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历史学科素养下的高中历史之史料教学

2018-08-11 10:23黄虹华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7期
关键词:史料教学学科素养高中历史

黄虹华

【摘要】随着新基础课程教育改革的实施,各级教育机构对高中历史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在高中历史课堂中不仅要加强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更要求教师通过多元化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历史分析能力的培养。本文以下将针对高中历史学科素养的史料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和探讨,并在总结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些相应的参考建议和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历史 新课改 学科素养 史料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7-0055-02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历史学科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提到教学的历程上来,在历史五大学科素养中史料实证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史料既是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的有效辅助工具,又是在新课改大背景下的有效教学形式,高中历史中应用史料资源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历史知识内容,有效拓展学生的历史文化视野,但是在现阶段历史教学中并没有认识到史料的教学价值,仍习惯于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教师应积极改变教学理念,通过史料教学增加学生对历史的学习热情,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考能力。

一、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现存问题

(一)教师意识问题

高中历史教材中具有丰富的史料资源,开展史料教学对提高学生对历史问题认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但是在现阶段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错误的认为史料只是应对高考的常规性内容,甚至一些教师更认为史料教学是一种负担,仍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导致高中史料教学的常态化缺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史料教学的作用意识不到位,缺乏足够的认识和认知。

(二)史料应用性不高

历史学科素养中的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虽然我国一直在积极推进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的发展,但当前始终处于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通常都以考试成绩为教学目标,导致史料教学的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通常教师更多采用记忆的方式让学生去背诵历史,虽然可以在短期内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但却严重制约了学生历史价值观的进一步拓展,制约了学生对史料的分析运用能力的拓展和提高。

(三)学生意识问题

通常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都较为被动的接受知识内容,较为被动地运用史料,教师单一的讲授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薄弱,特别是在历史史料的分析过程中严重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对历史史料的理解和总结能力较低,往往学生很依赖参考答案,缺乏自己独到的见解。

二、历史学科素养下的高中历史之史料教学

(一)基于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史料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在进行新课改之后,在历史学科素养的要求下,历史课本中涉及到了大部分的史料,这也是历史知识的核心,形成于社会历史发展的时期,基于理解历史,可以对特定历史条件进行分析,以此使得学生的思辨能力能够进一步提高。作为教师,应当按照教学内容恰当选择史料,使教学内容能够与史料相互联系,增加教学效率,与此同时,需要更加关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的调动,改变之前单纯让学生记忆历史结论的教学方法。具体来说,如果教师所讲解的是“中国古代科技”,则其重要内容应当是四大发明对于国内外的重要影响,并且通过对比,对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后落后的原因进行分析。在讲解的过程中,相关史料就是四大发明的科技成就,教师就要摘要相关的史料给学生,应当引导学生对其阅读,并且概括科技进步的原因以及历史背景等,使得学生能够自行思考,对四大发明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同时,思考以及敬畏人类的智慧。

(二)重视学生在史料教学中自主性

在进行史料教学的过程中,其主体应当是学生,并且使其学生在阅读以及分析史料之后可以得出属于自己的相关结论,以此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问题的分析能力。就教师而言,在教学中应当是引导者以及辅助者,能够促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以及引导其在交流中完善见解。以“美术内容”为例,其内容包括很多美术作品派别以及风格等,学生需要了解各种派别产生的历史背景与风格等,同时掌握相关美术作品创作发展的知识,在其自身的阅读过程中,总结对比各个派别,并且对各派系在美术造诣上的差别做出分析,同时追溯其产生的历史根源以及历史背景等,比如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都关乎于资产阶级,而相关作品也都影射了各自的时代背景。在史料的分析中,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分析并且提出具有属于自己的见解,另外,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对于史料分析的能力可以进一步提高。

(三)采用合作小组的方式组织学生讨论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通常情况下,史料教学会选择讲授法,在此教学模式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其主动性无法被有效调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一般会使用合作小组的方法让学生进行讨论,并且使其在辩论中提高分析问题以及思辨的能力。具体来说,在古代农业发展的讲解过程中,可以把不同时期的农业发展情况收集有代表性的史料,如有关的水利工程、不同时期的农工具等,分析各个时代的农业发展状况,并且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组织学生开展组内和组间的讨论,就组内而言,需要总结早期农业以及传统农业在各个时代的进步状况,这要求学生将相关的史料进行详细阅读,并且寻找出关键有效信息,将其表述成文,为其讨论做准备。在此过程中,教师仅仅是引导者,让学生自己来进行总结提炼,可以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

三、結语

综上所述,以上本文主要叙述的是,新课改下高中历史学科素养下的史料教学探讨,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史料教学有效改变了传统枯燥的教育模式,在课堂中可以充分发挥出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活力,并且在史料学习的影响下,还可以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观。然而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当前高中历史史料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许多不足,高中历史教师应当积极的对史料多元化教学途径进行有效的探索,积极探讨历史学科素养中史料的教学作用,从中提高学生的历史史料分析能力,从而获取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丽霞.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中史料教学的有效性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5(36):78-78.

[2]陈立生.应用史料探真知--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之史料教学[J].吉林教育,2017(14).

[3]郭煌金.浅谈新课改下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中文言文史料的应用[J].求知导刊,2016(14):102-102.

猜你喜欢
史料教学学科素养高中历史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的“史料教学”
以史料促教学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浅论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中的作用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