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2018-08-18 09:09张林鹤
学周刊 2018年27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

张林鹤

摘 要: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及利用,在小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教育者通过合理的课程开发,既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推动作用,帮助学生培养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一个符合品德教育的学生,又可以更大程度上增强教师的教学效率,帮助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开发利用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27-010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7.059

在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本当中,明确指出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对课堂的重要性。尤其是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改革,对小学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者需要以学生为培养重点,在课程资源开发中不断的加强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和社会实践能力。本文就课程资源的具体开发利用展开讨论。

一、立足于教材,深度挖掘课程内容

品德与社会课程,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学习科目之一,在整个小学过程当中也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而对于小学生来说,正是培养良好品德能力的关键时期,这一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也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当中培养一个良好的道德品质,逐步实现教育所要求的目的。在具体的课堂当中,为了使课程资源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教师首先应当做的事情就是必须立足于教材,给学生们在讲解教材知识的过程当中,适当地深入挖掘一些课外内容和知识,帮助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例如,在对“我的一家人”这一课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本课的学习目标就是,通过让学生进行课本学习,逐步认识到家人的重要性,从而激励他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做到关爱家人,互相尊重。那么此时教师首先对学生们进行课本的研读,在学生们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通过开展小组讨论这种方式,给同学们设置一个问题“你会怎样爱家人”。以此让同学们展开小组讨论,在同学们进行讨论过后,教师可以邀请小组代表上台叙述自己与家人之间发生的一些有趣有爱的事情,同时对学生们,给出的事件作出正确的分析,并且指导学生们如何在日常生活当中关爱家人,让他们领会到家庭的重要性。因此通过具体的教材讲解,延伸至具体的生活当中,可以有效地加强学生的品德提升。

二、建设校内资源,提供资源素材

一个良好的品德与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除了应当运用于具体的课堂教学当中,相关教育者还应当重视对校园文化的建设。校园文化的建设,对于开阔学生们的眼界,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思维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而一些相关的数据也表明,建设,校内自愿让学生通过各式各样的校内活动来进行积极参与,对学生们的,品德与社会学习效率的提升尤为关键。因此为了加强建设校内资源,不断地提升学生的个人道德品质,学校应当通过对校园环境进行改善。例如,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能够掌握一个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以“爱护环境”为主题的阅读活动。为了保证该活动的顺利进行,首先学校应当在校园当中设置一些关于保护环境的标语,可以通过具体的板报、标语等来进行宣传,以确保学生对此次活动的主题有一个更为深刻的了解。在进行具体的读书活动当中,学校就生活当中一些常见的保护环境方面的知识,给学生们做强化,这样有助于学生在进行阅读的过程当中深刻地体会到其中的含义,从而激励自己才常生活当中也做一个爱护环境的学生,逐步地培养自己的环保意识,从而使自己的思想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激活课堂氛围

在现代的课堂教学活动当中,由于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采用的都是比较单一的教学方式,而这种形式又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教学课堂,容易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使得学习效率低下,无法很好地将自己的思想品德得到进一步提升。因此为了改善这一教学现状,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积极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相关教师可以积极地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并且采用符合现代学生学习习惯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例如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引进,就很好地解决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这一教学现状。具体到课堂应用中,比如对“吃穿用哪里来”这一课进行学习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方式,给学生们播放一些图片视频等,让学生们清晰地认识到吃穿用的发展过程,比如通过展示一些不同年代的人们穿着变化的图片,让学生们在脑海当中有一个清晰的印象,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叹祖国发展的迅速,激发起学生内心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图片和视频的观赏,让学生们对该节课所学习内容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对于培养学生的节俭品质也尤为重要。

四、组织实践探究,优化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以及利用,除了在具体的课堂和校园活动当中有所展示以外,学校还应当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的过程当中,引导学生们养成亲近自然,爱护自然,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例如,教师可以在周末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围绕“多种多样的运输方式”来展开实践。在实践开始之前,教师首先应当给学生们讲解一定的安全知识,以保障学生的身体安全为重要前提,以此来开展实践探究。随后对学生进行小组分配,让一组学生对街道上的运输工具做出统计,第二组学生对其统计数据做出探究。在探究时,可以就此给学生们提出一个思考问题,比如“你们日常生活中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呢”“你认为哪种交通工具最好”等,同學们依次开展讨论,有的认为骑自行车比较环保,但比较费力。有的则认为坐公交是一种良好的出行方式。教师借此机会也可以让学生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自己在实践中的体会写出来,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以此让学生在实践参与过程中养成一个环保的意识,提升自己的道德观念,并将其运用于具体的生活中。因此,类似于这种实践活动,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社会探究,开阔视野,培养学生的审美,让他们成长为一个符合社会品德要求的学生。

五、结语

总之,课程资源的开发及利用为学生的品德社会发展带来了积极的作用。教师应当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各种资源信息,通过采用有效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从而让课程资源更有效、更完善,真正让品德与社会课堂变得生动高效。

参考文献:

[1] 刘秀云.浅谈如何开发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程资源[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7,31(5).

[2] 卢丽霞.浅议小学品德课程资源的整合[J].中国德育,2017(16).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探析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