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风格与英语词汇移动学习的相关性

2018-08-18 09:09刘淑艳李岩
学周刊 2018年27期
关键词:学习风格移动学习大学英语

刘淑艳 李岩

摘 要:在移动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运用VARK感知学习风格模型探讨大学生学习风格与借助手机APP习得英语词汇的关系对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以传媒类专业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调研分析了大学生的学习风格属性及其与英语词汇移动学习效果的关系,在词汇习得的层面探讨移动学习与大学英语学习的多种结合方式,提升大学英语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学习风格;移动学习;大学英语;词汇习得;VARK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27-0013-06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7.006

在移动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在提倡信息化教学和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学习以及自适应学习的教育环境下,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不仅要注重教师如何“教”,更要研究学生如何“学”,尤其是研究如何将移动互联网技术融入英语学习中。目前有关利用移动客户端辅助语言学习的(Mobile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MALL)的研究基本上都是某种移动客户端应用于英语教学的实践效果研究,没有对学生的学习风格和特点进行区分,忽略了移动学习的个性化需求。本研究基于VARK学习风格模型探讨高职院校传媒类专业大学生学习风格与英语词汇移动学习的相关性,尝试定位适合移动学习的学生群体,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一、研究背景

语言的学习从来没有离开技术的发展(徐贺兵、赵鹤,2016)。辅助语言学习的移动学习(Mobile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MALL)将移动互联网技术辅助语言学习推向另一个新起点。移动学习利用移动客户端,打破了时空限制,具有便携、即时、灵活和交互性强的特点,智能手机APP市场提供了海量的英语学习软件,满足了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需求。许多实证研究证明移动词汇学习有效提高了学习者的英语词汇成绩和效果(汤欣,2016;张兴梅、张兴华,2015;张晋林,2014)。杨丽芳(2012)论证了英语词汇移动学习的理论依据,并构设了几种基于移动技术的词汇学习形式,但当时的移动APP市场没有像今天海量的可以直接使用的词汇学习APP。毕鹏晖(2017)将形成性评估模式引入微移动词汇学习中,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显著提升了微移动词汇学习效果。周静敏(2016)认为移动智能终端的词汇学习APP更好地体现了心理词典的组织形式,有效帮助学习者构建英语词汇的音、形、义和法的网络联结关系。

自20世纪50年代Herbert Thelen首次提出“学习风格”的概念以来,国外关于学习风格的研究成果丰硕,先后涌现出30多种学习风格理论模型。影响广泛的有Dunn夫妇的学习风格构成要素模型、David Kolb提出的学习周期理论、Herman Witkin的场依存和场独立的认知风格,及Neil Fleming的VARK学习风格等。Dunn夫妇和Price(1981)的研究表明,教师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风格之后,在教学中采用适合这些风格的教学方法和活动,能改善学习者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成绩。在外语学习领域的研究中,研究者运用不同的学习风格理论对学习者和教师等进行分析和指导。谭顶良认为在把握学生学习风格的基础上,可以建构匹(失)配的教学模式,利用学习风格理论促进因材施教的教学改革(谭顶良,1998);余心乐(1997)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学生的认知学习风格与英语学习成绩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王栋和戴炜栋(2013)基于库伯学习风格模型探讨了大学生学习风格与二语学习任务流利性的关系;Cynthia Lee等(2016)通过研究发现在计算机辅助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视觉型和触觉型学习者更有可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国内关于学习风格和词汇学习的研究大都侧重于探讨不同学习风格学习者在词汇学习时所适合的学习策略、材料以及教师应该采用的教学方法(张颖秋,2005;赵建军,2011;章叶萌、张雪迟,2014)。相较发现,利用VARK学习风格理论探讨学习风格与移动词汇学习相关性的研究几乎没有。本研究从测量学生的学习风格偏好入手,区分学生在信息获取中的个体差异,以此检测英语词汇移动学习在不同学习风格下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和倾向。

Neil Fleming定义的VARK学习风格量表基于个体偏好的信息感知方式对学习风格进行分类。Leite等(2010)认为该量表具有较高的表面效度,简单实用、应用广泛。VARK学习风格模型包含四种学习风格:视觉(Visual)、听觉(Aural)、读写(Read/Write)和动手/实践型(Kinesthetic)。Fleming针对这四种学习风格在接受信息和学习过程中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学习策略,使学习者能够扬长避短,提高学习效果。因此,我们认为在移动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运用VARK感知学习风格模型探讨大学生学习风格和借助移动APP习得英语词汇的关系对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本研究具体论证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高职院校传媒类专业大学生感知学习风格是否存在性别差异;二是感知学习风格与英语词汇移动学习之间的关系。

(二)受试

本研究以某高职传媒类专业264名大一学生为研究对象,最终有259名受试按要求完成了全部测试,受试有效率为98.1%。其中男生95人(36.7%),女生164人(63.3%),女生比例高于男生,與本届学生的男女比例基本一致。本研究进行时,受试者处于大一第二学期。所有学生都被强制要求使用手机APP“百词斩”记忆其中的“四级高频”词汇,共计740个单词。进行测试时,大部分学生都完成了这项任务。

(三)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由感知学习风格测试和英语词汇掌握程度测试两部分构成。感知学习风格测试采用弗莱明最新修订的VARK7.1问卷的中文版,该版本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量表由16道选择题构成,要求受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单选、多选或不选。测试完成后,需要分别统计出V、A、R、K的分值及四者之和。然后根据VARK的分值及步长,按照该量表提供的方法,计算得出受试的感知学习风格。测量结果显示学生的学习风格有单一和混合之分,而在混合感知学习风格中,第一学习风格或强势学习风格又有单独、双重、甚或三重四重的区别(第一学习风格或强势学习风格指的是V、A、R、K得分最高的一个或多个学习风格,在个体学习风格中往往起主导作用)。

学生英语词汇掌握程度测试基于百词斩的四级高频词库。百词斩这款英语单词记忆APP其下载频次远高于同类单词记忆软件(周婕睿、杨仙菊、毛敏慧,2016),它利用或夸张或形象的图片使学习者通过联想感知和强化单词的记忆,降低单词记忆的枯燥感,增强单词理解的情境性。学生词汇测试题型为单词拼写和单词的理解与应用,考察受试者使用移动APP百词斩记忆单词拼写的效果,同时检验受试者是否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所记忆的词汇。测试开始前,对受试者解释每项考核的要求,确保受试者清楚考试的要求。单词拼写和单词理解与应用测试词汇全部选自百词斩四级核心词库。每项测试选用20个单词,计20分,测试用时10分钟。受试者完成学习风格和英语词汇的所有测试项目,我们使用统计软件IBM SPSS 20对测试数据进行描述性和推断性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讨论

(一)感知学习风格的性别差异

数据分析表明,3/4的受试学生为混合型学习风格,这一比例高达74.9%。而在第一感知学习风格中,动手/实践型学习风格的比例远超其他类型,占比59.5%(见附表2)。从第一感知学习风格的频次来看,受试者的感知学习风格男生女生没有明显差异,且都倾向于动手/实践型学习风格。就本研究的受试分析,90、00后大学生成长于信息时代,智能手机使用已经成为生活的重要内容,使用手机移动APP学习英语词汇上不存在技术上的难度和性别上的差异。Psaltou-Joycey和Kantaridou等(2011)的研究认为学习风格的塑造会受到习惯和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影响,但又受实际学习任务的作用;学习风格既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又不是固定不变的。高职院校传媒类专业开设的拍摄、采访、表演、剪辑等课程均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实践,长时间的专业训练对学生动手/实践型学习风格的形成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他们英语学习的风格和策略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继续分析男女受试第一学习风格的得分,先看方差齐性的检验,F值为6.950,相伴概率为0.009,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满足方差齐性,拒绝方差相等的假设,在这种情况下,看方差不相等时T检验的结果,来判断是否存在组间差异。附表2显示,T统计量的相伴概率为0.848,大于显著性水平0.05,不能拒绝T检验的零假设,同样从样本的均值差的95%置信区间看,区间跨0,两者均说明男生和女生的学习风格的平均值无显著差异。因此,受试的259名学生的感知学习风格在性别上不存在明显差异。

(二)感知学习风格与移动词汇学习的关系

我们对受试进行了二次筛选分析哪种感知学习风格与移动词汇学习的关系更加显著。从四种感知学习风格中分别随机抽取了30个样本,共计120个样本,每个样本的第一学习风格或强势学习风格属于四种感知学习风格中的一类。受试者的词汇测试均值显示,女生比男生高3.57分(见附表3),表明女生英语词汇的记忆和理解程度优于男生,与张萍等(2002)的研究结果不同。统计四种学习风格的词汇测试平均值可见(附表4),读写型学习风格的平均分为17.67,位列榜首,而听觉型学习风格的平均分最低,只有16.53分,比读写型少了1.14分。

通过SPSS的交叉表分析四种学习风格的高低分比例,得出附表5所示的结果,可以清楚看到,读写型学习风格的高分比例最高,听觉型学习风格的低分比例最大,与附表5结果一致,进一步印证了感知学习风格与移动词汇学习的关系。综合可得,读写型学习风格使用百词斩记忆和理解单词的效果略微好于其他三种学习风格。

本课题又分别测量了四种学习风格的得分与移动词汇学习测试成绩的皮尔逊相关系数(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以检验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

附表6的结果显示:显著性水平a=0.05的水平下,Sig =0.018<0.05,故测试成绩和视觉型学习风格的得分之间是存在线性相关关系的,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但是相关系数的数值0.431*较小,属于低度相关。附表7-9的结果显示:Sig=0.259,0.201,0.634,大于显著性水平(0.05),应该接受原假设,即应该认为“不相关”。因此听觉型、读写型和动手/实践型学习风格与其词汇测试成绩不存在相关关系。简言之,感知学习风格与移动词汇学习的测试成绩基本上不存在相关关系,可以认为不会对移动词汇学习的效果带来显著的增强或抑制作用。

四、结语

本研究显示高职院校传媒类专业男女大学生,无论从方差、平均值还是从样本的均值差的95%置信区间看,学习风格均没有显著差异。英语教学无需刻意强调或突出性别差异,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倾向于重复使用这一学习风格,且半数以上的学生偏好动手/实践型学习风格。根据VARK的官方网站所提供的研究结果,动手/实践型学习风格的学习者偏好通过动手操作和真实的案例来理解信息;试验、参观和实践等学习活动能有效增强学习者的理解和记忆。据此,高职传媒类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可以选取引用英文报纸里的真实案例;课堂教学设计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学生操练;课后自主学习可以采用小组任務合作完成任务的形式,选取某一电影片段配音或把自己拍摄的小视频配上英文字幕,使学生真正融入学习的过程,张开嘴,动起手,提高英语学习的参与度和实践性,使书本上的英文知识动起来,学以致用,充分发挥其动手/实践型学习风格的特点。

分析移动词汇学习的测试分数和学习风格之间的相关性得出,视觉型学习风格与之低度相关,其余三种风格与测试成绩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在移动词汇学习不会受到学习风格局限的前提下,我们更应该顺应时代发展,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将移动学习与大学英语教学有机结合,在英语词汇习得层面,探讨更多融合的方式和可能性,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 Dunn,R. & K. Dunn & G. E. Price. Learning Styles: Research vs. Opinion[J]. Phi Delta Kappan,1981,62(9).

[2] Lee, C & A.S.Yeung & T.Ip. Use of computer technology for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do learning styles,gender,and age matter?[J]. 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2016,29(5).

[3] Leite, W. L.& M.Svinicki & Y. Shi. Attempted validation of the scores of the VARK: Learning styles inventory with multitrait-multimethod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models[J].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2010,70(2).

[4] Psaltou-Joycey, A. & Z. Kantaridou. Major, minor, and negative learning style preferences of university students[J]. System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Applied Linguistics,2011,39(1).

[5] 毕鹏晖.大学英语微移动词汇学习融入形成性评估模式的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7(1).

[6] 谭顶良.学习风格的研究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 江苏高教,1998(5).

[7] 汤欣.互联网环境下移动智能设备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15).

[8] 王栋,戴炜栋.学习风格与二语学习任务相关性——一项基于Kolb学习风格模型的实验研究[J].外语界,2013(1).

[9] 徐贺兵,赵鹤.国内移动语言学习研究现状与问题[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

[10] 杨丽芳.移动学习在大学英语词汇学习中的应用[J]. 外语电化教学, 2012,(4):54-58.

[11] 余心乐.关于中国英语本科学生学习风格的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1).

[12] 張晋林.移动互联网英语词汇自主性习得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4).

[13] 张萍,高祖新,刘精忠.英语学习者词汇观念和策略的性别差异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8).

[14] 张兴梅,张兴华.基于手机的大学英语词汇移动学习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18).

[15] 章叶萌,张雪迟. 基于学习风格差异性的非英语专业词汇教学[J].宿州学院学报,2014,29(7).

[16] 张颖秋.元认知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6).

[17] 赵建军.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词汇学习现状与学习风格的研究与分析[J]. 海外英语,2011(12).

[18] 周婕睿,杨仙菊,毛敏慧.多模态视角下手机背单词软件的有效性研究——以“百词斩”为例[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

[19] 周静敏.从激活扩散模型看词汇学习APP对词汇习得的影响[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6).

猜你喜欢
学习风格移动学习大学英语
学习风格对大学计算机课程MOOC学习的影响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