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经往返灸加反射抑制模式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2018-08-09 09:25陈仲良
中医外治杂志 2018年1期
关键词:痉挛性肌张力痉挛

陈仲良

((广东省广州市新海医院 康复医学科,广东 广州 510300)

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是脑卒中患者较为常见的功能性障碍,在脑卒中后由于肌张力增加,腱反射出现亢进,导致运动时阻力增加,肢体被肌群痉挛牵拉,发生不协调的运动,严重的可造成患肢肌肉、关节萎缩变形[1]。本次研究应用循经往返灸加反射抑制模式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进行治疗,分析该种治疗方法对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间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68例,所有患者临床诊断符合《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纪要》中关于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诊断标准[2]。应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4例,观察组中,男16例,女18例;平均年龄(60.25±8.04)岁;脑出血20例,脑梗死14例;平均病程(2.5±0.6) a。对照组中,男17例,女17例;平均年龄(59.61±7.03)岁;脑出血21例,脑梗死13例;平均病程(2.4±0.3) a。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患者均为脑卒中恢复期,发病在2周~6个月,年龄范围在40岁~70岁之间[3],在入组治疗前2周停用抗痉挛药物。排除患有急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患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神志不清者,无法配合本次治疗患者。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全部进行神经内科基础治疗,给予降血压、降血糖、调节血脂、神经营养药、抗血小板凝集药。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在临床康复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主动及被动活动,采用反射性抑制模式,上良肢摆放刺激,从仰卧位到坐位的转换,抑制上肢肱二头肌痉挛,强化上肢肱三头肌,降低上肢屈肌痉挛,每天训练1次,共训练20 d。观察组采用循经往返灸加反射抑制模式治疗,点燃纯艾条在患者体表距离皮肤3 cm处,上臂沿阳明经到手太阳经至手少阳经循行往返,均匀速度移动施灸,患者感觉艾灸路线温热为度,循经往返灸时间控制在30 min内,每日施灸1次,共治疗20 d,反射抑制模式治疗方法与对照组一致。

3 疗效分析

3.1 疗效标准

应用Fugl-Meyer评分对患者运动功能情况进行评分,应用Barthel评分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进行评分,应用Ash-worth评分对患者四肢关节痉挛程度进行评分[4],无肌张力增高为0级0分;肌张力轻度增高受累部分在关节活动末期出现卡顿和释放感为1级计1分;肌张力轻度增高,在关节活动范围50 %内出现卡顿,始终出现阻力为1+级2分;肌张力明显增高,肢体尚可屈伸为2级3分;肌张力增高明显,被动运动发生困难为3级4分;肌肉僵直,被动运动呈现僵直状态无法活动为4级5分。疗效评价根据Ash-worth评分改善情况,显效标准:Ash-worth评分降低幅度在2分以上;有效标准:Ash-worth评分降低幅度为1分;无效标准:Ash-worth评分无变化。

3.2 统计学方法

3.3 治疗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Ash-worth、Fugl-Meyer、Barthel指数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Ash-worth、Fugl-Meyer、Barthel指数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Ash-worth、Fugl-Meyer、Barthel指数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4 讨 论

中医针灸疗法可改善中风偏瘫患者中枢神经功能,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属于中风正气已虚、内盛之邪产生的正虚邪留[5]。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除了存在肢体痉挛外,还会存在肢体运动障碍,影响日常生活能力。

反射抑制模式通过将各种运动模式和手法相结合,有效降低患肢肌张力,阻断异常运动模式[6]。艾灸疗法为中医治疗的常用外治疗法,可活血化瘀,温经通络,有效改善患肢血液循环,降低肌张力,解除肌肉痉挛状态[7]。循经往返灸为艾灸的一种手法,指沿着经脉循行路线进行悬灸,可更好地激发循经感传,使整条经脉的气血得以畅行,具有温阳散寒、疏经通络、扶正祛邪的临床作用[8]。本次研究观察组患者应用循经往返灸,沿着患肢痉挛肌群应用艾热进行刺激,可有效降低肌肉的兴奋性。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是经脉功能失调的表现,循经往返灸可调节经脉功能,解除肌肉关节痉挛。

综上所述,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采用循经往返灸结合反射抑制模式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可改善患者关节痉挛情况,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简介:

陈仲良(1987-),男,2010年毕业于广州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本科学历,康复治疗师(初级)。现在广东省广州新海医院康复医学科工作。研究方向:康复治疗医学。

猜你喜欢
痉挛性肌张力痉挛
针刺跷脉穴位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肌张力增高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对策
肉毒杆菌毒素治疗肌张力障碍型手震颤
针刺对中风痉挛性偏瘫研究进展
卵巢囊肿蒂扭转螺旋CT联合多平面重建技术诊断价值分析
元胡止痛口服液对缩宫素致小鼠离体子宫痉挛性收缩的影响
防运动后肌痉挛喝水不如补电解质
别让肌张力障碍成为健康的“拦路虎”
肌张力障碍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