中文化中的璀璨明珠,古文经典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思想精华,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丰富的精神文化的浓缩,是孕育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的重要源泉。继承和挖掘古文经典的重要精神内涵,是中华文化继承和发扬的重大需求,更是儿童感受中华文化,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丰富精神世界,茁壮成长的重要方式。古文经典诵读有助于儿童在以后的成长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儿童的人文素养。因此我们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富含中华文化精神内涵的古文经典之水浇灌儿童心灵成长之树。本文回顾总结我校多年来古文经典诵读及其在儿童成长方面扮演的重要作用,就如何实施学校教学中的古文经典诵读及古文经典诵读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意义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学校教学中各学段的古文经典诵读

经典诵读在学校教育中的实施,重在熏陶,重在坚持,“不积小流,无以致江海”我们在经典诵读中坚持从刚刚入学幼童抓起,循序渐进,“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经过小学6年的努力,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具备良好的的人文素养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在中华经典文化的浇灌下,从天真无邪懵懂幼童逐渐成长为慧中外秀的灼灼少年。

1.无声细雨润小苗,入学幼童诵歌谣

古文经典,囊括了思想深邃的文学大典,也包含着淳淳细语的歌谣。刚刚入学的小朋友们还没有上学的感觉和习惯,幼儿阶段的教育往往以孩童的游戏来认知事物,小学以后,逐渐要求孩童认字识数,逐渐培养孩子的思维和规范孩子的思想,以及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和待人接物等方面的恰当行为,逐渐的要让小学生认识文明习惯及爱国、爱校等优良品质,逐渐让小孩具备与人交往和关心他人品质,尊重他人和被人尊重的思想认识,于是我们选编了一些礼仪歌谣,有课前、上课和课后礼仪的歌谣,上课时做到“眼到、心到、口到”。有爱国歌谣,让他们“以热爱祖国为荣”。还有出操等等各方面的礼仪歌谣,对于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年级的幼童,虽然不认字,不算数,但是对于歌谣确实朗朗上口,过耳不忘,上小学一年级第一天就读书,似乎一直都是天方夜谭,但是有了儿童歌谣,这一问题,轻松解决,我们查遍了图书馆和互联网,找遍了适合幼童朗诵的诗词和童谣,在小学一年级教室里第一天就传来了朗朗读书声,教师组织小朋友每天进教师就开始朗诵,小学生从进校那天起,就不存在教师不盯着就玩闹不止的换习惯,养成了天亮起来就进行晨诵的好习惯,一日之计在于晨,这样的好习惯有助于他们开心快乐的度过每一天。而且不同的歌谣有着不同的教育意义,对幼儿成长起着润物细无声,春到草自生的作用。

2.旧书既读上百会,精思略领文意美

经过低年级的反复朗读和日日晨诵,三、四年级学生已经能够领略经典的意境之美,能够感受古典诗文的教育意义,这时候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对古文经典进行赏析。让学生感受古人诗词之美,如李白笔下的“玉笛”“飞”出动听的音乐,“散入东风”铺“满洛城”。该是怎样一种美好动听,温婉惆怅,让诗人陡生“故园情”。又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描写的那种清风送浪的朝气蓬发是不是能够描绘爱学习的孩子们早入校园,乘兴而来的心情?李白《夜宿山寺》中“不敢高声语”时,是不是有种游览盛景,难以自已的激动?总之,三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能从古文经典的朗诵中感受经典之美,能感受文中的美景、情绪、思想等,也能感受古人表达时用词之准确,描绘之生动,古诗文语言之美、意境之美、思想情操之美都能粗略感受得到,这时候教师进行一些提示性的讲解,对学生深入理解古诗文有着重要的帮助。因此,三四年级的学生,在古文经典诵读的同时,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阅读和朗诵的古诗文进行启发性的点拨,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理解古文经典所讲解的内容和古文经典的语言之美等等方面。

3.少年立志读书早,终生不悔寸光阴

五六年级的学生已然有了独立的思想,逐渐进入少年时代,他们自我意识开始显现,小学教师要早早引导,让学生明白“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以及“读书须尽苦功夫”基本道理。让他们从小学就明白珍惜时间,做事当机立断不拖沓,不能将“明日复明日”形成并带到初中,到那时,坏习惯已然成型,积重难返。对于有学习上不够踏实,容易浮躁的学生,要他们知道好书“百回读”、“熟读而精思”的道理,让他们价值观认识上要有“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好习惯。让他们知道人生苦短,“若白驹过隙”要珍惜时光,抓住少你时光,立志读书,而后有所为。让他们克服自己的浮躁,深挖古文经典的丰富宝藏,善读书以医愚鲁。让他们面对目标,面对学习,要有正确的态度,人不必家财万贯,权柄在手,而要珍惜光阴;做事要持之以恒,最怕一曝十寒。教师在这个阶段编写一些引导学生立志为学的经典篇目让学生学习和挖掘,同时教师要明确告诉学生“三人行,必有我师”学问不必在书本,处处留心皆学问。一个人要有理想,有志向,也要有观察、分析和理解能力,时时、事事、处处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帮助自己的成长。同时切记坏习惯破坏少年之志。

二、古文经典诵读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意义

古文经典近年来比以往更受推崇,究其原因就是古文经典诵读对孩子成长在智育、德育等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古文经典诵读对儿童成长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积极作用:

1.滋养孩童心灵,培养语文兴趣

郎朗上口的诗词朗诵,既锻炼了儿童的语言能力,提高了儿童的语文兴趣,滋养了儿童心灵,经过长期的朗诵,儿童的心灵发展与祖国文化相通,逐渐感受祖国文化的魅力,与经典同行,让孩子在感受祖国文化的同时心灵获得成长,同时孩子的语文兴趣也大大提高,古文经典对孩子语言能力的提高,也有重要作用。

2.丰富文化知识,开发孩子记忆

古文经典背诵毫无疑问对于文化知识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同时,大量的记诵能够大大提高儿童的记忆力,在孩子记忆发展的黄金阶段,进行古文经典诵读,让孩子的记忆力、语言能力和全面素质都有极大的提高,古文经典诵读大大提高了孩童的识字量,很多大人读不了,不能懂的东西,小孩经过诵读很快能够郎朗上口,随着记忆力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也大大的提高。

3.提高人文修养,锤炼良好品格

古文经典是充满人文性的文化精品,经常性的诵读语文经典,势必提高孩子的人文素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思辨能力,感受能力,交流能力都会有所提高,古文經典中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引领势必帮助孩子锤炼良好的品格,通过经典诵读,与圣人同行,孩子自然效法圣贤,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想品格。如“天下为公”的理念、“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对于学生提高自身品质都是绝佳的引领。

结语:古文经典是中华文明的精粹,是中华精神的精华,在小学提倡经典诵读,对于培养小学生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对于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和语文兴趣,都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把握好时机,做好积极引导,争取做到润物细无声,学生最爱读书声,少年立志读书早,终生不悔寸光阴。

猜你喜欢
经典诵读小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诵读教学实践与思考
让伏羲教育的阳光沐浴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