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2018-08-23 11:13杨燕玫
东方教育 2018年18期
关键词:初中美术生活教学

杨燕玫

摘要:立足于生活,才能拥有不竭的艺术源泉。美术作为初中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及生活影响深远。文章结合教学经验,浅谈美术教学中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关键词:初中美术;生活;教学

1教学理念生活化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及审美情趣,需要立足于现实生活。以生活为出发点,升华美术课堂,让学生将课堂教学与实践生活合二为一,从而才能形成不竭的美术艺术源泉。实施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其首要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理念更新。新课改背景下,要求教师凸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以此而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而转变为自主的探索、尝试、实践。教师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组织者与参与者,以循序渐进的引导,带领学生进入学习的主题之内[1]。生活化的美术课堂,除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之外,还需要教师有意识的强化课堂的生活气息,因而反馈于教师的教学理念趋向于生活化。如何实现教学理念的生活化?不同的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主题,能结合学生群体的实际情况而因地制宜的作出安排。但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社会阅历有限,生活经验不足。为此,在寻找切入点时,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以学生生活而联系教材内容,实现两者的“无缝衔接”。教学《端午节》一课时,笔者在课前让学生们搜集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故事、风俗活动以及自己过节的亲身体会等等资料。上课伊始,学生们兴趣昂扬,有的以照片形式向大家分享了端午节跟随父母去参观龙舟比赛的事迹;有的学生为大家讲述了爱国诗人屈原的生平事迹;还有的学生介绍了家乡端午节的过节风俗等等。在这样活跃的氛围下,学生们参与性极高。由生活而切入的教学,在教学中反映生活,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切实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此外,生活化的教学理念,需要教师在教学理念中把握好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美术教学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以情入境,因境生情,发散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想象力飞跃。但是,如果学生的认知水平不能与教学情境相互关联,难免会出现“产、学”信息失衡,从而降低了生活化教学的顺利开展。

2教学内容更具生活化

在传统的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技”的教学处于最高地位,学生作为学习者,以模仿的角度学习美术的绘画技巧。但是,对于美术之“美”,美术绘画的出发点,美术作品的魅力之处,学生知之甚少,乃至于浑然不觉。为此,处于这样的教学内容之下,学生对美术艺术的感觉感知逐渐消失,不能自身生活体会看待、分析、接触美术,难以获得美术学习的趣味所在,最终失去美术学习的动力与热情。生活化的美术课堂教学,其教学内容应以教材为主,但不能唯教材论。事实上,教材是沟通师生互动的桥梁,而并非美术教学的全部。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分析教材文本,对于脱离于学生现实生活的部分进行减弱,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关的部分则进一步凸显、引申和扩展,实现灵活运用教材的根本目的。初中美术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关联的十分之多。校园内的一花一草,教师内的一人一物,均可以作为创作的对象。笔者在教学‘水粉画相关知识点时,为了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笔者在教学伊始,对学生们说道:“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心目中都会有自己最尊敬的人。今天,我们不上课,老师想听听同学们心目中的人是谁?这位最尊敬的人为什么值得尊敬?他有什么行为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呢?现在,哪位同学先为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心目中最尊敬的人?”笔者说完后,发现学生们有点错愕,接着热烈讨论起来,待同学们讲述之后。笔者总结道:“同学们心目中最尊敬的人,可以通过言语表达,可以通过文字书写,为什么不用水粉画的形式画出来呢?”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们在课后绘画了作品。因为之前有情感因数的渗透,因而学生的作品增添了许多生活气息,作品内容表现的更具有指向性与活力。

3教学手段生活化

古人语:“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处于中心地位,学生围绕教师而开展学习,教师的思维极大主导了学生,从而导致学生的美术学习不能做到与自己的实际情况而相互吻合。生活化的美术课堂,应在教学手段上不拘一格,以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对生活的深入了解。首先,如条件许可,教师应组织学生外出写生。呼吸大自然的新鲜空气,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在阳光下绘画、构思。环境对人体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力,而这一影响力由浅入深,逐渐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之中。初中学生进入青春期,思维活跃而热情洋溢,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接触自然,有利于学生放开怀抱的与美术对话,从而促进学生对生活与美术两者之间的考量,有思考,才能有所得[2]。此外,对于名人故居、文物古迹、博物馆等,应在可行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参观,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对历史人文有所了解,增广见闻,而这也是反馈于生活的有益侧面。其次,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强化学生的动手实践练习,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手工艺品,布置教室,出具黑板报等。这些活动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沟通能力,更能在活动中展现校园生活的点点滴滴,从而为美术学习扩展思路。生活化的美术学习,用心观察生活即能“俯首皆是”,学生们外出郊游时搜集了许多造型奇特的石头,笔者鼓励学生们利用石头进行彩绘,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学生们彩绘出的作品像人脸、大山、枯树、房屋等等。巧妙的构思加上动手实践,不仅变废为宝,更能凸显生活化教学的意义所在。在学生动手实践活动中,评价是激励学生的重要环节。教学评价中,可实現多层次、多维度的评价模式,学生互动、小组评价等,提升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从观察者的角度欣赏、审视作品。最后,课堂教学中应注重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以信息技术能变会动、表现力强的特点,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丰富的特点,强化与现实生活的结合。

4结语

陶行知先生言:“生活即教育。”以生活而施之于教育,从教育中而提升生活,正是教育的真谛所在。美术教学融入生活因素,增强生活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才能切实提高美术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升华。

参考文献:

[1]叶乐. 书法艺术与生活辨思[J]. 文学教育(上), 2015,16

(10):94-95.

[2]于珊. 浅析生活经历与艺术创作的关系[J]. 大观, 2017, 24(1):210-210.

猜你喜欢
初中美术生活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漫生活?阅快乐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生活感悟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略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无厘头生活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