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开发利用的试探

2018-08-11 09:19林萍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9期
关键词:乡土资源开发利用初中语文

林萍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语文的积极性,有效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在学生的生活环境中,有许多自己所熟悉的东西。因此,教育改革把当地乡土资源融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得到了许多教育学家的共识,它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本文对乡土资源初中语文教学总的有效开发利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

【关键词】 乡土资源 初中语文 教学 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9-0104-02

一、初中语文的教学现状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的教科书成为教师唯一的教学资源。教师的教学模式是教教材,而非用教材。一味地给学生灌输死记硬背的基础理论知识,造成教学课堂的单一性。这种传统的呆板的教学模式,禁锢了学生的思想,束缚学生的思维,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发展。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学生,见识面窄,浏览量少的可怜。这会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压力越来越巨大,教学课堂的单一性,教师在课堂灌输的知识越多,而学生感到越来越沉重。没有得到有效的学习效率。长期下去,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了信心,甚至产生了畏惧,枯燥乏味的学习和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会磨灭学生的学习灵动与激情。在语文课的教学中,语文教师首先转变教学观念,适当开设一些有趣的实践教学活动,活跃课堂气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个全新的课题,最新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的安排基本课程的内容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老师留有开发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这个板块中,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可边远地区以及农村学校尤为欠缺,有待提高和探讨。

二、乡土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意义

18世纪,法国思想家J.-J.卢梭和教育家J.H.裴斯泰洛齐就曾主张教给儿童乡土地理知识。后来一些教育家对乡土资源逐步扩大到乡土历史、乡土自然、乡土文学等,用乡土课程资源进行上课教学,不仅符合教学的由近及远、有具体到抽象的原则,而且有助于学生认识乡土和培养热爱乡土的观念。费孝通先生在《乡土本色》一文中曾指出,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也可以说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乡土课程资源的宏观载体。教育部颁发的《纲要》在总则部分明确指出“城市各类学校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在第三部分又再次强调“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育创作性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本《纲要》,从本地、本校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的工作计划并灵活的执行”,“教育活动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的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运用”所以在语文中充分利用乡土资源是符合《纲要》精神的。教学中,如果充分利用好具有特色乡土资源提供学习,不仅有助激励学生继承革命传统,发扬爱国精神、激励学生对家乡秀美风光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而且,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三、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对乡土资源的开发和作用

(一)让乡土资源融进初中语文课堂,与教材有机整合

乡土资源具有地方特色,它应是语文课程资源的一朵奇葩,具有独特丰富的文化底蕴。教师在使用教材时,把教材看成学习的方向,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感悟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的、有选择的,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把当地的资源融进去。如:《白杨礼赞》白杨树是北方的树,对于南方学生只看见图片感悟不够深。可以结合当地的松树进行讲解,学生对于熟悉的事物更容易接受,把教材的内容与当地乡土资源有机整合。又如:上《石榴》、《爱莲说》等这些课文,本地有的植物,教者事先弄好观察地点,与当事人预先講好,学生观赏时再做适当的介绍,让学生身临其境,耳濡目染。石榴花红似火,石榴果咧开了嘴儿。荷花点头微笑,直挺挺形态展示无余,对那些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书面语丰富多了,学生明白易懂是显而易见的。可见,乡土资源与教材的灵活整合在教学过程中既增加了它生动性,又能丰富它的内涵,教学时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乡土资源在初中语文综合实践课的体现

在当代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强调教师要做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什么是指语文的人文性呢,主要体现在人文关怀、个性的培养上,也即便更注重语文的诗意美和情感美。单纯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更不能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语文综合实践课应运而生。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不仅是是语文科本身的要求,更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很明显乡土资源成为了综合实践课的新宠。利用课程的开发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1.教师在备课时要树立语文教学的大语文观念,把自然、社会、生活带入课堂,把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引入课堂,给学生最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2.引导学生走出课本,深入生活,通过参观、考察、参与活动,到优美自然风景区、人文景区、小区、田间地头体验感悟,这样的课外活动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开拓学生的视野。逐步增强语文的能力。

(三)乡土资源也是写作中最好的写作素材,农村尤为突出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瓶颈”相对城市的学生而言,农村中学学生更为艰难,常常举笔轻叹,无从入手。教师应注重挖掘和利用丰富多彩乡土素材,引导学生深入的体验,有效激发写作兴趣,从“有写”到 “乐写”。农村虽没有城市的花天酒地,没有街道的繁华喧嚣,车水马龙,灯红酒绿,但生活在农村的学生可以观赏广袤多彩的田园风光,各种劳动场面,感受农村里的民俗民风,观美景,看新貌,问家史,学农艺农技,寻农家之乐,体乡情之浓,察乡俗之趣……广阔的农村是一个取之不尽的作文题材库。乡土资源为写作注入了新的活力。袁刚的《新派作文》就是很好开发利用乡土素材。成为学生们写作的引航标。

可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挖掘乡土文化,的确充实了语文课堂学习内容,提高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乡土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的开发利用值得初中语文教师的深入探究。

参考文献 :

[1]教育观察(下半月)2016年04期

[2]杨萍,《超越界限: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的性别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12

[3]黄浩森,《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信息整合的创新实践》,《现代大学教育》,2009年第2期

[4]兰小锋,《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中乡土资源的优势探讨》,《西部素质教育》Feb.2015

[5]王成斌,南京师范大学,《关于立足乡土资源开展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2010

猜你喜欢
乡土资源开发利用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合理利用乡土资源进行区域活动
审计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审计成果利用探析
天台县忍冬科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及开发利用
云南食用花卉开发利用浅析
档案的开发利用在供电公司全面管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