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数学独立思考能力的几点做法

2018-08-10 10:30杨丽丽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8期
关键词:独立思考小学数学对策

杨丽丽

【摘要】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这个阶段小学生形成的学习状态直接影响其之后的学习活动状态,为了保证小学数学教育的作用,为小学生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在教育活动中应顺应新课改的要求加强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 独立思考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8-0116-02

独立思考是一种能力,是一种需要从小养成的习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需要从小抓起,落实于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而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讲解为中心,并不能顺利达成教学目标。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就必须对数学教学进行全面改革,要想方法来诱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思考。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获取更多的数学知识的同时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小学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一、创设民主数学环境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只是单纯的讲授知识,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课堂教学往往都是沉闷、枯燥的,这严重阻碍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和提升。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以此为基础,积极创设有利于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促使学生以更加饱满的状态投身到教学中来,從而推动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数学知识,以此来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例如,在《因数和倍数》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让每个学生准备12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纸片,然后任意组合,排列成长方形,分别记录每一行摆几个正方形,摆了几行,并且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学生完成情况如下:3×4=12;4×3=12;2×6=12;6×2=12;1×12=12;12×1=12.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教师担任了引导者的角色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让学生自己探索数学规律.在此基础上引入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学生明白12是6的倍数,也是2的倍数,6和2皆为12的因数,倍数和因数是不能单独存在的,只能说谁是谁的倍数。

二、选取趣味教学内容

由于小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又有很强的逻辑性,导致很多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没有热情。但是,数学来源于生活,和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充满趣味的教学内容,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学习《平移和旋转》的内容,学生了解了平移和旋转的相关知识后,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的哪些物体在运动的时候属于平移?哪些属于旋转?这时学生就会积极的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事物,一些学生很快举手回答:电梯的升降属于平移,地球和车轮在运动的时候属于旋转,并让学生对这些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进行思考,对比看看这些运动有哪些不同点和相同点?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和对生活事物的观察很快发现:平移和旋转在大小、形状上没有变化,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但平移是物体沿直线移动,旋转则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将数学课堂生活化,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进而实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设计课堂操作活动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亏功于如何?”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积极地思考,不断地发现问题,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例如:在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度数和等于180°时,教师给每个小组学生提供两组角(一组为40°、80°和120°,另一组为30°、40°和70°)让学生用这两组角分别构建三角形,学生迅速动手,认为三角形不就是三个角,三条边组成的吗?摆着摆着,学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学生个个充满了疑惑,为什么组不成三角形呢?学生认知冲突产生了,这时教师要留时间让学生思考、猜测,因为只有在学生疑之后思维才能真正的启动,怎样的三角形才能拼成三角形呢?学生在借助已有知识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尝试解决出现的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使学生的求知欲转入活跃状态,由疑点燃思维的火花使之产生好奇,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带着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探索。

四、善于运用提问艺术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打开创新之门的钥匙,可以激起学生独立的思考与积极的思维。传统教学中教师以讲解为中心,把每个知识点讲得非常详细透彻,可以说是一口一口地咀嚼后喂给学生,学生根本就没有思考的时间,久而久之会造成严重的依赖性,不知思考,不会思考。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运用提问艺术,以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心中的困惑,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在探究中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思考。

如,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时,如果直接告诉学生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就会让学生陷入被动而机械的接受之中,失去了思考的权利。为此我们可以精心设问,以问题来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思考。1.数一数长方形与正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2.量一量长方形与正方形各条边的长度、各个角的度数。3.比一比长方形与正方形的每条边与每个角,发现了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既能激起学生情感上的涟漪,又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动机,展开主动思考。各小组学生积极动手动脑、主动思考、认真记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分析、去解决,进而得出结论。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参与、消极接受,而是要在积极的思考与思维中主动构建新知。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对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不是盲目进行的,教师必须要依据小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来确立教学目标,并进行教学设计,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的实施,并根据小学数学的内容对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自主能力进行培养,使小学生在处理数学问题时习惯独立思考,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育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张静.浅析小学数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导学,2016(8).

[2]李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J].学周刊,2017(7):84-85.

猜你喜欢
独立思考小学数学对策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谈独立思考
谈独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