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中“灰色幼儿”行为观察策略的研究

2018-08-20 09:33赵永艳
考试周刊 2018年71期
关键词:策略

摘要:观察是以有意义的方式“看”和“听”,用感官获取可视、可听的信息;用大脑组织信息,“看到”信息的背后。有效观察可以倾听、发现孩子真实的“声音”,及时捕捉孩子真实的声音;看懂孩子当下的兴趣和需要;结合课程游戏化理念,调整课程、优化行为,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大班区域;“灰色幼儿”;行为观察;策略

在幼儿群体中,我们常见一部分孩子,他们不像聪明的孩子那样思维敏捷,发言积极,敢于言论,颇受老师青睐;也不像调皮的学生那样因为惹是生非而引人注目,他们少言寡语,性格内向,默默无闻,不善交往,这部分孩子被美国研究者称为“灰色儿童”。

在大班区域活动中进行“灰色幼儿”的行为观察研究,旨在了解不同孩子当下的兴趣点、能力水平、个性特点,理解小组内不同孩子当下的动机、内心感受与需要,多方面的分析孩子,真正意义上的看懂孩子,探索大班区域活动中“灰色幼儿”行为观察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从而有效促进幼儿的成长与发展。

一、 “灰色幼儿”的行为特点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灰色幼儿的行为特点为不会主动表達自己的想法与见解,特别是在集体面前或成人面前;特别遵守老师及小朋友共同制定下来的行为规范,从不违反规则;看到、听到他人违反规则,表现出来的反应只是着急,但不纠正他人行为;集体活动中,主动发言次数较少,但能独立完成在活动中的任务。完不成时很少主动求助,会出现模仿行为;生活独立性较强,能在一日活动中较好地完成自己的行为,如:就餐、盥洗、如厕、穿脱衣物等;不能主动承担一些任务;不能在合作性活动中主动寻求他人的合作,只能被动接受,但接受任务后能较好地完成任务。

二、 “灰色幼儿”的现状与提升空间

(一) 现状分析

之所以被称为“灰色幼儿”,是因为这些孩子们往往在活动中被我们所忽视,而这种忽略,我们有时意识不到,这就是“灰色孩子”的现状。赤峰市直属机关蒙古族幼儿园赖晶晶认为:“灰色儿童”是一个在中小学及学龄前儿童中普遍存在的群体,受外界因素、儿童自身特点和家庭因素影响,表现为行为“孤独”,性格内向、孤僻、胆怯、交往能力差。对于“灰色儿童”,必须通过培养自信心、交往能力和家园同步教育,使他们步入正常成长轨道(赖晶晶,2012)。

“灰色幼儿”得不到老师的关注,得不到及时地提醒与鼓励,就导致孩子缺失了行动中的内在动力。这些孩子是活动中最安分的因子,他们在活动中不会出现大的误差,不会出现意外,也不会出现惊喜,就算出现不同的行为也以沉默掩饰,他们不会辩解,或被他人借鉴。

(二) 提升空间

这部分孩子缺少的是内在的动力,缺少的是内心的强大,他们不愿交流自己的想法,但在实际的活动中却能独立完成自己的游戏,或是自己的角色,所以,这些孩子的提升空间非常的强大,我认为首先要建立这些孩子的自信心,使其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提供充足的机会给这些幼儿,使其在五大领域内提升自己的能力以及强大的力量,所以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主动观察这一部分孩子,使其更加成功与优秀。

三、 主要做法与经验

“灰色幼儿”行为观察研究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落实《指南》精神的具体表现,更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进行《纲要》《指南》《规程》测试,纲领性文件的学习和掌握,有效地为指导教师进行行为解读、策略跟进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提前制定观察计划针对相应的观察对象进行递进式的观察跟进策略,通过多次观察跟进,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如:发现某幼儿在灰色幼儿得观察维度内,在第一次观察时,查其现象,读其原因,并实施相应的教育策略;在第二次观察时,我们会将注意力放在检验已经实施的教育策略是否起作用上;第三次,观察的目的就在于观察幼儿是否有积极融入活动的现象。采用递进式观察的跟进策略,能够使观察层层递进、更加深入、确保实效。

在灰色幼儿行为观察实践过程中,采用分类观察策略跟进的有效措施。教师在观察前先确定观察对象属于哪类行为,选择哪种观察方法,给予什么样的策略跟进,使观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区域游戏内孩子在游戏时哪些方面较被动(语言、交往、合作等),根据实际情况分类进行策略跟进,是对性格相同、水平相近幼儿的横向对比,这里的横向比较,使教师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幼儿,尊重他们各自的学习方式,因材施教,事半功倍。

根据“灰色儿童”的行为表现确定观察方法,有时为单个观察,有时为小组观察。单个的观察对象多以观察行为能力、社会性能力、语言能力、情感等方面多一些。而“灰色儿童”占班级的大多数,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观察,能同时把握几名幼儿当下的发展状况,为及时调整教学行为,提供科学的依据,小组式观察以区角活动观察最为多见,使用的记录方法也以行为检核法、等级评定法多一些。

通过研究,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通过观察,主动寻找隐性孩子,发现其不被关注的原因和背景,使教师真正意义上的关注全体幼儿,并注重个体差异。从之前的忽视变成了有意注意,使其班上的每一个孩子都在教师的视线之下,在研究实践中,教师要努力将正确的教育思想,转变为自己的教育行为,提升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杨远利.探究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广东省梅州市莲心幼儿园.新课程,2011.

[2]潘宇彤.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研究[D].是掌坪总大学,2013.

[3]张爱华.基于大班幼儿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研究[J].江苏吴江.幼儿教育.2015.

[4]林添水.区域活动中的幼儿园行为观察[J].龙岩市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幼儿教育研究,2016(3).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大出版社,2012.

[6]丁海东.区域活动现场中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评价[J].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导刊.

[7]赖晶晶.浅谈对“灰色儿童”的教育[J].赤峰市直属机关蒙古族幼儿园.内蒙古赤峰.幼教天地,2012(40).

作者简介:

赵永艳,河南省郑州市,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索河路西段荥阳市第一幼儿园。

猜你喜欢
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几何创新题的处理策略
求初相φ的常见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数据分析中的避错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唱反调”的策略
价格调整 讲策略求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