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2018-08-18 09:09姜婷
学周刊 2018年27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基本素质新课改

姜婷

摘 要: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向过程,因此对于学生学习的效果来说,不仅学生的学很关键,教师的教也非常重要,因此说教师素养的高低会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新课改下赋予了教师新的角色和定位,这就意味着对于教师自身素质要求在提高。小学语文学科作为一门核心学科也是如此,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除了具有重新认识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具备健全的人格素养和人文素养。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师;基本素质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27-006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7.038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和全面发展,更要立足于学生终身成长的需求,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结合新时期小学教育教学的要求来提升教师素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的角色发生变化,教师不仅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更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

小学语文学科作为课程体系中最重要的一门学科,在新课改下面临着新的要求与挑战,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改革陈旧的知识体系、落后的教学手段,不断学习,从各方面充实自己,提高文化素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让学生学有所得,语文课才能释放出它应有的光芒。

一、新课程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具备科学评价学生的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是对于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的指南。教学评价是教师教学流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教学评价能够对教师教学进行诊断和调控,也能够对于学生学习实现准确分析和激励的效果。新课改下强调要在课堂教学中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教学评价要围绕着学生学习和发展为核心开展,具体来说应该包括下面这几个方面:

(一)有效设计评价内容

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更多是通过布置和安排针对性的作业来了解学生课堂学习。但是在此过程中部分教师还存在着“唯分数论”的应试教育的思想,很多作业还是为了考试而练习,并没有从切实落实课程改革要求,进而有效培养小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角度进行,这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是有影响的,也忽略了学生作为学习个体的差异性。真正的科学的评价应该是以学生个体差异为出发点,结合小学语文教学课标的要求,布置分层次、有重点的学生作业,作业中也要重视对于学生三维目标能力的培养,然后及时就学生们在作业中的具体表现来调整自己的教学,这样就能够较为有效地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处理学生作业的能力

语文作业需要教师认真地处理,批改作业时不仅要指出班里每一个学生的问题,更有注重发现学生的创新意识,要以不同的形式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以促进学生在互动中提高自己。作业处理要有针对性,也就是说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语文教师要给予最适合他的评价,教师处理作业、给予学生的文字评价和语言评价要有一定的弹性,根据学生各自的起点为参照,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例如:班里一名学习不是很好的学生,字也写得非常潦草,在每次批改他的作业时像“你写的字太乱了”“简直是字如其人”之类的话应尽量避免,而用“你的字有进步”“继续努力”“加油”等取而代之,相信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评语要以交流思想感情、传递信息为主,引导学生查漏补缺、弥补不足。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人格素养和人文素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承载着对于学生知识的学习和人格健全发展的重要职责和使命,这是需要一定的教育智慧的,需要提升教师自身的人格素养和人文素养。

(一)人格素养

教育本身是一项全面的育人工程,既需要教师的教化和引导,也需要教师自身人格魅力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教师自身的言行举止对于学生们的影响会更大,这就意味着小学語文教师自身的人格素养对学生的健全的人格的发展与形成有着很强的影响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真正实现用教师自身人格素养塑造学生的“基石”的良好效果。

(二)人文素养

教师职业是神圣崇高的,教师的人文素养应该是厚重丰满的,教师应是圣人、智人、能人、善人。人类文明的智慧和道德应从教师身上得到折射和反应,人文精神的光辉和美好,应从教师职业得以展示与演绎。

教师要想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多读书。现代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于教师的要求就是要丰富自己的内涵,真正实现“博学为范”的育人效果,而其中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读书。这也是符合当今教师成长的终身学习理念的。所以教师要有主动读书的意识,博览群书,来增加自己专业知识积累和教育管理的技能,增加信息量,提升自身人文素养。

多思考,有所思、有所想,才能有所悟、有所感、有所得。多思常想,就会悟出问题的实质,悟出事物的真谛,才能产生创造的火花,长此以往,便会沉淀出有价值有意义的经验、观点。

多讨论。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交流碰撞,便会出现新的思想,所以要多和别人交流探讨,相互砥砺,观点碰撞,抛弃陈旧残渣,获得真知新感。心与心的交流,面对面的质询,以及现代通讯手段均可成为探讨切磋的途径。

多记笔记。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动笔墨不读书。每日一记,每周一记,教学后记,活动预案,生活感悟,时政见解,热点讨论,日积月累,薄薄的纸便会积成厚重的书。如果一个语文教师能够做到经常构思、写作,探讨语文教学的方法与途径,小小的课堂就会变成学生汲取知识的大舞台。

多实践。语言是心灵的表达,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行为是思想的再现,人类人文精神的每个细节、每个方面、每件成果都应以教师的亲身实践展示给学生,演绎给学生。身教重于言传,一个教育者,既是德育规范的宣扬者,知识的传授者,更是道德的实践者,优秀文化的体现者,人文精神的展示者。

总之,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师,要自觉地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升综合素质,做无愧于学生的典范与楷模。

参考文献:

[1] 刘彩梅. 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J]. 语文学刊(教育版), 2010(2).

[2] 王丹.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J]. 新课程研究(下旬刊), 2009(2).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教师基本素质新课改
纸媒编辑的基本素质和责任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当前小学语文教师能力浅议
浅谈新闻编辑应具备的几项基本素质
校园文化与校长基本素质浅析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
浅谈合格的监理工程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