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尚德之师,培育责任之心

2018-08-08 10:23邹立忠
教育界·中旬 2018年7期
关键词:吕叔湘教师队伍建设社会责任感

邹立忠

【摘要】培养社会责任感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也是深入贯彻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的重要精神。吕叔湘中学通过践行吕叔湘“能贱”人生观,以打造德才学识的尚德之师,培养高中生对自己、对集体、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

【关键词】社会责任感;吕叔湘;教师队伍建设

基于党和国家“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结合吕叔湘先生为学校确立的“求真能贱”校训,吕叔湘中学将“基于吕叔湘‘能贱人生观,培养高中生社会责任感的实践研究”作为学校近年来的内涵创新项目。我们致力于将吕叔湘“能贱”的品格力量作为立德树人之源,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搭建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以“三宏志”、“三不耻”、“十个一”的德育途径,通过每天一次反思、每天一小时锻炼、 每周一次劳动、每月一次与父母谈心、每学期一本书、每学期一次演讲、每学期一首歌曲、每年一次规划、每年一个知心朋友、每年一次公益活动,培养学生不耻下问、不耻小善、不耻贫苦的意识,弘扬家庭支柱、社会贡献、国家栋梁的精神,进而培养学生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

随着项目的深入推进,我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业成绩、综合素养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学校还因此荣获了2017年度内涵创新成果奖。下阶段,我们又将如何更深入地推进学校的内涵发展呢?我们提出了“打造尚德之师,培育责任之心”的新阶段目标,强调以教师对职业的责任感,激励和引导学生学会责任与担当,实现师生共同成长的目标。

一、打造尚德之师

教师的工作具有很强的示范性,而学生又有一种特殊的向师性。小至言行,大到对社会、对国家的态度和言语,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下阶段,我们将以“四有好老师”“丹阳好老师行动计划”为指导,开展“弘扬正能量,做‘叔湘型教师”系列活动,打造尚德之师。

1.尚德从尊重开始

就教师队伍建设问题,陈宝生强调“教育质量是尊敬出来的,不是谁抓出来的”。 教育是引领未来的工作,引领未来的行业。未来是可以期望的,但却是不确定的。“老师是在不确定性上工作的人,这种工作难度极大,所以对于广大老师要高看一眼、厚爱一分。”从尊重教师开始,就是强调学校管理要尊重教师的个体差异,从教师个体的实际出发,用发展和培养的眼光,引导和帮助教师,调动和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激发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创造性,实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有了尊重,就有了基础,职业责任感才能内化为自觉的意识,外化为自觉的行动。

2.尚德体现在课堂教学改革中

课堂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实践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的主要途径。尚德之师还需要能立足课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的教师队伍。课堂时间、学生的记忆力都是有限的,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这就更需要教师能将课堂教学的立足点转向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上,逐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把学到的知识内化成能力和素质。尚德之师不仅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教书匠,更是有开拓进取、锐意革新精神的实践者。教师不是传声筒,也不是照相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投身教学改革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3.尚德体现在作风效能上

言传身教是教师的特有功能。以身作则,才能为人师表,才能使学生感到可敬可佩,可亲可信,形成威信和凝聚力。然而,人都是有惰性的,提高作风效能,光靠教师自身的努力是不够的。学校应担负起对教师责任意识的培养和强化,通过“强化目标引领,提振精气神;强化责任担当,提高执行力;强化项目驱动,提高达成度;强化工作作风,凸显纪律性;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满意率”的工作思路,着力解决存在的精神状态不佳、工作效率不高、部门协作不够、贯彻落实不力等问题,严肃工作纪律,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创新能力。

4.尚德体现在自我学习和发展中

教育改革的核心在于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在于课堂改革,课堂改革的核心在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职业责任感,不仅要对学生的发展负责,同样也要对自己的发展负责,发展自己就是对学生最好的负责。“打铁需要自身硬”,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才能适应教育发展和课程改革的要求。没有发展的能力,即便有爱心,那也只能是爱莫能助之爱。老师对学生最好的责任感,就是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不断提高职业素养,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使自己成长为一名成熟的、具有专业本领的教师,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二、培育责任之心

责任感是人们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承担义务的一种复杂的情感体验。只有身负责任感,才会有勇往直前的不竭动力,才会觉得有许多有意义的事情需要自己去做,才能杜绝学习马虎、做事应付、生活草率的现象。培养高中生社会责任感,下阶段我们要致力于做好三个结合。

1.认知、情感、行为相结合

培养学生责任感,认知是前提,情感是动力,行为是目的。有了吕叔湘“能贱”人生观的学习与体悟、教师职业责任感的感染与影响,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都有了一定的责任与担当意识,如何内化为自觉的日常行为是关键。教师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渗透和指导学生践行责任,如指导学生通过建立错题档案,反思近期学习中的重难点,提高对学习的责任感;每年对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做一次细致的规划,提升对自己的责任感。

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培养责任感,应坚持学校教育为主,把学校教育作为第一阵地和辐射源。同时不容忽视的是家校合育的重要作用,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开展家长培训、组织家校联谊活动、建立家庭成长档案、举办专题讲座等形式,统一思想,把家庭打造成责任感培养的第二阵地,如联合家庭开展“518成长、责任、感恩”系列活动,建立人品教育体系以及家校合作的管理模式,通过培养中学生的良好品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师的人品素养,运用学校和家庭的完美配合,取长补短,将责任感培养落到实处。

3.制度规范和动态发展相结合

要通过建章立制的方式来明确“基于吕叔湘‘能贱人生观,培养高中生社会责任感的实践研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把“立德树人”落实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融入学生成长的各个过程。有了长期性、稳定性的制度支持,责任感的培养就有了延续性和发展性。在制度保障的前提下,我们不断丰富内容,创新方式,提高育人质量。如拟定吕叔湘中学“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月活动安排:1月“描绘蓝图,规划人生”系列活動;2月“希望与责任”家长征文活动;3月“学雷锋”系列活动;4月“才成栋梁”励志教育系列活动;5月“人成有德”系列活动;6月“天使之家,因爱绽放”儿童福利院送爱心活动;7月“体验‘贱行,担当责任”学生征文活动;8月“牵手夕阳红”敬老院送爱心活动;9月“把青春写在成长的旗帜上”系列活动;10月“走进吕叔湘”系列讲座;11月“生命的意义和责任”系列活动;12月“手牵手,爱在左右”感恩教育系列活动,依托活动,体悟责任。

打造尚德之师,培育责任之心就是帮助教师提高责任意识,明确岗位职责,坚定理想和信念,切实做好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习知识和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最终实现师生共同成长,也为高等教育输送大批有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的高中毕业生。

猜你喜欢
吕叔湘教师队伍建设社会责任感
教育是农业——吕叔湘先生说的比喻
求真能贱,龙虫并雕
——吕叔湘中学的成长图景
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分析
教师文化建设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保障
基于大众文化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途径研究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新时期基础医学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思路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