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平凡的世界》看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

2018-08-23 01:32段德坤张国顺
求知导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幸福观平凡的世界

段德坤 张国顺

摘 要:“在我们短促而又漫长的一生中,我们在苦苦地寻找人生的幸福,可幸福往往又与我们失之交臂。当我们为此而耗尽宝贵的青春年华,皱纹也悄悄地爬上了眼角的时候,我们或许才能稍稍懂得生活实际上意味着什么。”这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里写到的,面对人生,很多人倒在了盲目追求幸福的路上。从当下看,大学生的幸福观至关重要,而书中体现出来的那种艰苦奋斗、勇于担当的人生态度是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文章就此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幸福观;艰苦奋斗;勇于担当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在物质商品浪潮和“速食”信息的联合冲击下,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价值取向逐渐出现精神滑坡现象,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以及极端个人主义屡见不鲜。很多大学生不再追求精神上的发展,退而求其次,只注重物质的享受,也有一部分人迷失在精神追求和物质追求两者之间,因而时常出现“无聊”“烦躁”的情绪,对人生没有方向感。这种状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学生的幸福观不强,而对于如何增强幸福感,《平凡的世界》中少平、少安两人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一、苦难中的积极进取

故事的主人公——孙少平,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如何在苦难中艰苦奋斗的。出身农村的他从未将自己的未来定位为农民,他艰苦求学就是为了走出农村,虽然最后的结局还是回到了农村,但是他的整个人生经历无疑是丰富的,他对理想的追求从未改变,如果说最后回到煤矿是对命运的妥协,不如说是那个时代限制了他对理想的追求。当面对家庭、面对责任时,他选择回到农村无疑是让人惋惜的,但同时也是最合适的。那是20世纪70—80年代,那么如今呢?现代大学生普遍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对未来的生活没有一个很好的定位,很大一部分人渐渐适应了随遇而安,刚进大学时充满热血,觉得可以在大学里闯出一片天地,而很多人到最后都会安于现状,逐渐被环境同化,最后变成了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现状呢?其一,少平之所以可以在苦难中不断成长,那是因为他从小就经历苦难,他可以说是黄土高原上一个贫困家庭走出来的知识分子的代表,即使是在最困难的时候依旧保持着读报的好习惯,可以说他已经习惯了苦难。而现实中的我们,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几乎很难在高中以前遇到除学习以外的苦难了,而一旦上了大学,接触到了更多的层面,我们遭遇了很多的挫折,同样的也看到了更多的“乐趣”,而面对不习惯苦难的人来说,后者无疑是最佳选择。于是大学生中出现了这么一类人,以游戏为生,靠外卖过活,还时不时地翘课,而这种现象很多时候都是以一个宿舍为单位。也有这么一类人,以网购为生,靠化妆过活。他们对幸福的追求逐渐流于表面,流于物质。其二,对于大学的理解有偏差,导致了幸福观偏离了正轨。很多家长或长辈给学生灌注这样一种思想,就是只要上了大学就会有好工作,就会有好的未来,或者是只要选择一个好的专业就会找到好工作,这就会使得一部分学生在进了大学以后,对自己的要求甚至放低到只要拿到畢业证书就好。

二、拼搏中的责任担当

如果说少平是双水村走出来的知识分子的代表,那少安就是双水村的精神支柱。6岁开始干农活,13岁辍学帮助父亲支撑起风雨飘摇的家,18岁凭借着“精明强悍和不怕吃苦的精神”被推选为生产队长,成为双水村的“能人”。少安的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在于他对家庭、对双水村的那份责任与担当,在他可以选择出去闯荡的时候,为了家庭,他选择留下;当他作为村里第一个富起来的人时,他想到的是带动全村人一起富起来。不得不说,这种精神在当时那个平凡的世界里是极不平凡的。同样,对于我们这个世界,这种精神依旧珍贵无比。大学生幸福观参差不齐的很大有一部分原因在于个人主义的泛滥,学校强制性的活动越来越多,义务志愿者越来越难找。各种媒介上的负面新闻也让我们的团体意识、社会意识慢慢蜷缩起来,每个人都对集体或社会保持着所谓的安全距离。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大学生作为青年团体的主力军,理应在苦难中积极进取,在拼搏中勇于担当。

参考文献:

[1]黄丽明.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5):158-159.

[2]王玉良.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困境与对策[J].河南社会科学,2008(5):170-172

猜你喜欢
幸福观平凡的世界
父亲不断更新的幸福观
退休老人经典感悟
幸福观及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研究述评
当幸福来敲门
黄土高原上的文化情怀
《平凡的世界》富有生命力的美学价值
铁骨柔情——论《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形象
《平凡的世界》之魅力评析
《平凡的世界》(双语加油站●跟我学)
《平凡的世界》里的4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