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2018-08-11 09:19吴伟斌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9期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吴伟斌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深入进行,要求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本文就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相关内容与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科素养意义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具体教学方法,以充分迎合新时代素质教育教学理念。

【关键词】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9-0145-02

一、有关化学学科素养含义分析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能够根据大纲要求,通过对化学重点知识的学习,有效培养自身学习思维与核心能力。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包括化学基础知识、学科思想与基本能力。

首先,高中化学学习中,化学基础知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其所包含的探究主题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占主要地位,对培养核心素养具有关键性作用。因此,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有力支撑。例如:在“宏观辨析与微观探析”这一教学模块中,根据大纲要求,学生应具备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能力,需要高中化学教师能以该视角为出发点,培养学生化学问题探究能力。在物质结构学习中,教师让学生通过肉眼观察,认识某一物质某种状态下的物理性质,并掌握物质分类方法,然后再进入微观层面教学。微观教学中,学生学会总结归纳物质结构、组成与性质的相互关系,进而产生“结构决定性质”与“性质决定应用”等基础化学观念,并能够据此对其他物质结构与性质等进行科学合理的推断。其次,化学学科思想方法作为化学核心素养的实质性部分,主要包括物质守恒思想、物质运动思想与动态平衡思想,学生在化学学习中拥有良好的化学思想,对学生今后化学学习产生积极促进作用,使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更加容易。最后,化学学科能力在核心素养视角下主要表现为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具有稳定的行为与心理特征。核心素养视角下,化学学科能力主要包括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实验探究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重要意义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充分符合当今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有助于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良好品格与必备能力的培养与形成,具有全面提升高中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学科核心素养具有时效性、开放性与实用性。因此,学科核心发展能够伴随学生一生,是一种可持续发展,对学生良好的道德文化素养与科学文化素养的养成具有积极引导作用。同时,由于各学科之间关系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通过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能使其将各科所学核心知识进行系统性全面整合。并在学科知识的反复利用中,归纳学习技巧,能够有效发散学生学习思维,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因此,在高中化学中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策略

1.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学习价值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结合化学基础知识,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将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家的感人事迹与新成就等内容有意识的渗透其中,实现育人价值导向;将化学与生产生活、环境以及社会相关内容融入其中,实现应用价值导向。进而担负起“社会责任与科学精神”教育工作。

例如:(1)在“社会责任”方面,教师可设置如下情境:在学习“铝”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铝制品,如铝制餐具、铝制易拉罐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化学知识在我们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应用。然后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铝制餐具在我国的发展历程,通过案例说明铝制餐具不宜长时间盛放碱性和酸性食物,且不宜蒸煮。使学生对有关“铝”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产生探究意识。通过此种教学情境模式设计,很好的向学生普及化学知识,并突出化学知识在人类健康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对当今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关注,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时刻关心化学学科发展动向,对学生起到“社會责任”教育的重要作用。(2)在“科学精神”方面,教师可设置如下情境:在进行“工业合成氨”的相关内容讲授前,教师可向学生展示埃尔特、博施和哈博三位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的照片,并将他们在“工业合成氨”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充分感受科学家艰辛的研究历程,并对其科学奉献精神产生由衷的敬佩。再向学生讲述工业合成的氨气大部分用来制造化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粮食产量,使得世界上许多地区温饱问题得以解决。

2.注重讲解化学核心知识,使学生感受化学学科本质与思想

近年来,化学高考试题主要围绕元素周期律、物质结构、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等基础知识进行展开,让学生根据阿伏伽德罗常数进行基础计算,并设计一些化学流程与化学实验问题。这一部分化学知识恰与高中化学教师教课重点完美契合,具有明确的教学导向作用。因此,在学科核心素养视野下,教师在进行高中化学讲授时,应教授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化学知识的构建,加强学生对化学学科素养本质与思想方法的理解与掌握。

例如:教师可以运用构建模型的教学方法,教授学生化学核心知识。在讲解“物质分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模型构建。如:物质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又可以分为氧化物、酸、碱、盐以及两性氢氧化物,氧化物又可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与两性氧化物。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建立上述模型,使学生在今后化学学习中,遇到未知物质时,能够从物质分类角度思考其类别,并对其物理与化学性质进行合理预测与推断。对学生化学思维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具有提升作用,有利于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3.增加化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创新与探究意识

新课程教学理念要求增加化学实验等探究类学习活动。使学生切身参与到科学研究中,进而产生化学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科学创新与探究意识。学科素养视角下,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结合一定化学知识带领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引导学生创新思路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进行实验改进、实验现象分析与相关化学原理的拓展研究等,全面培育其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具有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与科学素养、提升学生化学学习效率、使学生综合性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应在授课过程中创建适宜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学习价值;注重讲解化学核心知识,使学生感受化学学科本质与思想;适当增加化学探究类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科学创新与探究意识,进而充分发挥学科核心素养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性,全面提升高中化学教学质量,为我国社会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尹沧浪.分析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化学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7(44).

猜你喜欢
高中化学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学习中错题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