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育理论与初中思想政治课结合的方法

2018-08-18 09:09邵渊
学周刊 2018年27期
关键词:生活教育理论思想政治课结合

邵渊

摘 要:陶行知的生命教育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与当前的思想政治改革一致,该理论为思想政治课堂阅读增添了时代色彩与强大生命力,激发学生开阔视野,挖掘和利用生活内涵、提升自己的生活境界,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获得自身的健康发展。本文将从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育策略,教育标准,教学方法和教育评价开展探究与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生活教育理论;思想政治课;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27-0104-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7.061

作为现代中国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结合国内外不同学校的先进教育理念,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教育理念。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改革中国的实践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教育遗产。他收集了古代和现代中外教育工作者的思想精髓,创立了生命教育理论,为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陶行知先生距今也有60多年的历史了,但他的思想仍然散发着灼热的光芒,因为他的生命理论教学包含了与当前初中思想相关的现代教育的许多元素,在道德阶层中具有现实的主导意义。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整个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它不仅在中国现代教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對加强和改进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深远的指导意义。

一、生活教育理论的解读

(一)生活即教育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生活理论的核心,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决定教育,“教育需要赋予生命力量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陶行知先生认为,人们在社会中生活方式不同,因此受到不同的教育。“美好的生活是一种良好的教育,糟糕的生活是一种贫穷的教育,以目标为导向的生活是一种有目的的教育。”社会生活问题也是教育问题,社会生活无处不在,生活无处不教育。整个社会活动的范围、教育的程度、教育的内容和意义都存在于生活中,教育的目标也是以人生为目的。陶行知不同意教育与生活的分离,秉承两者融会贯通,相辅相成的关系。

(二)社会即学校

社会即是学校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学校即社会,就好像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子里一样。社会即学校则不然,它是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使它任意翱翔,是要把学校的一切伸展到大自然里去”。这就是为什么阐述社会即学校的理念。在理论中,陶行知强调学校教育不仅仅局限于书面的内容,同时也要与生活相结合、与自然相结合、与社会结合,将学习的最终目标进行明确,提升教学内容的应用型,因此实现真正的教育育人。

让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地方和每个生活单位都能担起学校的职能,使整个社会成为一所大学校。同时学校要打破壁垒,与全社会接轨开展公开教育,使教育的作用得以充分实现。这一提议能够真正把学校带入社会环境中,使学校与社会紧密联系。学校不再是生活的附庸,而可以成为社会生活的必需品。

(三)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生活理论的核心理念之一提倡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把实践、学习、教学融合起来,不让学生空读书,要把书读活,能够学会如何应用是学习的核心。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现代教学现状已然发生巨大的不同,我们应当以生活实际为基础,建立更好的、更完善的学生教育体系。教学做是生活中的三个不同的方面,并不是他人口中所谓的三个毫不相干的方面。“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这也是陶行知先生在自己文章中对于“教学做合一”而提出的具有针对性的解释。

二、初中思想政治课的现存问题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观念趋于传统

部分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响应新课改的要求的过程中“穿新鞋走老路”,不能完全理解和准确把握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课堂教学已成为一种形式主义的陷阱,再形成重内容、形式的片面追求所谓的“高效率”。他们没有深入学生的心灵,没有起到鼓励教育的作用,课堂表面的热闹并不能隐藏其无效的课堂教学这一事实。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传统的落后教学方式仍然占有一定的比例。其原因在于部分教师思想保守,不求进步,因循守旧。不能去创造勇于实践、创新学习方法。客观上讲是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安排紧凑的主要原因,每周只有两节课,每节课时间为45分钟,但教学能力较大,学生需要更高的能力水平去运用自己的知识思考、分析、总结和解决问题。许多教师特别是九年级的教师,只能通过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来完成课程内容,应对继续教育的压力,忽视学生的技能和智力的发展。这种学习知识的方法显然增加了学生的考试水平,但却让学生厌倦了书本和厌恶思想政治课。

(二)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落后

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政策趋于严肃,可发现这种现象表现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关系的界限趋势,教育者一般以领导者或高人一等的身份发言。“我说什么你需要听”“我要求你,你得这样做”,就像行政长官的命令一样,单向命令要求超过了双向互动。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多采用单向机械灌输的方式,较少考虑受教育者的需求、反应和影响。但随着教育民主化的普及,受教育者有可能会迫于对教育者的权威而表现为表面妥协。但是,他们在心中可能会无法认同,这使得教育的实效性遭到极大的折扣。

(三)思想政治课课堂与生活相分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考试命题的方向也发生了变化。许多话题都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与时事热点密切相关。这些新的标准要求学生们去利用知识来分析更复合型的问题,以便更好地去回答每一种社会现象与每一个学习中的难题,更好地通过课程知识的学习去掌握社会规范、适应社会生活的变化,用知识去指导生活实践,最终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因此,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生要将学习作为主体地位不能被忽视,但更需要从社会课堂、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融合,使得思想政治课堂与生活相契合。而现在的思想政治课堂多偏向于机械化的、填鸭式的学习,老师负责把知识塞进学生脑子里就等于完成了教学指标。

三、生活教育理论与思想政治课堂结合方法

(一)提高授课教师的教学观念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实际上存在着不平等的关系,教师处于知识顶端是知识掌握者和课堂管理者,学生处于被迫学习的位置。事实上,在信息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容易地获得信息,学生可以获得教师都不清楚的各种信息,所以老师不再具有知识的权威性。因此,把思想政治教学活到生活的最重要条件是教师的正确定位,即建立符合现代生活教育理论的民主同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将从居高临下变为平易近人。珍惜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利用他们综合知识去解决问题。同时教师也应该注意教学语言的变通,关注语言中的潮流性、民主性与生活性,并结合当代的社会潮流话题与学生交流,这可以触动学生的心弦并唤起他们的共鸣。

(二)创新课堂教学方式

现代教师需要掌握现代知识,学习现代技能,感受现代问题,用更加现代化的方法发挥自己的作用。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在参与着社会生活并学习新型的事件与知识,与时俱进。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中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理论完全符合对于现代教师自我修养的基本要求。例如,当学生学习公民的基本道德标准和社会道德的内容时,机械式的学习往往会他们产生厌恶的心理。但如果老师依靠PPT、视频等多媒体课件去展示社会生活中的人们不遵守社会道德而产生的负面材料以照片或视频,或者让学生看一些具有创新意义的公益广告,这样不需要老师的灌输,学生们在精神层面就会接受知识的“洗礼”,在学到政治课堂的知识的同时也会在实际生活上做出正确的人生价值选择。

(三)课堂教学贴近生活

在晓庄师范的教育实践的时候,陶行知先生提出了作为一个现代化的人需要达到的要求,即是“健康的生活,劳动的生活,科学的生活,艺术的生活和改造社会的生活”。晓庄师范的师生们,听从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诲,受到了这五种生活教育的启迪。陶行知先生为晓庄师范礼堂撰写的对联是“与马牛羊鸡犬豕交朋友,对稻粱菽麦黍稷下功夫”,这更加直接地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这一点仍值得现代的教育者去学习和借鉴。今天的教育内容仍然有很多远离学生生活的理想内容方向。思想政治教学强调教材内容的系统化教学,学生学习获取教科书内容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这种现实也更加体现了生活教育理论与思想政治课结合的重要性。

与学生生活无关的教育是无效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才能让学生接受到有效的教育。陶行知先生認为,生命教育是“终身教育”而不是“虚假教育”,思想教育教师教授的政治思想教育需要给学生提供道德教育标准和生活指导,给学生提供生活的方向和动力。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生要真实了解社会现实的情形,才能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处理事件提供有效的帮助。这就是为什么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融入生活和教育。引用陶行知先生的话来讲就是,“依照生活教育的五大目标来说:康健的生活即是康健的教育;劳动的生活即是劳动的教育;科学的生活即是科学的教育;艺术的生活即是艺术的教育;社会革命的生活即是社会革命的教育”。

四、结语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和新课程改革强调实践过程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特别关注学生在锻炼过程中的体验。因此,在生活中学习德育知识是当代思想政治课上一项非常重要的要求。这种与课堂互动的形式有助于学生深入思考并改善他们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学生积累实践经验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总之,所有的学习最终都是回到生活,没有生活作为基础,任何学习都没有意义,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应将其与生活相联系,深入贯彻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联系新课程体系建设,关注生活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建立一个高效的教学课堂,把教学目标与生活相结合,更好地了解其实用性。学习陶行知推进新课程改革,让思想政治课教学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基本方针仍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在短期内难以立竿见影。这就要求大多数思想政治的教育者不断进行研究和实践,逐渐开创一片思想政治课堂教育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 陈有根.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18(19).

[2] 石辉娥.对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政治教学模式的探讨[J].教师,2017(28).

猜你喜欢
生活教育理论思想政治课结合
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高中与高校思政课衔接的问题所在
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效性研究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带来的双面性效果分析
论思想政治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