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工匠精神”渗透中职教育教学

2018-08-18 09:09王啟鹏
学周刊 2018年27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工匠精神职业教育

王啟鹏

摘 要:“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精神”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美德也是职业教育在新时期的教学理念。将“工匠精神”渗透到中职教育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职业素养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因此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我们应对“工匠精神”进行分析和研究,旨在提升学生的职业水平,同时也希望对中职教育教学产生切实有效的帮助。

关键词:工匠精神;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27-002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7.010

“工匠精神”在2016年度成为最热词汇之一,其对于职业教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成为职业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参考词。发扬工匠精神是实现中华伟大复兴梦想的基本保障,因此,学校应该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深化改革,将职业素养纳入课堂教学中,让“工匠精神”在中职学校扎根、开花、结果,实现中职学生的人生华丽转变,实现中职学生自身的“中国梦”。

一、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工匠精神是传统美德,与当前的职业道德相呼应,并且工匠精神与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的内涵相一致,追求极致的概念。职业素养在当前的职业教育过程中属于重点内容。国家培养综合素质突出的人才,就是为了能够使中职教育学生更加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具备职业精神,具备服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成为中国创造和中国制造的后备军。中职教育秉承人人皆可成才和人人尽展其才的原则,因此工匠精神在中职教育教学中也成为一种共识。教师作为工匠精神的领悟者和传承者,需要作出更多的努力。

二、以“工匠精神”契领中职教育教学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之后,职业教育育人事业被推上新高度,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对于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进行多次指示和要求,并且在十三五期间的教育规划过程中对职业教育的相关问题做了阐释说明。工匠精神已经成为契领中职教育教学的一种原则。中职教育作为国家输送和培养应用人才的重要阵地就需要响应国家号召,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对职业教育进行改革,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一)关注学生能力的提升,更为强调技进乎道

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不仅仅在于会教,还需要教会学生,这是对中职教学目标最为简单的解释,更是教师教学的核心表现。在中职教育工作当中,教育者还需要构建起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观点和评价观点,关注教育教学过程中践行的目标。匠心是一种自然天成和妙手偶得的境界,但是境界的达成需要在不断积累经验和不断打磨中获得,教师熟悉教学流程,了解教学动态才能够提升教学水平,也才能够更为及时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改进新的思路和方式,为学生职业道德的提升、职业素养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匠心精神需要学生不自满、不自负,在不同的摸索与寻找中提升自我技能,秉承着不屈难,乐为之的匠心匠志去钻研、探索自己的专业,将自己的匠心匠艺运用在工作实践当中。例如,在中职数控机床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现代化机床技术传授给学生,但是这不是最终目的,还需要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这些都是工匠精神的重点,拥有工匠精神才能够更好地为社会和人民服务。

(二)坚持职业教育教学目标和准则,创新生巧

匠心匠者匠艺就是要身怀绝技,精雕细琢,巧夺天工的创设万物,匠志主要是坚韧不屈,对待自己的事业乐而为之。在中职教育教学中不仅仅对学生培养匠心精神,教师也需要具备匠心精神,中职教育工作者全面将理论贯彻到实践过程中,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实践是理论的支撑,在教育教学中秉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中职教育教学需要强化课堂和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对学生谆谆教导,善于创新,把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己任。实践的基础上使自己的工作更加形象,更为直观,聚焦生活的热点,也把理论阐释得更加清楚,使广大中职学生可以切实地关注到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以及职业精神的重要性。另外,教师全面的推行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的政策,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和学生的品德建设,争取在德育与专业教育过程中也能够充分地显现出职业教育的优势。工匠精神离不开德育教育,德育教育是学生思想品德建设的基础也是重点,德育教育在职业教学过程中属于关键的环节,教师通过对学生社会准则的引导以及社会价值观的理解,给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都带来更多的变化,能够系统全面地提升自我。这个目标的实现还需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达到知行统一,保障德育教育目标的实现,也能够使自己在改造自然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道德得到深化,贯彻教育和自我结合的准则。部分中职院校的教育思想还停留在满堂灌教学、填鸭式教学的模式下,这样势必会阻碍教学的进步和发展,对学生工匠精神的提升也会产生阻力。教师运用开放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对自我进行认知,将被动的课堂转变成主动的课堂,怀揣工匠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本职专业课堂上研究更加深刻,才能够对学生授之以渔,学生也能够对自己未来的前进方向更加确定,将前进动力转化为学习力。例如,在数控机床专业,教师可带领学生参与到省市各种专业技能比赛当中,感受比赛氛围和比赛者的匠心精神,由此提升自我在本专业上的专研程度。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入外资企业,感受世界顶端品牌的工作氛围和工作理念,继承我国古人工匠精神的同时收获更多工作经验,使学生在后续的工作或者活动中践行工匠精神。

总之,“工匠精神”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美德也是职业教育在新时期的教学理念。职业素养的提升不仅仅包含突出的专业素质还有巧夺天工精雕细琢的职业精神,不惧怕困难和苦难,勇于向前,只有这样才能彰显出职业教育的魅力,才能够符合国家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在自我职业当中传承工匠精神,为社会和国家的發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建军.谈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11(4).

[2] 庄荣江.中职生工匠精神培育实践与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17(23).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学校工匠精神职业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长短课”的必要性与实施建议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