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生的幸福感与班主任的领导行为

2018-08-18 09:09王艳云刘冬梅孔德江
学周刊 2018年27期
关键词:幸福感班主任

王艳云 刘冬梅 孔德江

摘 要:班级是学校教育和教学的基本单位,而班主任恰是班级及其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也是落实学校教育方针的重要中介和落脚点。因此,班主任的领导能力,对与学生而言,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对于学校而言,直接反映到学校的管理水平。PM领导行为理论是研究领导有效性的理论,是管理学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因此,班主任作为管理人员,应以PM领导行为理论为基础,分析学生的幸福感与班主任领导行为之间的关系,以期能在提升学生幸福感方面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班主任;领导行为;幸福感;PM理论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27-016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7.100

班主任一般都是由任課教师兼任。增强班主任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进而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影响到学生的成才和国家的未来。当前,在一项针对班主任的调查中发现,有近半数的班主任对于所在学校的考核制度和结果不满意。同时,很多教师反映如今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差,自主学习意识弱,缺乏学习的幸福感。因此,笔者从班级管理入手,分析班主任的领导行为与学生幸福感的关系,以便于更好地通过班主任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幸福感,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潜能。

一、班主任的领导行为与学生的幸福感的内在关系

(一)PM理论

美国的卡特赖特、詹德在他们合著的《团体动力学》中首次提出了PM理论,PM是一种领导模式。PM理论认为,所有团体,其组成目的无非有以下三个:要么是达成特定的团体目标,要么是以维持及强化团体关系,要么二者兼而有之。为此,我们可以将领导行为分为以下三类:目标达成型(P型,Performance)、团体维持型(M型,Maintenance)、两者兼备型(PM型)。

我采用PM法测评和分析班主任的领导行为,因为PM测评法的实用价值高,能够有效地改进领导方式,进而提高其管理水平。通过PM理论进行测评,可对每一领导的类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组织领导班子时进行搭配,取长补短。

(二)班主任的领导行为与学生的幸福感的内涵

根据我国《实用教育大词典》的阐述,班主任是指:对一个教学班进行全面负责的教师;是学生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党和行政领导对学生进行领导的主要依靠力量;是学校集体中的支柱和骨干。因此,班主任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导师,是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桥梁,起到协调和沟通的作用。班主任的领导行为,是指在教育和教学活动中,班主任行使领导职能的内在动机和行为。通过班主任的领导能够将学校的教育宗旨采用恰当的方式传达给学生,建立起学校与学生间沟通的机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艺术性,也体现了班主任的智慧。

学生学习的幸福感,是指学生对其学习领域的感觉和整体评价,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体会到的一种成就感、满足感和愉悦感。既然学生学习的幸福感是一种的主观感觉,就会涉及认知和情感体验两个方面。认知层面是学生对当前学习的既定认识,每个人的认知不尽相同,当然认知会随时改变的;情感体验,是学生在认知的标准下对当前学习情况的评价,这种评价分为积极和消极的两个方向。

(三)班主任的领导行为与学生的幸福感的关系

根据以往的研究,学习体验和教师关注,对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有很大影响,而教师关注则主要体现在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

首先,班主任的性别对学生的幸福感有较大影响。当前中小学的女教师比例较大,导致男教师稀缺,因此男班主任成为了受追捧的对象,容易给班级学生带来幸福感。其次,PM型班主任所带班级学生的学习幸福感很高。一般来说,PM型的班主任在管理上有“硬”的方面,表现在班主任认真负责,对工作计划严格执行,非常看重工作的绩效和预定目标。因此,在这样的班主任领导下,该班的课堂纪律往往会比较好,多数学生也能认真履行职责。除了执行P职能,PM型的班主任往往十分重视融洽的师生关系,会有很好的亲和力,能够理解学生和信任学生,从而保持较和谐的师生关系,这便是PM型的班主任在管理上“软”的方面。在这种“软硬皆施”的环境下,学生既有规矩,又有方圆,学生的学习幸福感会更高。最后,班主任对学生的生活指导也会影响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班级作为一个集体组织,是由形形色色的个体共同组成的群体组织,这就显示了班级既有共同目标,也有个性化特点。中国的很多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盼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个好的成绩,为将来更好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里值得关注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是:当今的学生在自己家庭里的地位超高,生活条件比前辈优越得多,生活上的自理和自立能力偏弱。因此,班主任除了在学习上对学生有所指导外,在平时生活上给学生必要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立自强的能力,也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二、提升学生的幸福感之举措

通过重视和剖析班主任领导行为,来直接提升学生学习的幸福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途径和举措。当前,我国的社会和教育事业都在不断变化和发展,需要更有效的领导和管理方式,需要增强班主任的领导职能。

(一)提升班主任的P职能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直接管理者,日常工作中必须具有详细缜密的计划,必须有适合自己班级运行的制度,以此规范学生的行为。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在此班规框架下人人平等,没有例外,这既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也培养了学生的“守法”意识。这是班级管理中的硬约束,有了规矩才能有方圆,因此,班主任的P职能属于制度约束,重视目标和工作绩效。虽然学校有学校的校规和校纪,班主任应该根据班级的特点,研究制定每个班级特有的“班规”和“班风”,这是班级科学管理的基础。

(二)提升班主任的M职能

班主任的P职能强调规矩的重要性,属于硬指标、硬约束,该种管理模式简单而有效,但也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一旦学生产生逆反情绪,这种硬约束的刚性管理的实施效果就会大打折扣,需要更加柔性的管理来中和这种“刚性”。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必然是具有爱心的,有亲和力的,真正关心和激发学生积极性的管理者。当前的学生的“自我”意识或者说“自私性”很强,“大棒”政策往往效果不佳。因此,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胡萝卜”政策来引导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让学生体会到班主任的爱。班主任只有拥有良好的亲和力,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才能更好地得到学生的理解和支持。将心比心,班主任的亲和力和真爱心是无价之宝,是提升学生认知度和幸福感的良药。

(三)努力成为PM型班主任

不论是从理论层面还是现实层面,PM型班主任所任的班级学生的幸福感程度更高。一般而言,PM型班主任的班风较好、积极性较高、学习氛良好。因为在PM型班主任的领导下,该班的学生既有硬约束,也有软约束;这两种约束既能使学生体会到班主任的爱心,也能促使学生遵守班规,因此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较强。其实,班主任就是学校里学生的家长,其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PM型班主任自身既有爱心,又有原则,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这些正能量能给学生带来很大的正面影响,是学生一生的财富。因此,不论是年轻教师还是年长教师,都要朝着PM型班主任而努力,做学生的榜样和标兵。

参考文献:

[1] 焕勋主编.实用教育大词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2] 严秀英.初中班主任领导行为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27).

[3] 张雪梅,王春玲.初中班主任领导行为与班级气氛的关系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31).

[4] 汪明.班主任角色定位与担当的深层追问[J].教育学术月刊,2017(5).

[5] 吴耀东.小学高年段班主任领导力的研究[D].深圳大学,2017.

[6] 宁雪萍.初中班主任领导风格与班级环境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

[7] 郭泽曦.小学班主任领导力改进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

[8] 王洪明.从“管理”到“辅导”:班级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9] 卫才荣.班主任的领导影响力之浅析[J].咸寧学院学报,2010,30(3).

猜你喜欢
幸福感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夸夸我的班主任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三秦百姓的“幸福感”怎么样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
班主任
当代优秀班主任的人格魅力举隅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