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核心素养的化学实验试题:评析、趋势及建议
——基于2018年福建省质检理综试题的思考

2018-09-01 03:27蔡宣步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8期
关键词:标准溶液命题情景

蔡宣步 陈 思

(1.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福建 福州 350007;2.福建师范大学平潭附属中学,福建 平潭 350400)

为了紧跟高中新课改的步伐,高考试题的命制方向也会更加侧重与实际生产、生活情境的联系,力求反映化学学科的实际应用价值,同时达到重点考查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为此,教育部考试中心提出了“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命题体系。[1]作为高考前级别最高的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考试(简称“省质检”)也在命题上尽可能地向全国统一高考学习和看齐。2018年福建省质检理综试卷第26题是典型的化学实验试题,该试题一改往常的课本实验,将考生置身于创设的新情景中,对考核的内容进行新的“包装”。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能够进行知识的迁移,而且思维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扩散,达到一定的思维深度。为此,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也要进行相应的转变。[2]本文试图通过分析2018年福建省质检理综试卷第26题,分析高考化学实验题的命题趋势和特点,并就高考化学实验题的备考和教学给出一些建议。

一、2018年福建省质检理综试卷第26题原题

检测明矾样品(含砷酸盐)中的砷含量是否超标,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夹持装置已略去)。

【实验 1】配制砷标准溶液

① 取 0.132g As2O3,用NaOH 溶液完全溶解后,配制成1L Na3AsO3溶液(此溶液1mL相当于0.10mg砷);

②取一定量上述溶液,配制1L含砷量为1mg·L-1的砷标准溶液。

(1)步骤①中,必须使用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②需取用步骤①中 Na3AsO3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mL。

【实验 2】制备砷标准对照液

①往A瓶中加入2.00 mL 砷标准溶液,再依次加入一定量的盐酸、KI 试液和 SnCl2溶液,室温放置10min,使砷元素全部转化为 H3AsO3。

(2)乙酸铅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完成生成砷化氢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Zn +__________ H3AsO3+ _________ H+==___( )+ ___________ Zn2++ ___________( )

(4)控制 A 瓶中反应温度的方法是_________;反应中,A 瓶有较多氢气产生,氢气除了搅拌作用外,还具有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B 管右侧末端导管口径不能过大(一般为1mm),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 3】判断样品中砷含量是否超标

称取 a g 明矾样品替代【实验 2】①中“2.00 mL砷标准溶液”,重复【实验 2】后续操作。将实验所得液体与砷标准对照液比对,若所得液体的颜色浅,说明该样品含砷量未超标,反之则超标。

(6)国标规定砷限量为百万分之二(质量分数),则 a 的值为_________________ 。

二、试题命制具体评析

1.素材令人耳目一新,立意深远

该实验的素材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活饮用水标准分析法”。实验过程是将古氏试砷法和现代化学分析技术相互结合使用,以此来测定样品中砷的含量是不是存在超标的情况。该实验试题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实验装置简单,考生似乎很难从中获取信息,以至于大部分信息只能通过文字描述获得。这样一来,需要考生具有较好的信息提取、加工与整合的能力。

在高中课程改革推动下,作为选拔性的考试,纯知识性考查的比例越来越少,而能力性测试的比例越来越多。该题的命题模式正是符合新课改下侧重能力性考核要求的试题:试题创设相关情景,并且在整个情景中贯穿实际问题的解决,这是学科能力的应用体现,更是对考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全面检测。

2.命题风格与高考化学一脉相承

第26题基于对学科能力和核心素养的考查,创设了相关的试题情景:配制砷标准溶液、制备砷标准对照液以及判断样品中砷含量是否超标,并且设置了有意义的实际问题,试图将化学知识与实际情景贯彻到整个问题解决中。使考生对化学实验由陌生走向熟悉,由定性分析走向定量分析,以此达到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测试。学科能力与核心素养的考核情况具体分布见表1。

表1 学科能力与核心素养的考核情况具体分布

该题与2017年全国I卷26题实验题(凯氏定氮法)的风格较为一致,比如都考察了实验中某个装置的作用,实验操作以及实验计算。

三、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命题趋势、特点及复习建议

1.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命题趋势

2018年3月3日,《中国教育报》刊发了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题为《牢记立德树人使命 写好教育考试奋进之笔》的文章。该文章的核心思想与十九大精神十分吻合:用党的十九大精神统领高考命题工作,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为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坚持”和“四个服务”的思想,高考命题总的方向同样要贯彻“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尤其是化学实验题的考查,务必会把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考核放在首位。[3]由此笔者对高考化学实验题的命题趋势作如下总结:首先,高考实验命题注重知识的基础性;其次,高考实验题命题注重选材的真实、有意义性;再次,高考实验题命题注重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最后,高考实验题命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

2.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命题特点及复习建议

(1)突出对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核

即使是新情景下创设的陌生实验题,其中也必然包含着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备考时要狠抓核心考点。如: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有哪些方法,且掌握各方法的实验要点;常见气体的制取方法与相应的装置有哪些;各种气体该如何净化、干燥和收集;对于有毒或污染性的气体的尾气吸收该如何操作;获得的沉淀该如何洗涤,如何证明沉淀是否洗涤干净。

(2)突出对获取、整合信息能力的考核

在信息迅速发展的今天,每个人每天都会被各种各样的信息冲击着,这就要求我们具有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对于选拔性考试也是如此,在试题中往往创设一系列新情景,将要考核的内容有机地贯彻于其中。面对重新包装的考核“知识点”,考生难免会有心理压力,不知所措。为了在考试中可以做到临危不乱,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对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学生自己也要有意识地去锻炼自己。

(3)突出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核

近年的试题创设的情景往往与生产生活相结合,以此彰显化学与技术、环境、社会和科学等领域都存在着密切联系,彼此之间是息息相关的。为此,在高三复习教学,应该注意以下问题:首先,改变传统误区,认为化学就是有毒、有危害的代名词,只与环境污染、爆炸、添加剂等有关;其次,教学不能仅停留在纯知识的相互传递,而要越发重视锻炼学生的学科能力;再次,训练学生的化学实验思维能力,扩散思维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规范答题能力,在平日学习中学生要准确掌握教材上每个实验的要点以及实验方案的设计。

猜你喜欢
标准溶液命题情景
情景交际
碘标准溶液的均匀性、稳定性及不确定度研究
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
楼梯间 要小心
Portal vein embolization for induction of selective hepatic hypertrophy prior to major hepatectomy: rationale, techniques, outcomes and future directions
标准溶液配制及使用中容易忽略的问题
EDTA标准溶液标定影响因素探讨
把美留在心里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