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熏洗配合早期康复护理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效果

2018-08-27 11:05王永静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14期
关键词:熏洗活动度患肢

王永静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河南洛阳 471000

临床对于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一般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展开治疗,该治疗方法对膝关节损伤患者的效果显著,对膝关节的畸形矫正,增强膝功能具有良好效果[1]。但是术后患者极易出现一些并发症,且康复锻炼对术后恢复效果有着密切联系,因此,为了促进患者膝关节的康复,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十分有必要。该文通过选取该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90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就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中应用中药熏洗配合早期康复护理对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展开分析,以此为临床治疗提供一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文选取该院收治的90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其中对照组男患者22例,女患者23例,年龄为55~78 岁,平均年龄(64.24±3.41)岁,病程 4~7 年,平均病程(5.7±2.3)年;观察组男患者21例,女患者24例,年龄为 56~79 岁,平均年龄(65.36±2.34)岁,病程 4~7年,平均病程(5.8±2.4)年。经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可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较高。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将早期常规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对照组患者护理中,具体内容包括:①手术结束返回病床后,护理人员帮助患者将患肢抬高,其目的是为了达到静脉回流的效果,使患肢的肿胀现象有所减轻,或给予患者患肢冰敷;为了预防深静脉血栓,麻醉消退之后应指导患者展开足背伸趾屈功能锻炼,需要注意根据患者耐受疼痛与疲劳程度进行适当的锻炼,5 min/次,4~6次/d,需遵循循序渐进的锻炼原则,每1~2 d增加10°[2]。②术后第1天对患者股四头肌舒缩锻炼进行指导,3 次/d,15~20 min/次,需坚持锻炼到出院。③术后24~48 h将引流管拔出,指导患者进行被动膝关节活动,最初的活动量为0°~30°,逐渐增加到90°~120°,30 min/次,2 次/d,每次结束活动后进行 30 min的患膝冰敷。术后5~7 d,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展开20 min/次、3次/d的膝关节主动屈伸锻炼,坚持锻炼到出院[3]。④心理干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由于疼痛会出现一些负面情况,比如,焦虑、烦躁等,这时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内心想法,并给予其有效心理疏导干预;对患者讲解疼痛相关的知识,包括疼痛的认识、疼痛评估方法、止痛方法等,以此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缓解,让患者以乐观的心态面对治疗,以此为提高治疗依从性奠定基础[4]。⑤术前疼痛宣教:术后疼痛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其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情绪,造成患者痛苦不安,且对患者术后恢复效果带来不良影响,因此,患者入院后应对患者说明保护性镇痛能达到无痛的效果,并向患者讲解这一方面的相关知识,以此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中药熏洗,从术后第2天开始实施。中药外洗方是由医院自拟而成,由150 g威灵仙、宽筋藤,50 g黄柏、姜黄组成。在专用的足浴桶内放入4 000~5 000 mL药液,药液温度为40~50℃为宜,患者端坐在床沿,将患肢放入桶内浸泡,浸泡的位置应达到小腿中上部;并对患肢膝关节以下肢体采用毛巾蘸药液热敷,拆线之后可将膝关节以上进行浸泡热敷[5]。在熏洗过程中对患肢小腿肌肉进行按摩,遵循由远心端向近心端的方式进行反复推揉,熏洗时间为30 min,2次/d。结束熏洗之后,帮助患者进行被动的膝关节伸、曲活动,每次持续时间为3~5 s,需注意在这个过程中的力度适中,随后在休息患膝时给予局部按摩数秒[6]。中药熏洗为早晚各1次,1个疗程为7 d,共治疗1~2个疗程。

1.3 疗效观察

1.3.1 疼痛评价指标 术后第1、3、5、7天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两组患者术后患肢静息时和活动时的疼痛情况,按照疼痛程度分为4个部分:无疼痛0分,轻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 7~10分。

1.3.2 术后膝关节活动度 术后第3、7、14天分别对患者关节屈伸活动范围进行测量,目的是了解关节屈伸活动度。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所得的相关数据均通过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则通过(±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静息疼痛评分比较

通过比较可知,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静息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3、5、7天静息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静息疼痛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术后静息疼痛评分比较[(±s),分]

组别 第1天 第3天 第5天 第7天对照组(n=45)观察组(n=45)t值P值6.55±0.50 6.51±0.43 0.407>0.05 6.26±0.28 5.14±0.14 24.000<0.05 5.34±0.62 4.33±0.52 8.372<0.05 4.26±0.24 2.18±0.31 35.590<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活动疼痛评分

通过比较可知,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活动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 3、5、7天活动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活动疼痛评分[(±s),分]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活动疼痛评分[(±s),分]

组别 第1天 第3天 第5天 第7天对照组(n=45)观察组(n=45)t值P值7.24±0.62 7.28±0.63 0.303>0.05 6.41±0.54 5.32±0.26 12.200 0<0.05 6.21±0.55 4.33±0.12 22.402<0.05 4.48±0.36 2.36±0.25 32.447<0.05

2.3 两组患者膝关节主动活动度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膝关节主动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 7、14 天,观察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筋骨脉络会受损,给患肢血液运行带来不良影响,极易出现血瘀阻滞脉络的现象,将给治疗效果及肢体活动的恢复带来不良影响。因此,为了促进患者膝关节的康复,给予患者有效的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对十分有必要,该研究在此基础上配合中药熏洗,其能有效发挥祛瘀活血的功效,对改善患肢血管扩张,促进患肢的恢复发挥重要作用。熏洗之后,给予患肢适当的按摩,能够使关节周围的血液循环达到良好效果,对提高关节活动度有着重要作用。

表3 两组患者膝关节主动活动度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膝关节主动活动度比较[(±s),°]

组别 第3天 第7天 第14天对照组(n=45)观察组(n=45)t值P值70.23±8.34 72.26±10.21 1.033>0.05 76.31±8.24 85.25±8.16 5.171<0.05 84.13±9.15 100.20±10.32 7.820<0.05

该文主要对该院90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展开研究,通过分析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术后静息疼痛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患者第1天术后活动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3、5、7天活动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另外,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膝关节主动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 7、14 天,观察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因此,给予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药熏洗配合早期康复护理,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其对改善患者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术后疼痛以及膝关节活动度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对促进患者膝关节术后康复奠定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中药熏洗配合早期康复护理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尤其在术后静息及运动时的疼痛缓解有着良好效果,能够有助于促进患者膝关节的康复,因此,该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熏洗活动度患肢
基于TCA循环关键酶测定研究督灸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关节活动度的疗效及机制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能量多普勒评价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价值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8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
退黄熏洗方药浴预防新生儿黄疸60例
混合痔术后熏洗方坐浴与中医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