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供给视角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创新

2018-08-11 09:19杜梦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9期
关键词:路径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杜梦

【摘要】当前媒介环境的深刻变化给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许多的挑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当前的网络信息环境,并结合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验与不足,以对学生的有效信息供给为突破点,提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信息+服务形成关注,信息+需求锁定学生,信息+活动深化互动,从而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形式到内容的深化,希望为新形形势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进提出建议。

【关键词】信息供给 网络 思想政治教育 路径创新

【基金项目】长安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创新人才培养视域下的研究生党建机制构建研究”(项目编号 300103187003)

【中图分类号】G641;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9-0044-02

一、网络信息环境变迁的现实情况

1.新媒体的全面渗透

当前的媒介环境已经进入了一个传播渠道和方式日益丰富的时代,根据中国移动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0次《中国移动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7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7.24亿,较2016年底增加2830万人。在这样的背景下,受众的信息接收渠道、内容和形式都呈现出显著的变化,也表现出不同以往的复杂性。

首先,从接收渠道的层面进行考量,结合上述数据可以发现,当前受众接收信息主要是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传统的媒介形式,包括PC端设备尽管还在发挥作用,但其关注度和使用率较之前有明显的下降。因此,接收渠道的变化,要求传播者在进行信息传播时必须充分考虑渠道和平台的选择问题,渠道和平台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搭载信息的内容和形式,是信息传播的基础性问题。

其次,从信息内容的层面进行考察。根据笔者前文的赘述,伴随着信息传播渠道的的改变,网络信息内容也呈现出两点变化:一、信息内容的海量化,传播渠道的变化归根结底是传播技术演进的自然结果,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海量化存储和呈现成为现实。二、信息内容的多样化,海量化的数据带来的是多样化的信息内容,传统媒体时代受限于渠道资源,很难实现内容的多样化传播,如今多样化的网络信息内容铺天盖地向受众袭来,涉及国际、国内、社会以及个人兴趣的各类信息无所不在。

2.注意力的严重稀缺

媒介市场的竞争需要以受众的关注为依托,因此传播者势必需要考虑如何进一步吸引受众并锁定有效受众。然而,在当前的网络信息环境下,海量数据和多样内容导致受众的注意力严重稀缺。如今,受众能够在某一信息上停留超过几分钟,或形成有效点击,就已经意味着关注的形成和传播的成功,传统媒体时代的深度关注成为了当前时代严重稀缺的注意力资源。而仅有的注意力资源也高度集中在了以微信为代表的各类新媒体平台中。根据数据显示,微信的每月活跃用户超过了9亿人,其中50%的用户每天使用微信的时长达到90分钟,而60%的主流用户群体集中在15—29岁之间。这个年龄段包含了高校的学生群体。因此,新媒体有效抢夺了大学生群体的注意力资源,面对这种现实,传播者纷纷通过个性定制和分发实现对有效受众的锁定,从而实现更大的传播效力。

3.信息环境给网络思想政治带来的挑战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或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充分理解网络规律,针对网络的影响,利用网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高校学生施加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教育等方面的影响,促使他们全面发展,形成符合当前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德”与“才”的网上双向互动的虚拟教育活动。

从这个定义,我们不难看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典型的网络信息传播行为,传播者为高校“思政”工作者,受传者为高校在校大学生。既然是网络传播行为,就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当前信息环境的影响,因此,信息环境的变迁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许多的挑战和困难。第一,新媒体的异军突起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发生转移,而高校“思政”工作者大都不具备媒体实践的经验,如何充分理解互联網思维,适应新的信息环境,吸引学生关注,的确存在许多难点;第二,当前受众注意力的稀缺,在高校学生身上也表现得尤为突出,面对多样化的信息和复杂的媒介环境,如何锁定学生关注,实现与学生的深度互动,从而有效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二、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与不足

面对当前的媒介环境和教育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积极采取新媒体方式,运用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对学生开展思想指导、学习辅导等工作。目前,国内各大高校已在积极尝试通过各类新媒体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开设各类主题教育网站、运用网络社群开展教育(微信群、qq群和贴吧等)、开设微博账号,以及开设微信公众号。

1.主题教育网站

主题教育网站是在网络媒体兴起之初,各大高校所采取的应对之策,主要是借助学校官方网站设置二级链接,发布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资源和信息内容,从而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起到指导和引导作用。如,高校的团委、学工部和研工部等部门的网站。但是这种方式随着移动社交媒体的兴起,已经很难得到学生群体的关注,其更多地是在重要官方信息发布层面起作用。

2.网络社群

网络社群是移动社交媒体兴起后,在不同的社交媒体内部形成的互动交流圈。主要有微信群、qq群、贴吧等。社群传播充分体现了受众信息传播的主动性,社群内的交流往往比较活跃。但社群传播的开放性和匿名性已经形成明显的用户主导特点,放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语境下,就是学生主导的特点。很多社群的议题都是由学生发起进行讨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可以参与讨论,但面对大量、分散的学生用户,往往很难掌握话语主动权和针对性。同时,社群往往以班级、学院为单位出现,社群间相对的封闭也使其很难成为学校统一规划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渠道,在这种情况下,网络社群越发成为发布信息、布置工作、互动反馈的渠道,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开始边缘化。

3.微博账号

当前,微博的关注虽然有下降的趋势,但仍然聚集了大量的年轻用户,因此微博账号目前仍是各大高校进行信息发布、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常用的手段之一。但是微博受限于篇幅的限制,往往很难发布内容深刻的教育信息,加之微博基于“弱链接”建立用户联系,在某种程度上难以开展深度交流。因此,当前高校的微博账号更多成为了官方信息发布的渠道和平台。

4.微信公众号

而微信公众号应当是当前最普遍、具有热度和关注度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渠道,这主要还是由于微信平台所聚集的大量用户资源,前文中笔者提到了,微信的每月活跃用户超过了9亿人,其中50%的用户每天使用微信的时长达到90分钟,这是任何一类新媒体形式都无法达到的高度。面试这种现实,开设微信公众号,发布各类信息和“思政”教育资源,实现对学生的服务、教育、管理和引导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大势所趋。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看,微信兼具了之前各类新媒体平台的特点,可以发布海量信息、实现互动交流,加之其是基于“强关系”建立的用户连接,因此微信朋友圈的信息传播具有更强的可信度和传播力,如若能够充分掌握微信公众号传播的特点和规律,那么其必然可以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当前,通过微信公众号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微信公众号数量庞大,信息繁多,微信平台内部的注意力资源也成为稀缺资源,而一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是简单地借助微信公众号发布学校官方信息或活动信息,尽管借助形式多样的传播手段聚集了数量庞大的用户关注,但缺乏学生的有效信息需求的供给,因而在其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仍然还有待提高。

三、有效信息供给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点

通过上述高校的新媒体实践情况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依据“学生关注在哪里,工作的落脚点就在哪里”的原则,在渠道选择方面,采用微信公众号对学生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媒介信息环境的要求,而无论采取哪种方式,信息内容的有效传播仍然是传播力和引导力发挥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的同时,为学生提供有效的信息供给是创新工作路径的重要考量。信息是任何传播行为的基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对其发布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分类,以对学生进行精准服务。

笔者认为,受众每天面对的信息大致能够分为三类:一类是服务信息,这类信息大都是社会新闻或政治新闻,受众对其有探知的欲望,能够对受众的环境感知和行为决策提供参考,但与受众本身联系并不密切,放在高校的语境下,可以理解为学校、学校部门或团体和一般社会新闻信息;一类笔者称为需求信息,这类信息往往不是重大的新闻,但对特定受众具有明确的指向性,满足特定受众的物质或精神需求,对其行为决策能够提供实质性的帮助。放在高校的语境下,可以将其理解为学生生活、学习所需要的各类信息,如奖助、竞赛、考试和生活等信息。第三类笔者称之为反馈信息,任何传播过程如若没有反馈和交流,其传播效力将出现折损,因此传播者及时有效的反馈交流是提高用户粘性的重要举措。置于高校的语境下,可以理解为学校层面对学生关心的问题进行的线上或线下互动反馈。

依据笔者的论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突破点即:对学生群体的有效信息供给。简单来说,就是以服务信息实现对学生的吸引和包围,迅速聚拢学生,实现关注,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供底层基础;以需求信息锁定学生,形成持续关注,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化提供重要支撑;以反馈信息实现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全面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通过有效信息供给,完成学生群体的关注和认同后,可以灵活采用新媒体传播方式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穿插进上述的信息传播过程中,笔者认为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有效路径。

四、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创新

依据前文的论述,笔者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在充分理解网络信息环境的前提下,对学生的信息需求进行分析和分类。依据信息的有效供给,笔者认为具体的实施路径可以做以下尝试。

1.信息+服务形成关注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开展网络工作时,要以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所处环境为基准,在发布的信息中适当、适量地供给服务类信息。学生群体是分散的,其信息关注重点自然有所差异,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的对象是高校范围内的所有学生,因此任何学生都不能忽视,其信息关注重点自然也不能轻易忽视。所以,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前,相关工作主体要对面对的学生群体进行充分的调研,了解其信息关注重点,做到发布的信息力求普遍多样又重点突出,为学生的日常行为决策提供参考。换句话讲,在工作中,要强化信息服务意识,以“信息+服务”的理念开展工作,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学校的服务和关心,从而愿意关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

2.信息+需求锁定学生

其次,在发布的各类信息中,要将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所需要的各类信息,如课程学习、奖助学金、勤工助学和个人发展等信息作为主体,实现对学生的锁定和学生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持续关注。同时,要在信息发布的同时主动接收学生的反馈,将学生反馈的需求信息进行分类和提炼,积极与学校相关的其他部门进行协调,尽力满足学生的合理诉求,也就是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实现与各职能部门的组织协调,共同完成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任务。强化学生主体意識,以“信息+需求”的方式落实工作,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逐步增加和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和内容,以学生对传播平台的认可实现相关信息的主动扩散和传播。

3.信息+活动深化互动

再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及时有效反馈是加深学生互动和聚合,从而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这里笔者所提及的反馈指两个方面:一是与学生的线上互动交流,二是与学生的线下互动交流。线上的互动交流是技术主导下的交流行为,难点并不突出,而线下互动交流的内容和形式比较多样,具体选择何种形式,要充分考虑学校情况、学生特点等具体情况,因而相对比较复杂。学生活动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也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可见,尽管新媒体发展迅速,但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和优良传统也不可偏废。在此,笔者认为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丰富多样的学生活动,是深化师生互动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以新媒体平台为重要依托,开展线上的互动交流活动,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可以在平等沟通、互动交流中实现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深化理解;而借助新媒体平台,开展形式多样、兼具娱乐性和教育性于一体的线下活动,对活跃度高的学生给予奖励,实现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在拓宽传播平台经营方式的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内化和接受。

五、结语

本文结合当前的网络信息环境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媒体实践,从受众信息需求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在完成对高校学生有效信息供给的前提下,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形式的深化,并据此提出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路径。当然,具体的实施路径根据不同学校和学科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必然会存在不同,笔者只是在此提出实施的总体路径,可能还存在不足,希望能够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进提出建议。

参考文献:

[1]霍宁宁.困境与出路:网络信息“圈层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

[2]朱斌.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困惑与信息选择[J].江苏高教,2018年第2期

[3]吴凤寿.新媒体时代提升大学生网络政治素养的路径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8年第5期

[4]李晓娟.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育人的现实思考[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

[5]郑亚灵.信息环境变迁语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隐性教育探析[J].新西部,2017年第18期

猜你喜欢
路径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创新路径研究
地方高校社区志愿服务一体化实践路径创新问题研究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