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课堂阅读能力浅议

2018-08-18 09:09游卫青
学周刊 2018年27期
关键词:阅读能力培养小学生

游卫青

摘 要: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在课堂上的引领、指导尤为关键。通常来说利用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主要是通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以获得阅读所需基本知识,夯实基础;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中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产生动力;在学生阅读技巧的锻炼中提高学生效率,获得知识;在拓展学生课外阅读中认识世界,发展思维。

关键词: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27-013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7.079

小學生的阅读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所以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课堂教学作为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起到关键作用。那么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其在快乐中阅读,在阅读中成长是本文主要探索的内容。

一、引导学生钻研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文本”指的就是教材,即语文课文,它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学生钻研文本、吃透文本应成为语文课堂的重中之重。作为语文老师在自身吃透文本的前提下,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本、认真钻研文本,引导学生与文本及作者进行认真对话,在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漫游。通过阅读理解文本字里行间的思维与情感,品味作者的文字美,语句美,思想境界;通过文本与作者进行精神层面的交流,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而这一过程教师在课堂中的精心设计与适当引导十分重要,而且应贯穿始终。

二、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古语曰: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在课堂教学中,培养与锻炼学生的阅读方法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一)小学生要多朗读

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我们所熟悉的就有朗读、默读、领读、讲读、精读、泛读等等。对于小学生来说其注意力难以集中,容易受到外界干扰,所以很多阅读方法对其来说效果不佳。而朗读需要眼、口等器官同时工作,对于小学生来说更容易集中精力。另外朗读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丰富学生的想象。此外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朗读有助于学生的智力锻炼,对于学生培养阅读的兴趣,提高语言能力,激发文艺细胞,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都具有显著作用。所以朗读,对于小学生的作用必须引起重视,在教学中充分应用。

(二)抓重点词句段

每一篇课文都有重点之处,抓住这些关键的词句段对于快速正确的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对于任何一篇文章,一段话,甚至一句话都具有最能体现作者想要表达意思的关键句、词,抓住这些词句就能抓住作者的感情,就有助于提高阅读效率。另外对于课文中一些优美句子的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准确把握作者核心观点,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

例如,学习《家乡的桥》时文章中对于桥的描写的句子最能体现家乡桥的美和作者对于桥的感情。如果在课文学习预习时老师就让学生把描写桥的句子和词语找出来,课前教师提出合适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重点阅读,帮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深入理解、反复揣摩。这样学生阅读课文会格外认真,不仅能够快速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而且对于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

(三)训练表达能力

阅读教学另外一方面教学目的是通过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与文字写作表达能力,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训练。比如,教师遇到课文中描写外貌神态的词语时,可让学生列举其他同类词语,并及时练习写一段人物的外貌描写;在阅读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概括语段大意和文章中心思想,并把阅读后的感受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教师多进行鼓励;阅读比较典型的文章后,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情况,安排仿写等。这样做不仅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理解,提升学生的理解阅读能力,同时也将小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作为教师,要有效激发学生的课堂阅读兴趣,使其在课堂上始终以饱满的情绪参与其中,逐步树立坚定的阅读信心。一是合理运用现代媒体技术:通过现代教学手段,将传统枯燥单调的阅读方式变为立体形象的动画、视频等现代教学方式,将抽象化为具体、将枯燥变为生动,让学生的精神处于轻松的学习状态,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二是适时制造悬念:比如,在一节课的开始,教师可借助电教手段,以引人入胜的故事、谜语等,使学生对所阅读的内容产生兴趣,激发其阅读欲望。三是以问促效:在教学中,教师要恰到好处地对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既凝聚其注意力,又诱发其阅读的欲望,刺激他们的阅读兴趣,诱导其阅读动机。

四、拓展学生课外阅读

课堂教学主要是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通过课文的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教材对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是远远不够的。当前丰富多彩的课外书,给广大小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阅读机会,教学中老师通过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从而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世界中感受更为广阔的天空。

比如上完《小英雄雨来》《夜莺的歌声》这类课文后很多学生对于我国近代历史都有了初步了解,如果老师在教学中给学生进行适当的课外扩展,引导学生对我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等历史书籍进行阅读,就能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在不知不觉中既能提高阅读能力也能学习更多历史知识,对于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民族自豪感的培养也具有显著的作用。而且很有可能一部分学生会因此养成爱读书的习惯,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助力。

总之,教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而教学方式方法是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阅读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也是传授方法,更是传授一种学习的习惯。本文提供了几种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方法,希望对于小学语文教育能够起一定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丁凤莲.小学语文阅读教育如何加强素质培养[J].文理导航(下),2017(11).

[2] 刘学成.情有独钟 情在读中[J].语文天地,2017(11).

猜你喜欢
阅读能力培养小学生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