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语言能力训练策略的探讨

2018-08-14 14:35黄文姿
文理导航 2018年15期
关键词:探讨阅读教学

黄文姿

【摘 要】语文教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教学内容就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训练。那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如何依托文本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成为了语文教师教学研讨的一大热点问题。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言能力训练策略;探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性质”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的这一重新定位,旗帜鲜明地指出阅读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关注“文本内容理解”的层面上,而要加強语言文字层面训练,以“语言的学习发展”为最终目标。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找准语言训练点,扎实有效地开展各种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下面,我就浅谈立足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一些策略与方法。

一、品词析句 感悟语言

“品词析句”指的就是对文本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细致的揣摩品味,从中领悟和欣赏其意义。常用的方法有“添加”“删减”“替换”等等。如,人教版第十册《白杨》一文的第三自然段写到:“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在这里可以引导学生质疑,作者为什么不用“高大挺立”“高大挺直”“高大挺拔”这些词写白杨,而唯独用“高大挺秀”一词?学生通过换词比较体会到,原来作者用“高大挺秀”一词,不仅告诉我们那些白杨树高大挺拔,而且还写出它的清秀美丽,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大戈壁滩上白杨树的赞美情感。这样引导学生把修改过的词句和原文的词句进行对比品读感悟,从而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表达效果,提高对语言的敏感力。

二、熟读背诵 积累语言

《教育心理学》指出:“在儿童的记忆仓库中,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储备,是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思维能力和智能活动水平的基础。这个‘储备的手段,就是背诵。”因此“熟读背诵”是语言学习和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教材中的文本文质兼美,堪称写作的典范,作为教师不仅要求学生读背熟记课文要求背诵的诗、词、文段,而且还要对于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以及名言、警句、短诗、格言、熟语、歇后语等熟读成诵,把文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三、填充补白 活化语言

教师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留白点进行拓展想象补充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有效途径。如,人教版第六册《女娲补天》一文 “女娲寻找五彩石”部分,文中只简要写到了“女娲忙了几天几夜”,而没有具体描述女娲寻找五彩石的艰辛过程。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神话故事的特点,插上想像的翅膀,进行补白写话练习:“女娲会到哪些地方去寻找五彩石,怎样寻找的?” 在练笔中有的学生写道:“在一团漆黑的山洞里,女娲摸黑前进,她那布满血丝的双手摸着每一块石头,认真地分辨着。她走遍了每一个山洞,筋疲力尽,最后终于在一个山洞里找到了白颜色的石头。……这样的补白练写不仅丰满了学生对女娲的形象认识,而且还训练了学生言语表达,实现了内容理解与言语训练的双丰收。

四、迁移仿写 发展语言

选入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在遣词造句和布局谋篇等表达方面都有独道之处,具有很强的示范性,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载体。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悟、揣摩文章的表达特点,然后仿照作者的写作形式或表达上的特点,进行读写迁移练笔,真正让阅读教学达到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目的。

1.典型句式迁移

词句是文章的砖瓦,句式训练是学生习作表达的基础。课文当中有很多利于学生进行训练的句式,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其含义,体会其表达特点,而后着手让学生学习借鉴。如部编教材第三册《葡萄沟》一文,引导学生理解句子“葡萄一大串一大串的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之后,指导学生模仿这句话进行语言拓展训练:(1)公园里的花都开了,_______,五颜六色,美丽极了。(2)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运动,______,丰富多彩,热闹极了。

2.精彩段式迁移

段式指的是文章段落组成之间的逻辑关系,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发现构段的规律,还应该把仿写语段引入阅读教学,让学生习得构段规律,掌握构段方法。如,人教版第七册《猫》的一文开篇写到“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句话集中概括了猫的性格特点,是课文前三个自然段的中心句,而后三个自然段里分别描述猫古怪的性格表现。学生明白了总分结构的构段方法之后,教师可提供一些中心句、总起句,如“我有位勤劳的妈妈”“课间活动真有趣”等,让学生围绕这些中心句,运用总分构段方法进行仿写。

3.典范章法迁移

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领学生探究作者在文章构思、立意等表达方面的特点,并进行迁移写作,让学生掌握习作的规律。如,人教版第七册《颐和园》一文堪称写游记类习作的典范。课文按照游览的顺序采用移步换景顺序,记叙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等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教学中,引导学生画出“进了、绕过、走完、来到、登上、下来、走过”等记叙游览过程的动词,不仅可以让学生清晰地感受颐和园的整体布局和景点分布,而且很自然地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谋篇布局的智慧。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移步换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式,练写《我的校园》。

总之,语言文字的学习是阅读教学的“本”和“根”。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以语言训练为中心,充分挖掘文本中语言发展的关键点,多渠道、多维度的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训练,提倡多读巧记、乐说善写,把言语积累与运用有机结合,从而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长足发展,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蔡泽栋;重视句子训练 培养理解能力[J].贵州教育,1998年06期

[3]邢强;现代认知心理学视野中的学习迁移观[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6期

猜你喜欢
探讨阅读教学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习作单元中的阅读教学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税收筹划的效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