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几何直观意识和能力的尝试

2018-08-11 09:19邓章均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9期
关键词:几何教学动手操作

邓章均

【摘要】《标准》中指出:“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几何直观能力是思考数学问题、发展数形结合思想的基础,是学生必备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呢?下面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感受。

【关键词】几何教学 直观意识 动手操作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9-0124-02

一、重视学生识图、画图能力的培养

图形是几何的灵魂,识图、作图更是学习几何最基本的素养。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基本生活经验和生活经历,注重引导学生把生活中对图形的感受与有关知识建立联系。

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深化对图形的认识

学习直观几何,采用学生喜爱的“玩一玩,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画一画”等具体、实际的操作,引导学生通过亲自触摸、观察、制作,把视觉、触觉、协同起来,使学生掌握图形特征,形成空间观念。

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时,我给学生每人准备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片,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动手操作,采用量一量、折一折等方法验证长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展示时,先让学生演示量的方法,再演示折的方法,折纸,需要有空间想象力,特别是通过折一折证明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我要求全班同学都动手经历这种验证方法。之后,又让学生用长方形折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并观察折成的正方形与长方形有什么联系等,实践证明,学生通过直观操作,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相互关系有了深刻的认识。最后让学生根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尝试画一画长方形和正方形。引导学生在操作实践活动中认识图形特征,在识图中更好地感知几何直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

2.重视对学生看图、作图能力的培养

图形是几何的灵魂,看图、作图更是学习几何最基本的能力。在教学中我注重向学生讲解一些基本图形的画法,并加强练习,例如:让学生尝试画线段、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让学生在画图的中感悟点、线、面、体的演变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画图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图形意识。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我让学生把手中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盒子的6个面,分别涂上自己喜欢的不同颜色或贴上自己喜欢的不同图案,然后,把盒子放在课桌的中间,学生4人小组分别围坐在课桌的四周,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是什么?然后让学生说自己最多可以看到几个面,等学生交流后,总结得出底面(下面、上面),侧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等,但最多可以看到三个面,同时,同一物体在不同位置看到的图形也不一样,最后让学生把看到的画出来。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的看图、识图和画图的能力就得培养,也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3.掌握画图技巧,提高学生运用几何直观描述数学问题的能力

运用几何直观描述问题,分析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说无处不在,无论是概念教学,计算教学,或是解决问题教学、几何教学都可以运用几何直观描述分析问题,教师要适时教给学生画图的方法和技巧。

比如,教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时,经常要画线段图描述和分析数量关系,画线段图时,通常要先画单位“1”的量,再根据与标准量相比较的那个量与单位“1”的量的关系,画出表示另一个量的线段。而有的同学会先画比较量,结果导致比较困难,容易画错,不利于分析数量关系。在画线段图时要把已知条件和问题在线段图上直观地标注出来,做到数形结合。否则,数形分析,就失去了画线段图的作用。同时教师要培养学生认真作图的习惯,因为图形的准确性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产生重要的作用,图形画得准,学生可以利用图形,凭着直觉思维猜测数量关系和结果,并朝着正确的思路去思考,最终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学生借助准确的直观图形分析,既培养了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又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空间观念是创新精神所需要的基本要素,是发展空间想象力的基础。《课程标准》将空间观念作为一个重要目标,明确指出在小学阶段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二是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三是能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间的位置关系,四是能够描述出图形的运动和变化。教师要借助几何直观,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数学想象能力。

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制作长方体模型的实践操作活动,并为学生提供了方萝卜丁、塑料小棒、厚纸片、直尺、剪刀、透明胶等材料,要求先选择合适的小棒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再裁剪合适的厚纸片将长方体框架制作成一个封闭的长方体模型,最后逐渐拆去面上的厚纸片和框架上的小棒,直至剩下一个萝卜丁上的三根小棒为止,并对照观察残存部分想象其与原长方体的联系。通过亲自动手制作长方体模型的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对长方体特征有了实质性的深刻认识,并由线到面再到体,从一维到二维再到三维,不但帮助学生在操作和想象中构建了空间观念,也大大的提高升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数形结合,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感悟几何直观的价值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作有这样一首小诗 “数形本是相倚依,焉能分作两边飞?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難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家分离万事休。几何代数统一体,永远联系莫分离。”他的这首小诗让我们了解了数形结合的作用。它凭借图形的直观性特点,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隐蔽的问题明朗化,抽象的问题直观化,有助于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探索数学规律。

例如三年级学生在解决“学校里有一块长方形花坛,如果将它的宽增加3米,长不变,这样花坛就变成了一个正方形,面积增加了24平方米。原来长方形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这一问题时,光看文字,比较抽象,很多学生对题意不是很理解,觉得无从下手。于是我就启发道:“有什么办法可以清楚地看出花坛的扩建情况?”这时学生很自然地想到了用图把它画出来,因为从画出的图中可以非常直观的看出花坛的扩建情况,使抽象的文字形象化,所以学生根据画出的图形很快就找到了解题的方法。完成解题后,我又要求学生回顾反思上面的解题历程,再次强化几何直观意识,感受几何直观的价值。

总之,用图形说话,用图形描述问题,用图形讨论、研究和解决问题,这是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几何直观是揭示数学本质的重要工具,在教学中如何更好的培养学生自觉运用几何直观的意识和能力,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求索。

猜你喜欢
几何教学动手操作
小学数学几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在活动中探索求知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农村初中学生学习几何现状调查研究
数形结合在初中几何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