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2018-08-20 09:33张秀秀
考试周刊 2018年71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独立思考能力教学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这一方面是新课标改革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更是学生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将以此为切入口,试析小学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独立思考能力;教学

一、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必要性

(一) 适应新课标的需求

新课标改变了以往“背多分”的考试形式,转向以考查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主,这就意味着,对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了——它要求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小学阶段是为今后的学习奠基,更是培养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重要阶段,因此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小学抓起。

(二) 引导学生学会终身学习的需要

现代社会,我们越来越看重“知识”和“学习”的发展,终身教育理念正在逐渐成为新兴的全民教育理念。小学阶段正是孩子心智初步发展的重要时期,更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培育学习能力的重要阶段。因此,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从长远来看,对学生的自我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二、 提升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措施

(一) 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

当前的小学数学教育存在着教学形式陈旧、教育内容难度不同程度存在偏、怪、窄等弊端,个别学校不仅不重视基础知识的讲授,反而花许多时间精力在奥数的讲解上。这些弊端无疑阻碍着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育效率的提高,同时也不利于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培养。这种情况实际上,这是因为在传统教育观下,一切教学活动以考试为指向标,主张“填鸭式”教学法。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不得不压缩课堂互动、知识拓展训练,增加考试内容讲授时间。然而,这种教学模式培养下的学生往往是“高分低能”:在考试中,学生能依靠记忆力和大量的刷题经验获取较高分数,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却相对较低。杜威在《民本主义与教育》中谈到,教育即生长,学生的发展是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是身心的全面发展。教师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教会学生思想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这要求教师必须彻底转变采用单一的讲述式授课法的教学形式,转而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教学形式相结合,从课堂的“主讲者”转变为课堂的“组织者”,将课堂真正交还给学生。为此,教师应从授课内容模式和课堂组织构建两方面着手。第一,教师要适当降低知识与技能目标所占比重,合理提高过程与方法目标比例,删去教材中过于复杂、怪癖的知识内容。在为学生打牢基础知识的同时,要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应用方法,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第二,教师要多采用启发式授课法和归纳法,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充分调动、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探究能力。在做启发式学习的时候,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坚持以教材为主,不可脱离教材基础知识。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还不具备独立进行研究活动的能力,某些学校、教师一味强调“拔高学生思维能力”,刻意“求难”,却忽视了教材和学生现阶段水平。这种“启发”式学习不仅不能起到提升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目的,反而会适得其反,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必须依托教材和学生的现阶段水平,选定一个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小切口,引导学生学习。比如在讲“折扣”时,笔者先请同学们回顾了商场办促销活动时常常用的宣传语,让他们发现这些宣传语的异同和计算方式。通过该教学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加深了他们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更让他们感受到自主发现、解决问题的乐趣,提高了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 在班级内营造民主氛围

融洽和睦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紧张,学生会本能地对教师讲授的课程产生强烈的抵触感,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

1. 教师必须抛弃原有的将学生视为被管理者的“等级观”,转而将学生视为平等的“知心朋友”,将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只有尊重每一个学生个体,才能使整个班级呈现出民主平等的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敢于展现自己,表达自己的观点。特别是对于那些生性內向、害羞的学生,教师要主动关心、鼓励他们,让他们敢于主动积极地表达想法。举个例子,笔者在讲授“估算”的时候,给学生出了一道应用题,请学生思考后举手回答。在巡视学生做题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个学生完成的又快又好。该学生平时比较内向害羞,上课不敢举手回答问题,笔者便想借此机会,激励该学生转变害羞的性格,在今后能踊跃发言。待学生差不多都完成习题后,笔者先对该学生进行了鼓励,特别肯定了她独特的做题的思路方法,然后请同学们以掌声给予她鼓励和勇气。在同学们的掌声中,该生在黑板上讲解了自己的思路方法,虽然不太流利,但对她而言已经是极大的进步。今后的课堂上,笔者经常有意识地鼓励该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做题思路。在这种方式下,该生性格逐渐开朗、大方起来,思维也更加活跃,常常能给出简便快捷的解题方法,同时,也带动了全班的共同探讨、共同学习的氛围。

2. 数学课堂上,教师在讲解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引入伟大数学家的事迹,以崇高的人文精神激励孩子们,使孩子们自发的努力学习,为祖国增光添彩。

总之,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既要以学生为主,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又要发挥教者的指导作用,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在班级内营造民主氛围等措施全面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参考文献:

[1]闫国强.毛晓威.探究小学数学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5(17).

[2]龙明明.多元评价法在小学数学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中应用[J].学周刊,2014(15).

[3]季华强.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独立思考能力[J].学园,2013(28).

作者简介:

张秀秀,甘肃省庆阳市,甘肃省庆阳市环县环城小学。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教育独立思考能力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养成探微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关于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几点思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