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

2018-08-11 09:19张林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9期
关键词:反思习惯高中数学教学

张林

【摘要】高中阶段数学学科的课程,对学生逻辑、探究以及技巧能力的考察有了显著的提高,要求教师以反思能力的培养作为入手点,针对性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基于此主要背景,本文首先简单分析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价值所在,接着立足于此价值,结合高中数学的习题案例,深度剖析有效养成高中学生数学逻辑反思能力的策略,以期有助于为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 反思能力养成 反思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9-0091-02

引言

数学学科属于高中阶段学科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对高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的主科之一,这也使得高中数学各单元的课程不同程度存在着难度。在新课程改革活动蓬勃兴起的时代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应适时更新教学方法,创设性的激发高中阶段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不断学习新课、复习旧知以及研究解题思路的同时,不知不觉养成良好的数学学科反思习惯。

一、浅析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价值

在新课程改革稳步推进的教育背景下,高中阶段数学学科的教学观念及方法,较以往都有了很大的突破以及进步,多举并重的教学方式逐渐真正让学生成为了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角。最为突出的一点便是,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课堂当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不断的有意识启发学生的反思意识,帮助学生理顺数学课程的解题思路,形成了解题思考与答题反思之间的良性循环。其次,教师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能够加快促进学生主动养成反思课堂所学知识的积极性,从而深化学生对于复杂化、抽象性数学知识的理解层次,利于以纵深的视角继续鉆研数学课程知识的深层内涵。若是从高中阶段数学学科的课程特点来看,激发锻炼学生的反思能力,能够兼顾学生探索能力、思维能力以及逻辑能力的有效培养,有助于让学生走向正确的数学学习道路,从而形成高中学生自身对于数学知识的感知能力,利于帮助学生以稳定的心理素质迎接高考的来临[1]。

二、浅析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培养高中学生的反思意识

高中数学教师在培养高中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时候,首先应当从高中阶段数学学科知识的基本特征入手,找到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反思意识的切入点,从而顺利地将反思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数学学科教学的始终。这一点要求教师注意发挥学生在数学教学环节中的主体地位,从而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最大化启发学生的数学反思意识。例如,教师在教学生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时候,首先应当考虑到该部分涵盖着较多的知识点,将新知识直接讲解给学生不利于产生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可以通过让学生做相关练习题的方式,启发学生通过反思自主推导出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2]。

在诱导公式二的应用时,学生会遇到此困难,即:若α为任意角,180°+α与角α的终边的位置关系不容易判断。这时,教师可先通过练习180°+30°、180+45°等α为锐角题目,巩固公式的掌握,接着可以趁学生的探究欲望正浓厚,练习求180°+120°等角的正、余弦。让他们从中发现问题,自发促进学生进行反思总结,达到牢固掌握诱导公式二的目的,即“对于180°+α,无论α是什么角,都把它看成锐角”,以至轻松掌握其它的诱导公式,从而能逐步养成学生在遇到数学新知识时,能够自主深入反思的主动性意识,促进高中数学课堂学生反思能力培养的循序渐进,养成高中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节奏。

(二)强化高中学生的反思训练

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不仅要以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作为入手点,同时还要注意强化高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力度,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地位,从而在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创造最佳的学习效果。例如,教师在教给学生数学习题解题思路的时候,可以重点启发学生反思习题里面所蕴含着的特定定理、法则或者性质,从而促使学生养成在解题之前,先反思类似习题所对应的公式或者基本概念,最终在答题时产生迎刃而解的效果。就像教师在教学生三角函数的时候,还可以先让学生了解三角函数cosα×tanα=1、sinα÷cosα=tanα之间的内在联系,再通过图形的变换演示,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反思意识,从而顺利推导出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又或者,在教学生一些抽象性很强的数学概念时,教师可以先在多媒体课件中展示直观化的数学模型、几何图形或者坐标系等概念,促使学生对展示的教学资料进行联系及反思,初步达到数形结合的效果。接着,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对应的练习题,在讲解的过程中促使学生不断反思解题思路,从而了解到个人解题思路容易进入的误区,从而找到最正确的解题思路,体现出良好的数学反思能力对高中学生解题思路的纠偏所具有的指导意义。

(三)养成高中学生的反思习惯

在初步培养高中学生数学反思意识,并且在授课过程中有意识强化对于学生的反思训练之后,教师要及时抓住机会,从根本上塑造学生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例如,在授课前的预习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好对于预习习题的反思,初步形成对于课堂新知识的感知与记忆。在开始授课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反思课堂所学的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像是在学习等差数列概念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同时让学生尝试对通项公式的特点进行观察与反思,以便在解题的时候能够及早找到可供解题的入手点。等到学习数列概念的时候,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反思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之间的概念,并且尝试将记忆起来的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相项关系、通项公式等,与课堂所学的数列新概念进行对比,从而初步产生对于新旧知识之间的对比和反思,达到高效记忆课堂新知识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教师要积极检查学生反思能力的养成状况,帮助学生进一步弥补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反思个人能力的缺陷以及进步,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具备主动性和针对性。

三、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阶段数学学科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比较高,无论是在学习课程新知识的过程中,还是在解题的过程中,都考验学生所具备的逻辑思维能力。考虑到此情况,高中数学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促使学生在解题的时候能够不断寻找多种解题思路,从而在举一反三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能力的针对性反思,弥补自己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存在的不足之处,逐渐养成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陈勇毅.探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4):97-98.

[2]李兆栋.刍议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7(11):33+102.

猜你喜欢
反思习惯高中数学教学
数学课堂中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策略
探讨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与反思
关于高中数学学科案例教学法的探讨
解析情景教学对高中数学教学的积极影响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中应用算法教学的研究
高中数学任务型教学模式下分层教学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