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听想”促进幼儿的音乐教育

2018-08-10 10:30俞梦奇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8期
关键词:幼儿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在现代社会下的音乐教育中,找到途径发挥好幼儿听和想的作用。现在的社会中对于音乐的学习越来越重视,包括小学还有幼儿园对于音乐课程的重视,以及还出现了大量的琴行和培训中心,可见音乐的地位在逐步提高,并且音乐也的确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很多好处,能够陶冶情操,提高个人修养,缓解疲劳的身心等等。但是对于幼儿的音乐教育这一块做的并不够完善,甚至我觉得可以说是比较欠缺的,然而这一块实则是很重要的部分,而幼儿最初接触音乐是从听和想开始的,听到了音乐,然后做出反应,美国的埃德温·戈登也提出了“听想”一词,那么就应该找出方法帮助幼儿发挥听想的作用,提高完善现在幼儿的音乐教育。

【关键词】听想 幼儿 音乐启蒙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8-0259-02

一、埃德温·戈登的“听想”

1975年,埃德温·戈登提出“听想”(audiation)一词,该词是戈登取“audition”和“ideate”两词的词义自造的合成词。1999年,新版英文字典加入了关于“听想”一词的解释,但对于“听想”一词的含义,戈登曾进行过多次重释,2011年,戈登对“听想”所作的最新解释是“只有经过大脑听想的声音才是音乐,个体在脑中对耳朵听到的熟悉或陌生的声音进行同化和理解时,听想便发生了”。实质上,“听想”就是用音乐的语言和思维来聆听、分析和学习音乐。在这里也要特别指出,埃德温·戈登的“听想”不是“音乐想象”或“音乐联想”。音乐想象预示着可能出现的生动地音乐图景,不需要对音乐本身的同化和理解,而听想却需要,也就是说,“听想”这一过程是在对音乐本身的同化和理解之上结合音乐展开的想象,它是个体对音乐的意义进行建构的过程,而不是一种忽视音乐本身,从而随意幻想出来的东西。

在戈登之前,许多学者,比如皮亚杰、布鲁纳、蒙台梭利等都支持这样一种观点:学前期音乐能力倾向的发展对幼儿今后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以及最终达到的水平极为重要。戈登的大量实证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戈登发现,儿童的音乐能力倾向是可变的、发展的,以九岁为分界点可分为发展期(0-9岁)和稳定期(9岁以后),大约9岁以后,儿童的音乐能力倾向水平趋于稳定,很难再像9岁前那样呈持续增长的发展状态,也就是说,9岁以前是对儿童进行音乐教育的最佳时期,这一时期如果忽视对儿童的音乐教育会导致其音乐能力倾向的衰竭,乃至消失殆尽。

二、当代社会的幼儿音乐教育现象

现在社会中,对于幼儿的音乐教育越来越重视,学校中的音乐课程内容越来越丰富,很多家长也会送自己的孩子去一些培训中心学习乐器或者声乐,希望孩子能全面发展,提高个人素养,培养孩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可是现在的很多音乐教育机构中,几乎没有注重幼儿的音乐教育,就比如学习钢琴,很多孩子甚至都不认识音符,对于他所弹的曲子也没有任何感觉,只是记住了老师弹的音的位置,然后进行重复粘贴了一遍,回家以后又不停的重复练习,那这样的学习就是无效的,完全是一个浪费时间的行为,并且教师不会有听想方面的引导,以至于幼儿就得不到。还有在学校的音乐课堂中,也缺乏对于儿童听想的培养,多数停留在音乐想象中,老师会放一段音乐,然后让孩子们进行联想想象,有时候就会不够结合音乐本身,而夹杂太多个人色彩。

笔者从小就是一路学习钢琴过来的,也目睹了许多现在学琴的孩子的历程,对于幼儿音乐教育有深刻的体会。从刚开始接触钢琴,认识键盘音符以及五线谱,还有表情符号,一些最为基础的谱面的知识,尽管换了许多老师,但是很少会有老师提起“听想”这一块内容,而且成人以其狭隘的审美标准过度训练幼儿,为了比赛选拔或者其他宣传目的,长时间占用幼儿休息游戏以及其他学习时间进行排练。还有一些教师和家长急功近利,完全无视幼儿的认知特点,兴趣与经验,给幼儿灌输大量抽象的音乐知识,并且强迫幼儿去进行大量机械枯燥无味的音乐技能练习,这不仅让幼儿无法体验到学习音乐的乐趣,也会使其很容易产生对音乐的厌恶情绪,进而扼杀了他们音乐审美的幼苗,那么对于家长们最初想要培养孩子音乐素养的这个美好愿景也就无法实现了。

三、如何发挥“听想”的作用

1.重视聆听的作用

音乐作为听觉的艺术,听是最基础的,个体在還未出生时,就可以听到外界的声音了,刚出生的婴幼儿虽无法理解听到的声音,但是声音进入了他们的耳朵,这种无意识的吸收可为日后有意识的音乐发展做好准备。

有研究表明,幼儿在三岁之前无意识吸收的语言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其日后语言表达与阅读能力的发展,早期大量吸收语言对幼儿日后的言语表达能力有重要影响。戈登认为,与学习语言一样,早期丰富的音乐环境对幼儿儿童的音乐能力发展也有重要意义,只有及早接触音乐,才能不断无意识的积累音乐经验。人类的说话思维活动依赖语言,同样,人类的音乐思维活动重要的基础与前提就是聆听。戈登认为,只有大脑中有一定量的有关各种旋律、节拍节奏规律、不同调式调性等音乐语汇的积累,个体才可能对所听到的音乐进行理解和吸收,从而为进行正确的传达与表现奠定基础。那么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幼儿园和小学就应该开设一些音乐角和音乐区,让孩子能够自主感受和欣赏、表达与创作,去创造一种高质量的渗透式的音乐教育环境。高质量的音乐区既要求在空间上选择适宜,又要求环境创设舒适且富有童趣,能让幼儿玩的舒适且具有吸引性,投放的音乐活动材料要具有安全性、丰富性和有效性,也要根据本班孩子的兴趣和需求、能力进行不断的变更,从而使幼儿在高质量的音乐区活动中实现音乐能力的发展。此外,教师和家长还可以将音乐融入到儿童的日常生活中,平时可以选择多种风格的优秀音乐作品供孩子欣赏,采用各种形式,比如体态律动等,引导孩子去聆听音乐,多听多想,增加孩子对于音乐聆听的积累。

2.注重学前期的非正式的音乐教育的指导

与正式音乐教育不同的是,在非正式音乐教育中,教师不注重对幼儿进行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戈登指出,非正式的音乐指导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适宜于0-3岁幼儿的“非结构化的非正式指导”,即家长或教师对幼儿的音乐学习没有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也没有具体的计划;另一种就是适宜于3-5岁的幼儿的“结构化的非正式指导”,也就是说,家长或教师应为幼儿的音乐学习制定专门的计划,关注幼儿在音乐学习中的体验。学前期作为幼儿音乐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是帮助幼儿获得丰富的感知和体验,使幼儿能专注于自己的兴趣经验和音乐学习过程,在之前所说的聆听音乐的基础上,正确认识孩子对于音乐的认知能力,引导孩子进行听想,从而并善于表达和想象。当孩子处于0-3岁这一阶段时,可参照非结构化的非正式指导,不用制定专门的学习计划,只需要培养幼儿学习音乐的乐趣,并提供幼儿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进行聆听引导,当孩在处于3-5岁时,在提高兴趣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有规划性的去引导幼儿聆听学习音乐,可以将学习的难度进行不断递加上去,并且最重要的是不能机械性的学习,时刻关注幼儿的接受度。

3.树立愉快体验式的音乐教育观

戈登曾这样描述自己的音乐教育观“…….音乐是人类独有的,没有音乐,生命将是黯淡无光的。音乐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在聆听、体验或参与音乐的过程中慢慢学会理解音乐。最后,随着孩子的成长,他将学会欣赏并沉浸在他所喜爱的音乐中,享受音乐带给他的美的享受,他的生命会更富意义。”

美国音乐教育哲学家雷默也曾说“音乐教育的目的价值应求诸作为艺术的音乐本身。”他还强调,“体验-愉悦”应是音乐教育的应有理念。音乐教育界很多的学者也同样认为,“音乐教育如果过多的渗透了非音乐的功能和效应,可能会导致音乐教育失去安身立命之本。”

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树立正确的音乐教育观念,注重幼儿对音乐的感知体验和欣赏,关注幼儿学习音乐的情绪状态,以音乐为载体,让幼儿通过音乐教育获得全面发展。教师以及家长不应该过多在意对于音乐技能的大量训练而忽视了幼儿对于音乐的感知与乐趣,因为重复练习技法技巧会使孩子失去学习音乐的興趣,应该抓住孩子兴趣所在从而,多听多去感受音乐的美好,感受音乐所带来的美的享受,不要局限于其中的技法问题,在幼儿阶段,更多需要注意的是如何带他们更有兴趣去学习音乐,而不是一味强调那些所谓的专业的音乐知识,而且只有当孩子对学习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对于今后的音乐学习才会有更大的帮助。

四、总结

上述论述了现在对于幼儿的音乐教育的一种社会现象,也提出了三个解决的办法。面对以上不够良好的幼儿音乐教育现象,我们应该注重幼儿的感知与兴趣所在,多聆听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不断进行音乐的积累,为今后的音乐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且当幼儿处于不同年龄层次,都要根据其音乐认知能力不同,进行不同层面的音乐引导学习,注重听想,希望在今后,对于幼儿的音乐教育能有更好的发展,家长正确看待幼儿的音乐成就,努力促进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章淑慧.心理学视野中音乐能力的研究. [D].长春:吉林大学,2005.

[2]GORDON E.Learning sequences in music:A contemporary music learning theory[M]. Chicago:Gia Publication,2007.

[3]刘沛.脑科学:21世纪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基石[J].中国音乐教育学,2000(3):96.

作者简介:

俞梦奇(1997- ),女,汉族,浙江省宁波市人,华东师范大学音乐学系音乐教育专业2015级本科在读,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