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分析

2018-08-11 09:19吴朝霞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9期
关键词:有效引导小学数学策略

吴朝霞

【摘要】在原来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是单纯“枯燥”的教,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使数学课堂非常沉闷,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新的教学改革,数学教师改变了教学观念,在课堂中有效合理的引导学生学习。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本文对教师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课堂学习,给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 有效引导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9-0061-02

一、通过创设情境教育,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教师要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特点,来使学生对数学课的学习产生兴趣。在数学课堂通过有效的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能够集中注意力,并且有效的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不光喜欢上数学课,也热爱数学老师。比如:在学习长方形面积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制作的长方形的教具或长方形的物品带到课堂中,引导小学生对长方形进行认真的观察和分析,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铅笔盒和书本,找出铅笔盒一共包含多少个面构成的,再用格尺量出每一个面长是多少、宽是多少,把数量记在本子上,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长方形面积公式正确的求出结果。这样通过学生对实物进行动手操作,很快就理解掌握了本堂课的知识内容,既节省了课堂时间,而且最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另外,教师还可以再数学课堂中设置一些问题,唤起学生学习愿望。比如,对于教学“平行线”一课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练习纸上任意的画两条直线,说:大家能够根据两条直线的关系进行图形分类么?大家进行分类后引出平行线,然后,教师说:大家可以使用什么方法来体现出两条直线是互相平行的?学生们得出平行线的性质之后,教师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哪些位置存在平行线?学生们开动脑筋,纷纷发言。回答出许多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平行线。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教师很好的把握了提问时机,有效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高效率的完成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二、通过室外教学活动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教师可以根据本堂课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适当合理的组织一些教学活动,让小学生在活动中轻松的理解和掌握知识。这种教学活动方式,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在关于有余数的除法知识内容中,可以将学生带到学校的操场上,根据操场两旁种植的小树,向学生发问:我们学校操场旁的树木是按照3颗松树、4颗柳树的方式来栽种的,那么第17棵树种的是松树还是柳树?学生们对于这个问题,开始是通过数数的方法,找出第17棵树是什么树,虽然通过数数的办法可以得出结论,但是非常不方便,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通过数学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在室外的数学活动课,学生学会了运用余数除法来解决问题。熟练的掌握了这堂课的教学重点。

三、使用有效的互动交流提升学生自我认知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互动交流,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和主动思考以及有效解决问题的思维环节,比如在学习两位数和两位数相加的数学课中,教师让学生算出33+21=?这道加法题的解题步骤,让学生们独立算出结果,然后让大家进行交流和讨论,在交流的过程中,惊奇的发现学生解题思路截然不同。有些学生运用:30+20=50,3+1=4,50+4=54这种方法,有些则采用33+1=34,34+20=54这种方式,根据学生提出的多种解题方法,教师可以更进一步引导学生把这些解题方法进行总结,选出最简单并准确率高的方法。在学生进行交流和总结的环节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都得到了锻炼,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

四、通过有效实践,提高学生数学能力

将数学课和日常生活相结合,是有效引导不可缺少的方式,只有把知识内容和日常生活实际相融合,才能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这门学科的奥妙。比如:学校组织学生打扫操场卫生,教师可以按照划分的操场分担区,来给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假如这次分的分担区长300米,分成两个劳动小组,第一组单独完成,要用3小时,另一组单独完成,要用2小时,如果两个小组共同完成,需要多久?学生们通过已有知识求得结果300÷(300÷3+300÷2)=1.2小時,然后教师还可以对路段进行更改,把路段改成600米,再让学生求出结果,最后得出的结果仍是1.2小时,学生们很疑惑,不知道为什么会是这种情况,学生们通过开动脑筋和实际的劳动中得出结论,原来虽然操场路段变长,但是劳动的效率却也随着提高了。因此,时间根本不会改变。通过劳动实践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原理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五、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把知识难点变的简单

数学具有逻辑性强并且环环相扣的特点。比其它学科要难学一些,比如关于两个条件的两步的计算应用题,必须先以学会和熟练一步的计算应用题来作为前提。这部分内容也属于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因此,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根据相关问题进行深刻理解,引导学生按照已知条件循序渐进求出结果,由浅到深的引导学生将复杂的知识点,变得简单容易。不光把难度降低,并且使学生能够更加清楚解题思路,有效提高数学解题水平。比如,光明小学有3盒足球,每盒6个,班级有15个学生,在足球课上发给学生后还剩几个,对于这道需要两步进行的计算来引导学生求出结论,第一步,学校有3盒球,每盒6个,教师引导学生对于这个条件可以知道什么,学生分析出共有多少个足球,答案18个,第二步学校有18个足球,发给学生15个,还剩多少个,教师有效引导学生分步求出结果后,学生通过同桌和小组进行讨论,最后把两步综合到一起。

六、结语

小学教育对小学生有着启蒙的作用,是学生们未来学习中的基础条件,在实行“有效引导”方法过程中,要求师生之间建立优质的合作交流关系。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习惯必须从小就要培养,这样对未来的生活和学习具有很大帮助。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恰当的使用引导策略,能够使整个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实现我国素质教育的目的。需要全体教育事业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才能使我国小学教育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韩增侠.刍议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教育现代化,2016,3(27):322-323.

[2]李进存.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2(02):107.

[3]尚洪强.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J].赤子(上中旬),2015(20):210.

[4]李灿,吴红波.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26):3.

[5]王艳.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J].赤子(中旬),2014(04):284.

猜你喜欢
有效引导小学数学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教师的有效引导与数学教学效益的提高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