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巢式护理在早产儿发育支持和保障睡眠中的临床应用

2018-08-18 07:27陈文琴谢云清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鸟巢饱和度早产儿

陈文琴 谢云清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宁德,352100)

早产儿指胎龄未满37周而出生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大部分低于2 500 g,身长低于47 cm,头围低于33 cm。因早产儿机体内器官并未得到完全发育,导致免疫功能较低,极易受到病菌感染,而且有可能发生并发症,出现后遗症,具有较高的病死率[1]。为了保证早产儿存活,对其实施合理诊疗同时,予以有效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鸟巢式护理对于早产儿发育支持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在暖箱中通过模仿子宫内环境,提高早产儿安全感及舒适性,利于早产儿的身心成长[2]。本文选取526例早产儿,探讨鸟巢式护理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早产儿52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3例。观察组中男143例,女120例;胎龄34~36周,体质1 850~2 496 g。对照组中男150例,女113例;胎龄34~36周,体质1 852~2 498 g。2组早产儿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早产儿采用暖箱常规护理,将早产儿放到暖箱内,根据其日龄、每日体重调整暖箱内温湿度。对早产儿进行心电监护,关注其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情况,记录早产儿喂养、体重、皮肤等具体情况。

观察组早产儿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鸟巢式护理,采用具有较高柔软性、光滑度的全棉绒棉布制作棉布圈,将其放置到辐射台或暖箱进行预热,使之温度达到33 ℃左右再进行使用,将布圈放置到早产儿身体周围,其形状如同“鸟巢”的椭圆形,长轴为枕骨-下肢的长度,短轴为左右两肩宽度。当早产儿放置到“鸟巢”中时,其四肢应保持自然屈曲状态,对其布圈大小、松紧程度进行有效调整,使得早产儿头部、四肢能够刚好与鸟巢侧面相接触。暖箱中的温湿度应按照早产儿日龄、每日体重进行调整,而且光线强度应合适,不可使之受到强光照射,暖箱、棉布圈均应定期严格消毒,及时更换。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早产儿体温波动、出暖箱时间、血氧饱和度及睡眠时间;观察2组早产儿10 d的体重、身高、头围发育情况及并发症。

2 结果

2.1 2组早产儿临床护理效果和睡眠时间比较 观察组体温波动、出暖箱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氧饱和度水平、睡眠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早产儿临床护理效果及睡眠时间比较

表2 2组早产儿发育情况比较

表3 2组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2.2 2组早产儿发育情况比较 观察组早产儿10 d体重、身高、头围发育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2组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因早产儿自母体娩出时间提前,其器官功能并未充分发育,导致其无较高的肌肉力量,无法保持屈曲体位,在暖箱内会处于四肢暴露状态,从而难以保持良好的边界感、安全感以及舒适感。护理人员可采用绒棉布制作的婴儿包被、小床单、毛巾卷轴等,按照早产儿实际体型特点制作个性化鸟巢,使得早产儿在暖箱中的姿势模拟子宫中胎儿的姿势,可有效降低不良环境刺激,利于早产儿尽快适应监护室环境,使其生理、心理、肢体活动保持一定的平衡性。所以对早产儿实施鸟巢式护理,将其放置到鸟巢内保持舒适体位,可有效改善预后,对于早产儿生长发育具有明显促进作用,预防不良刺激对早产儿造成不可逆伤害。

在对早产儿鸟巢进行制作时,目前在我国并无较为统一的标准,而且考虑到成本问题,我国并无较多的商品化早产儿鸟巢,通常需要医院自制。在自制早产儿鸟巢时,应根据早产儿体型选用合适的包布或是采用非记忆性材料进行鸟巢制作,使得早产儿可保持四肢屈曲状态,使之感觉如同子宫包裹一样。鸟巢式护理应将早产儿四肢、背部进行合理支撑,且应注意观察早产儿情况,对其姿势体位进行合理调整。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早产儿的个性化需求予以针对性的鸟巢式护理,使之能够保持稳定的生长发育。

经研究可知,观察组体温波动、出暖箱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氧饱和度、睡眠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儿10 d体重、身高、头围发育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对早产儿预后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较多,生命体征、疼痛评分、氧气需要、体重增加、神经系统及骨骼肌肉发育等均可能导致预后受到影响,所以加强鸟巢式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应保持早产而生命体征的稳定性,因暖箱门在开关时会导致空气对流,从而造成暖箱内环境温度出现一定的波动性,采用鸟巢环绕后,会达到一定的保暖效果,可降低散热,确保早产儿所处环境保持一定的恒温性,对于早产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具有明显促进作用。通过鸟巢式护理,可使得早产儿能够维持良好体温,有效提高血氧饱和度,对其心率、呼吸具有明显调节作用,使之对于宫外环境的适应能力明显提高[3]。

对早产而进行治疗及护理操作过程中,应有效缓解疼痛,对早产儿疼痛进行处理时,将早产儿放置到良好环境内,然后实施侵入性操作,由此可使得早产儿具有一定的安全感,可使其植物神经、状态、行为保持较高的稳定性,有效缓解疼痛。例如对早产儿进行足跟部采血后,将其放置到包裹内,将上肢或下肢屈曲贴到躯干部,相比较未得到任何处理的早产儿,其心跳频率可降低,哭泣时间明显减少[4]。

对早产儿实施鸟巢式护理过程中,应将早产儿头部稍往后仰,如此可有效预防胃食管反流,避免因呛奶而造成窒息,可有效促进早产儿的呼吸、循环,尤其是出现呼吸频繁暂停情况时,采用此方法可对其呼吸情况进行有效改善[5]。早产儿生理处于不稳定状态时,鸟巢中保持俯卧位可使得早产儿的氧合、潮气量以及肺顺应性明显提高,可有效增强其氧分压,降低呼吸暂停频率。采用鸟巢式护理,可使得手触及到面部,通过吸吮手指、拳头的非营养性吸吮,可使得早产儿心理需求得到充分满足,且可使得口腔迷走神经得到有效刺激及兴奋,利于胃肠激素水平的改善,有效增强吸吮力。鸟巢式护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促使早产儿保持安静,预防其由于哭闹而吸入大量气体导致腹胀、呕吐的发生,而且可有效预防早产儿因交感神经兴奋而造成喂养不耐受情况的发生。早产儿实施鼻饲管喂养时,对其予以鸟巢式护理,能够明显减少完全经口喂养时间。而且鸟巢式护理可促使早产儿快速生长,有效增加体重,预防腹胀发生。通过鸟巢式护理,可明显减少早产儿哭泣、压力征象[6]。鸟巢可使得早产儿感受到安全,预防其因受到惊吓而导致四肢出现一过性小抖动,减少无意义的活动,可使得早产儿保持安静睡眠,有效保存机体能量,使之保持较为舒适的体位,有效促进正常神经、肌肉、骨骼关节功能的成长发育[7]。

总之,鸟巢式护理的应用,可使得早产儿及早恢复稳定性,对于成长发育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鸟巢饱和度早产儿
糖臬之吻
鸟巢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重回鸟巢
鸟巢大作战
制作一个泥土饱和度测试仪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损伤早产儿预后的影响
巧用有机物的不饱和度
柔情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