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

2018-08-23 11:13朱礼云
东方教育 2018年18期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数学教学

朱礼云

摘要:数学教学不仅是教学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同实际生活密切联系。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小学教师的教学业绩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小学数学老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们更好、更快地掌握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去提高并解决问题能力,也就是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因此,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推进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非常有必要。文章以自身教学经验为基础,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情况,探讨生活化内容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策略,为今后小学数学教学提供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

引言: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教师们提出的新要求。老师在教学当中改变授课方式,不要只顾把教案内容一字不落的讲完而忽略学生们的接受能力和听讲效果,这种教学模式不但不适应现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而且会使现在的学生们没有创新的新思维能力,提高不了学习质量且满足不了学生们的需求。数学源于生活,实施教学生活化可以使知识变得形象、易懂,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接受和理解数学理论知识,还可以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利用简单的生活元素代替复杂的数学知识

在实际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要素入手,充分挖掘教材中隐含的生活元素,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全面构建数学知识体系。小学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所讲述的内容都来自于学生的现实生活,教师需要充分挖掘生活中具备多元化的数学资源,并将其知识有效融入至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全发展。教师需要在生活中搜集各种有效的素材,这些素材要是学生经常看到的[1]。例如,小学生普遍很难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转换,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掌握,可以借助生活当中常见的景物,可以用小石头代替秒,大树代替分钟,花朵代替小时,帮助学生进行推理,一棵大树等于60个小石头,60棵大树等于一朵小花。利用这样簡单的转化,方便学生去理解和记忆。需要注意的一点,并没有所有的数学知识都将可以利用简单的生活因素进行转变,教师需要充分考虑知识的运用和教学之间的联系,要从教学的全局出发,不能局限在单一的角度上。

二、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导入

小学教育阶段数学知识对于学生而言是很难理解与掌握的,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生活元素将晦涩难懂的数学知识进行取代,使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有效转变成为简单易懂,帮助学生有效构建知识体系。例如,在讲解“周长”这一课题时,教师可以将赛跑游戏作为一个贴切的生活实例导入。课上,教师首先宣布今天要做一个围绕一些图形赛跑的游戏,并安排学生将课桌摆成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形等不同的形状,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哪个图形会最先被跑完,最后根据学生的意愿组织几名学生分别围着不同的形状进行赛跑,看谁最先围绕着摆出来的多边形跑完一圈,验证学生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2]。毋庸置疑,比赛总是会分出先后的,此时教师就可以对此次比赛的结果作出分析,指出除了学生跑得快慢的影响以外,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学生围绕图形跑一圈的长度,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周长。

三、利用生活化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根据教学实践表明,无论是哪一节小学数学课堂,包含小知识点内容较多,和其它知识点联系较为密切。同时,生活化和情境案例是教师教学的有效载体,可按照教学内容和知识要点,提出诱导性和启发性问题,确保问题抓住关键点、要害点,使数学知识点、内涵关系在生活化问题中能够渗透,学生初步感知数学知识。在探究、思考过程中,从不同角度分析、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正确方法,进而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在三角形教学中,按照三角形性质,推测长和宽性质,通过类比推理,找出三角形面积和四边形的相似地方。学生通过积极讨论,大多数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和长方形面积的预算方式[3]。例如“0.003”和“0.03”的相似性质,是从特殊到一般认知,有利于发现新事实、新规律。通过本节课研究,学生能够感受推理价值、推理意义,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困惑,是学习最为有趣的地方,知道如何去证明规律、发现事实,通过这种生活化教学,改变传统呆板、牢固的数学公式,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不断提升学生认知能力。

四、更新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贴近生活

生活作为数学知识的主要来源地,也是数学知识的主要服务主体。教师需要认清数学课程教学的目标,其不是单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而是要在学生理解知识后将其灵活应用至现实生活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4]。例如:学习100以内加减法,教师可以先设置情境,“小红的妈妈有100元钱,给小红买了一个书包花了45元钱,买一只钢笔花了10元钱,买一个本子花了4元钱,买一个文具盒花了15元钱,问小红的妈妈还剩多少钱?”把数学问题都用生活当中的事物体现出来,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去解决问题,学生通过思考把解题方法多元化“100-45-10-4-15=26(元)”或是“100-(45+10+4+15)=26(元)”等方法,加强小学生的思维模式,运用多元化的方法解决数学难题,提升自身的学习成绩,运用生活元素处理数学问题,使数学教学更生活化,更切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目前高科技发展的新形势下小学教育也要求改革创新,因此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通过寓教于乐达到教学目的,在没有压力的情形下学习数学,使学生们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同时老师也积累了教学经验,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不断改进教育方案,提高业务水平,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满仓.浅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13):131-135.

[2]陈杰文.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素质教育研究,2016(14):109-113.

[3]王历婧.浅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教师,2016(03):163-164.

[4]东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探析[J].考试周刊,2017(30):172-173.

猜你喜欢
新课程改革小学数学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