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肺癌患者规范化疼痛管理的效果评价

2018-08-23 03:13毛玲红
浙江医学教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癌痛规范化肺癌

毛玲红,林 峰

(1.浙江省台州医院,浙江 临海 317000;2. 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恩泽医院,浙江 路桥 318050)

肺癌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呼吸道恶性肿瘤,早期肺癌无明显特征,多数患者被发现或确诊时已处于肺癌晚期,已失去了手术根治的机会,大多数患者都采取化疗和放疗,但是放化疗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对患者的情绪及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1]。多数患者常因肿瘤细胞对癌周围组织侵袭,从而导致癌痛的发生。癌痛可引起患者生理、心理、精神等方面受到多重折磨和打击[2]。对于晚期癌症患者,控制癌痛直接关系到其生活质量。本研究对60例晚期肺癌患者实施规范化疼痛管理,并以60例晚期肺癌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对照,分析规范化管理对晚期肺癌的疼痛控制、并发症及生存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浙江省台州医院收治的120例晚期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病理检查结果确诊为晚期肺癌,均为IIIB或IV期患者;(2)无心、脑、肝、肾等重要器官严重疾病;(3)一般状况尚可,能够配合疼痛评估;(4)患者及其家属均能够配合调查,签订了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通过。按患者入院先后顺序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规范化组,各60例。对照组,男39例,女21例;年龄42~75岁,平均(66.8±8.4)岁;IIIB期40例,IV期20例。规范化组,男41例,女19例;年龄44~76岁,平均(67.2±7.5)岁;IIIB期38例,IV期22例。2组的性别、年龄、肺癌分期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止痛治疗护理,患者主诉疼痛时遵医嘱给予消炎痛、杜冷丁或吗啡等药物止痛,辅以常规宣教、心理疏导、放松疗法等。在此基础上,规范化组给予规范化疼痛管理:(1)加强疼痛管理知识培训。开展科室全体医护人员的疼痛管理知识培训;建立疼痛管理小组,负责每月对全科疼痛管理工作进行监控;定期对疼痛管理小组进行疼痛管理相关知识考核,逐渐改变医护人员的疼痛理念,具备有效的疼痛管理知识及其技能;(2)规范疼痛管理流程,加强宣教。编制规范化疼痛管理手册,使得癌痛控制的各项操作流程规范化(如对患者疼痛的部位、疼痛类型、疼痛持续时间、疼痛强度,加强疼痛和环节疼痛的因素进行分析,患者发生疼痛时要随时对以上情况进行评估,为患者采取止痛处理后 30min再次进行评估);加强对患者的癌痛宣教,包括疼痛的发生机制、原因、对生理心理的影响、正确评估及表达疼痛方式、控制疼痛的方法;开展图片、视频、文化墙等方式宣教;(3)疼痛评估。评估遵循“常规、量化、全面、动态”的原则[3],定期评估患者疼痛的时间、部位、性质、强度、伴随症状、加重因素、心理、情绪、干预措施及效果等;采用数字分级法(NRS)[3]于入院8h内完成疼痛评估,建立疼痛档案;(4)疼痛控制。NRS评分≥4分或24h内爆发痛>3次才需要药物镇痛治疗,药物镇痛遵循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4];非药物镇痛主要包括物理疗法(针灸、按摩、冷热敷等)和心理支持疗法(放松训练、音乐疗法、暗示疗法等);(5)定期随访评估。每天对患者进行疼痛管理和随访,包括疼痛评估、疼痛部位、止痛药使用依从性、爆发痛情况、饮食睡眠情况、并发症等。

1.3 评价指标

1.3.1 疼痛程度评估 采用疼痛评价数字评定量表对患者的疼痛进行综合评价[3],将疼痛分为4级,其中轻度疼痛为1~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8分,高度疼痛9~10分。

1.3.2 并发症 观察患者的胃肠道反应、局部组织损伤、肝肾功能损害、肺不张、肺炎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计算并发症发生率。

1.3.3 生存质量评价 分别于干预前后对患者进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5]评价,包括生理因子(8条目)、心理因子(6条目)、社会因子(4条目)及环境因子(8条目)等4个维度26个条目,每个条目1~5分,总分为26~130分,其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生存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进行数据分析,2组间的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组间等级资料比较采用Mann-Wihtney U检验,组间计量资料比较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干预后的疼痛程度比较

干预后,规范化组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Z=3.062,P=0.002)。见表1。

表1 2组患者干预后的疼痛程度比较分析结果[n(%)]

2.2 2组并发症比较

规范化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的并发症比较[n(%)]

2.3 2组干预前后的生存质量比较分析

干预前,2组患者生存质量量表各因子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规范化组患者各因子得分升高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存质量比较分)

注 :*d=干预后因子得分-干预前因子得分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通过规范化管理和干预后,规范化组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而规范化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6.7%,低于对照组的33.3%(P<0.05)。王东艳等人[6]也证实晚期肺癌患者通过循证护理干预可明显缓解疼痛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这说明对晚期肺癌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后可控制疼痛和减少并发症发生。本研究通过成立癌痛管理小组,编制规范化管理手册,使得癌痛控制的各项操作流程规范化,改变传统的宣教方式,采用丰富多彩的宣教模式,让患者及其家属理解和重视控制癌痛的意义,提高患者癌痛治疗的依从性[7]。本研究还显示,规范化组的生存质量得分的升高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与于彩艳等人[8]报道晚期肺癌患者通过心理护理干预与健康宣教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等结果相同。由于癌痛和负面情绪的影响,患者很容易出现急躁、厌倦、焦虑、抑郁等情绪,从而丧失治疗疾病的信心和勇气,甚至出现轻生的念头,不利于患者配合治疗,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本研究通过对患者进行疼痛和心理评估,采用药物镇痛和非药物镇痛等疗法,促使患者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降低了疼痛对生存质量的影响。

猜你喜欢
癌痛规范化肺癌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不同的护理合作模式在癌痛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基于精益管理模式的癌痛护理质量指标的构建及其在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管理中应用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癌痛药物管理政策亟待优化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基于肺癌CT的决策树模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