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运动护理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观察

2018-08-27 11:05姜丽丹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14期
关键词:预见性下肢血栓

姜丽丹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河南洛阳 471000

目前,妊娠期高血压在产科临床中比较常见,孕妇在妊娠期间出现血压升高现象,是一种合并妊娠期疾病,孕妇主要伴有抽搐、心力衰竭、昏迷等症状,对母婴健康产生非常大的影响[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能够引起较多并发症,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主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源于孕妇受高血压影响,使得身体中的血流动力学发生异常现象,因而提高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2]。基于此,该院就常规护理措施和预见性运动护理干预措施在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临床中的运用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72例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参与该次研究,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6 例,对照组年龄 18~40 岁,平均(30.1±2.1)岁,孕周32~40 周,平均孕周(36.4±1.4)周;观察组年龄 19~41岁,平均(31.8±1.3)岁,孕周 33~40 周,平均孕周(36.7±1.1)周。上述参与研究的患者均符合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诊断标准,入院期间均未形成下肢静脉血栓,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了子痫、先兆子痫患者,以及沟通障碍患者,同时排除伴有基础性慢性病患者。两组患者上述各项资料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该研究资料可比。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①提供舒适环境: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舒适的住院环境,在住院病房摆放绿色植被,定期为住院病房通风,保持住院病房环境的干净性;②心理护理: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帮助患者认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原因,以及相关的预防治疗措施,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③病情监控:在患者住院期间需要做好并发症预防工作,定期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并根据患者身体情况的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同时防止各种不良反应发生。

观察组采用预见性运动护理干预措施:①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帮助患者深入了解妊娠期高血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原因,同时了解相应的治疗预防措施,护理人员给患者提供医院治疗后身体康复的案例,提高患者治疗信心,以及增加患者对自身妊娠期高血压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意识,提高临床护理配合积极性。②产前运动护理干预:由于患者在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影响下容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因此为了预防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每天坚持适量的运动,进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即指导患者每天做背身运动、伸展脚趾运动、踝关节运动、膝关节运动,每次运动幅度不宜较大,角度保持在30°之内即可,上述动作每次重复练习10次,Tid。此外,护理人员指导患者保持仰卧状,然后将患者的腿抬高于床面10 cm,每天反复练习5次。③产后运动护理干预:护理人员详细告知患者产后运动的好处,同时告知帮助患者树立产褥期运动保健理念,进而鼓励产妇早日下床运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④由于患者在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的影响下容易产生不良心理情绪,因此对产妇的身体康复极为不利,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根据产妇的情况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帮助产妇缓解不良心理情绪,提高患者临床护理配合积极性。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同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2天、第5天的下肢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和峰值速度。

1.4 统计方法

此次研究使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用[n(%)]表示,行χ2检验;血流动力学指标采取(±s)表示,行 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在患者术后第2天、第5天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比较[(±s),cm/s]

表1 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比较[(±s),cm/s]

组别术后第2天下肢股静脉血液平均速度 峰值术后第5天下肢股静脉血液平均速度 峰值对照组(n=36)观察组(n=36)t值P值38.45±4.18 30.35±3.02 9.424 0.000 42.75±6.52 31.95±4.32 8.285 0.000 33.89±4.94 28.11±3.62 5.663 0.000 35.98±2.34 30.01±2.32 10.871 0.000

2.2 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78%(P<0.05)。见表2。

表2 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在妇产科临床中比较常见,主要源于产妇在妊娠期间运动量减少,全身小血管血液循环逐渐受到影响,因此导致血压升高[3]。一般情况下,妊娠患者的小血管发生痉挛,将导致患者出现许多并发症,对母婴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妊娠期高血压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主要源于产妇在分娩后身体中的凝血因子显著增加,导致患者体内的血液高凝状态比较显著,因此患者下肢容易出现静脉栓塞[4-5]。因此,在孕妇怀孕期间需要每天坚持适量运动,能够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在该次治疗研究中,该院对36例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实施预见性运动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预见性运动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帮助患者制定合理的运动方案,帮助患者在产后实施有效的预防下肢静脉血栓锻炼工作。主要源于预见性运动护理干预措施在患者生产前实施,其中健康宣教能够帮助患者清晰认识到坚持运动锻炼的好处,并提高患者的运动意识,提高患者运动主动性,并且也能帮助患者养成运动锻炼的习惯[6-7]。同时下肢主动、被动运动能够促进患者下肢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同时在患者产后实施被动运动,能够有效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当然,在实施预见性运动护理干预措施期间,需要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运动方案,在护理人员指导配合下,完成患者产前、产后的运动[8]。在长期坚持运动的过程中,患者的下肢股静脉的血流平均速度显著提升,患者血液循环现象良好,则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占比下降,有利于患者产后身体康复。

综上所述,在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临床中运用预见性运动护理干预,患者下肢血液的平均流速和峰值速度显著提高,同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下降,值得在产科临床中推广运用。

猜你喜欢
预见性下肢血栓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减少胸腰椎术后腹胀的预见性护理策略及其成效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喉炎患儿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