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时代师生关系的构建与发展趋势探究

2018-08-18 09:09后忠
学周刊 2018年27期
关键词:构建师生关系新时代

后忠

摘 要:新的历史时期,和谐的师生关系悄悄被打破,教育问题凸显,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师生关系的裂缝需要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共同努力尽快修复。主要途径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转变教师的传统角色,提高教师的教学策略,并向家长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借力,妥善处理师生冲突,以德执教,以法治校,共同培育美丽和谐的师生之花。

关键词:新时代;师生关系;构建;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27-005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7.028

近年来,师生关系扭曲的事例总是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除了个别教师有违师德以外,我们更多的听到教师被打、教师赔偿甚至被杀等案例,使我们对教师和学生之间本该崇高而又和谐的关系产生了深深的质疑。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打破了这片本该宁静的校园,是谁让有着几千年“尊师重教”的传统文化净土变得异常浑浊?当历史的车轮进入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时,教育问题的频频出现,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担忧,尤其不和谐的师生关系为教育造成的创伤该怎么修复,这是每一个教育人必须直面的重点课题。

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在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多方面的要求日益提高。如何让教师尽快适应人民对教育美好渴望,是解决当前师生矛盾的主要方法,也是新时代师生关系构建与发展的最有效途径。

一、加强教师的师德修养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身上没有任何东西是需要教师严酷对待的。如果儿童心灵中出现了毛病,那么,这些恶首先要靠善良来驱走。”[1]但近年来出现的体罚等有违师德的现象时常出现在报端或网络。究其原因,一是许多教师高学历,低品行,在生活工作作风等方面缺乏约束,缺乏对事业应有的追求精神,甚至缺失最基本的道德修养;二是许多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只要升学率上去了,“一俊遮百丑”,不顾及教学过程,淡化了对教师师德师风的警示和修养。当然,由于政府部门投入不足,导致教师队伍良莠不齐,有些人根本就不能够从事教育的职业,甚至连基本的教师资格证也没有。在就业压力过重的情况下,有的人为了暂时谋得“铁饭碗”,很不情愿地考进了教育的行业。当然,更多的学校因为学校师生比严重不足,教师的压力十分沉重,简单粗暴地处理问题已成常态。

二、转变教师的传统角色

自从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角色的转变可以说是一个伤筋动骨的过程。传统的“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严师出高徒”等观念受到严峻挑战,相反,赏识教育、尊重理念、自主意识等理念跃然登场,使一些观念守旧的教师顿时显得手足无措,极力用一些简单粗暴的方法维护自己“高高在上”的角色地位。有随便动手、针扎学生、胶带封嘴、电熨斗烫伤脸部,还有的给学生喂芥末等随意体罚学生现象等不一而足。分析这些事件的过程,都是因为教师没有摆正自己的角色地位。《义务教育法》明确指出:“教师不能讽刺、挖苦,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但这些事件依然屡禁不止,也说明教师的法治意识淡薄。因此,加强教师学法、懂法、用法,不仅使教师在法律规定的“笼子”里执教,也使学生在法律的保护下受到良好的教育。

三、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

教师和学生是一对共同成长体,而教与学则是一对矛盾统一的关系。师生之间无论从知识还是行为,产生矛盾是很正常的事,何况学生犯错也是可以理解的。这就需要教师要时刻保持一颗理智的心态,在学生冲动时教师不冲动,而是采取理智平和的沟通方式,寻求最佳的解决途径。在综合各种事件当中,最多的事件起因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成绩不理想,而学生的成绩又直接和教师的考核挂钩,这是导致师生矛盾激化的主要原因。在新课改实施十五年来,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艺术应该及时跟进,教师要在不断学习中汲取教育智慧,博观教学策略,以高度的创新精神灵活处理教育教学中的每一个新问题。当前,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传授者向“伴奏者”“协助者”“促进者”“领导者”的职能转变,[2]这已经成为绝大多数教师的共识,教师就要以当代学生观为前提,以人为本,以发展的眼光探索教育发展的新情况,以高超的教学艺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发挥家长学校的功能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彰显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但在新的时代,仅仅依靠教师的力量已经显得微不足道。在儿童认知发展的长河中,教育是一把生命之剑,有“两刃寒光”,向儿童展示它的“威力”:一是学校之外其他社会生活的不正规教育,另一“刃”就是指发生在学校的有目的、有计划、有规律和有系统的教育。[3]在两种教育的碰撞中,需要教师呕心沥血的付出,更需要家长的有机配合。如何借助家长学校,发挥家长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一是要开展家长学校培训,通过集中家长会、校讯通、家长QQ群、微信群等多种形式,全面打通家校瓶颈,搭建家校沟通交流的平台,增强彼此信任感;二是让家长充分了解学校教育,包括学校育人理念、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校表现,教师付出了哪些有效的劳动,学校有哪些明确的要求等等,切实实施“阳光校园”办学;三是要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管理的层面来,协助学校提出合理性的建议,加强对问题学生的关注程度,及时和问题学生家长进行交流,使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家长的配合,更有家长对教师的感恩。在这种和谐的关系下,师生的不和谐因素在很大程度上自行消失。

五、增强学生的受挫能力

众所周知,适当的挫折教育是一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蝴蝶由蛹蜕变的过程和我们青少年学生的成长经历一样,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的经济条件逐步优越,有些家长对孩子过度溺爱,使许多孩子从小养成了自私、懒惰、专横等习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生活习性在孩子的心灵根深蒂固,就很容易延伸到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旦受到老师的批评教育,逃避或者反抗的心理倾向非常明显,为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埋下仇恨的种子。一旦这种心理倾向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和教师直接对抗,甚至对教师大打出手直至将教师杀害。也有的学生不满教师的批评教育,选择逃避出走,甚至轻生跳楼,如近日广东有学生因为偷钱被教师批评而跳楼事件等等,都说明现在的孩子心理承受力十分脆弱,这就亟须在学校教育中重视学生心理疏导工作,使学生的身体、心智、品行、知识共同成长。

六、恰当处理师生矛盾冲突

对教育负责,对每一个孩子的未来负责,这应该是办教育、管教育的基本出发点。接连不断的校园伤害事件,需要教育部门和学校,以负责的态度认真处理,给家长和社会一个交代,同时,应反思是否真正对教育负责,进而从教育投入、教师队伍建设、教师评价和学校管理等方面,建立真正能負责的体制,不让悲剧反复上演。但是,事件一旦发生,如果处理不当,或许伤害了教师的感情,或许强化了部分家长、学生对学校、对教师的百般刁难。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好多事件在处理方法上都采用“息事宁人”的办法,教育行政部门害怕事情闹大,总是让教师掏出一定的资金进行赔偿,许多媒体也总是借机渲染,使事件的处理总是以教师的委曲求全而告终。先不说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尊严如何丧失,也给有些学生、家长造成了“校园可欺”的后果。因此,教育应该本着不要出事,但出事儿之后,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要勇于担当,勇敢面对,积极走法律程序,公正公平地依法而行,才能让大家心服口服,才能在社会上真正形成尊师重教、依法治校的良好氛围。

总之,在中华民族满怀豪情进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上,学生、家长和社会都对教育的期望值不断攀升,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夯实自己的教育素养,积极转变角色,提高教学水平,依法执教、以德执教,校园师生之间的和谐之花必将重新绽放。

参考文献:

[1] [苏]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1:15.

[2] 柳海民.现代教育原理[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4:337.

[3] 张向葵. 教育心理学[M].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3:47.

猜你喜欢
构建师生关系新时代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