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ELDRAW中贝塞尔工具绘制曲线的教学实践

2018-09-03 07:41李奕欣
广西教育·B版 2018年5期

李奕欣

【摘 要】本文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讲解 CORELDRAW X4 贝塞尔工具的使用方法,为简报、彩页、手册、产品包装、标识及其他设计所大量运用的曲线绘图方法提供参考。

【关键词】CORELDRAW X4 贝塞尔工具 路径 锚点 调节点 调节句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5B-0112-02

CORELDRAW 是一款好的矢量图设计软件,其中的 CORELDRAW X4 是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设计类工具软件,这个工具软件应用领域涉及简报、彩页、手册、产品包装、标识及其他的设计。这些设计势必大量运用曲线绘图工具,而贝塞尔工具作为一款路径工具能很好地帮助用户画曲线这项工作。其操作简易,初学者很容易掌握其工作原理及操作技巧。本文通过几个教学案例,由简到难,循序渐进,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一、贝塞尔工具的基本组成及操作方式

贝塞尔工具与 PHOTOSHOP 中的钢笔工具一样,同属于路径操作,因此,贝塞尔工具的基本组成元素分别是:锚点、调节点、调节句柄。

(一)贝塞尔工具的基本组成。锚点:路径的核心,由其确定路径的走向,呈蓝色实心方形处于编辑状态,白色空心方形处于未被编辑(选择)状态。

调节句柄:位于锚点的两端,左右展开,呈虚线状态,句柄越短,曲线的弯曲程度越小,弧度平缓,反之则弯曲程度越大,弧度越陡。

调节点:位于句柄的顶端,呈蓝色实心箭头状。调节点的位置决定路径下一步的发展趋势,通俗来说,它在哪里,路径去哪里。

(二)贝塞尔工具的操作方式。当贝塞尔工具处于被选择状态,只要中途没有切换到其他工具或是操作,则路径的绘制不间断。因此整个操作过程由单击鼠标,确定第一个锚点作为起点,中途不间断操作,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第二、第三……锚点的位置,直到切换工具完成完整路径的绘制。

1.锚点的操作:鼠标直接单击确定。

2.调节句柄的操作:由调节点决定句柄的方位、长短等。

3.调节点的操作:用鼠标选择调节点进行调节,一般情况下,在调节过程中,两个调节句柄是同时移动的,步调一致,长度一致,只是方向相对,只有借助 ALT 键或是修改相应设置后,调节句柄的长短和步调才会不同步。

二、贝塞尔工具绘制路径的两种方式

(一)贝塞尔工具绘制直线。选中贝塞尔工具,鼠标在工作界面连续单击两次,即可绘制直线段;配合使用 SHIFT(上档键),则可以绘制出水平(垂直)线段或是 45 度倾斜线段。在绘制的过程中,智能参考线随时提醒用户绘制的是水平(垂直)线段还是 45 度倾斜线段。

用路径工具绘制曲线,在多年的教学中被中职学生认为是最难掌握的一项技能。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没有理解工作原理,也没有掌握绘制的精髓。在笔者接触的大量教学案例中,学生掌握不好绘制曲线方法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1.错误认为绘制曲线使用的锚点越多越好越精细。

2.缺少美术绘画常识,忽视前期采用直线打稿的方式。

3.对锚点、调节句柄及调节点三者之间的关系理解不到位,忽视理论基础。

那么,如何掌握贝塞尔工具绘制曲线的方法呢?“磨刀不误砍柴工”,将以上三个问题解决好,即可以轻松绘制出理想的曲线。

(二)贝塞尔工具绘制曲线。1.两点决定一条曲(直)线。锚点越多,越容易成为调节曲线的绊脚石。两个锚点即可以确定一条曲线。根据调节句柄的方向,可将曲线分为 C 型和 S 型,C 型曲线的特点是调节句柄方向一致,S 型曲线则是调节句柄方向不一致,两者之间可以随时转换。在笔者接触的大量绘制曲线的教学案例中,绝大多数复杂曲线均是由若干 C 型和 S 型曲线段组成,因此,只要掌握两者的绘制及调整原理,则事倍功半。

2.用直线段打线稿,是绘图的基础。线稿作画是绘图的基础,简单的线条(这里单指直线段)勾勒出图形的形状、大小等基本信息,这些基本信息包含很多内容,一是确定锚点的位置;二是确定调节点的方位,即确定是 C 型还是 S 型曲线;三是确定调节句柄的长短。

3.锚点、调节句柄和调节点三者相辅相成。锚点决定位置,调节句柄决定弯曲程度,调节点决定弯曲的方向。

用 CORELDRAW X4 绘制曲线,需要形状工具辅助,因此还需要掌握形状工具中的几个常用功能命令(如表 1,见下页)。

尖突点:锚点左右两端的线段均为曲线,但呈现的图形类似牛角,在操作过程中左右调节句柄可以单独操作,句柄长短不一致,步调不一致。平滑不对称点:锚点左右两端的线段均为曲线,呈现的图形类似不规则的圆弧,当用户调节句柄的长短时,步调不相同,当用户调节句柄的方位时,步调相同。平滑对称点:锚点左右两端的线段均为曲线,呈现的图形是规则的圆弧,調节句柄的长短、步调一致。

三、绘制曲线教学案例

(一)绘制心形。案例分析:以往的路径教学中多采用锚点结合 SHIFT 键完成,这个操作对于初学者来说需要掌握一定的操作技巧。本次案例,笔者采用上述教学分析步骤完成心形的绘制。

1.根据图形的实际情况,确定线稿。将心形的所有曲线绷直后,可以得到一个等腰三角形,为了方便操作,借助参考线、网格等工具,可确定水平(垂直)方向,使中心点对齐。

2.确定锚点数目,少而精。作为一个闭合的等腰三角形,原则上需要 4 个锚点(最后 1 个锚点起闭合作用),考虑到心形的实际情况,需要在底边的中心位置添加一个锚点,因此,实际需要 5 个锚点,其中 4 个锚点位于底边,一个锚点位于三角形顶角。

3.分别确定尖突点、平滑不对称点、平滑对称点。心形的两个中心位置,即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和底边中心点均为尖突点。

操作步骤:

(1)用贝塞尔工具和参考线确定 5 个锚点的位置,形成一个闭合的等腰三角形;

(2)切换到形状工具,借助向下方向键,将底边中心锚点垂直下移;

(3)选择所有锚点,将它们全部转换为曲线点。

注意事项:心形的绘制只需要两个平滑不对称点,为什么需要将所有锚点转换为曲线?只转换部分锚点,意味着剩余锚点均为直线点,直线点是无法打开调节句柄,最终导致无法完成曲线操作,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先将所有直线段转换为曲线段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否则无法打开调节句柄。

4.根据“两点确定一条曲(直)线”的原理,由两个 C 型曲线段组成心形,因此将底角两个锚点删除,此时在工作界面直接形成一个类似心形的图形。

5.调节剩余锚点的调节点方向及位置得到最终效果图。

(二)绘制绿叶。案例分析:本教学案例涉及 C 型和 S 型曲线的绘制。

1.根据叶片的基本形状确定线稿及锚点数量。在绘制线稿时,可以适当借助多个锚点,用锚点确定路径的发展方向。本案例共使用 9 个锚点。基本上每个定位点有一个锚点,遵循锚点少而精的原则。

2.确定曲线类别。组成叶片的两个曲线段,分别为 C 型(调节句柄方向一致)和 S 型(调节句柄方向不一致)。

操作步骤:

(1)用贝塞尔工具和参考线确定 9 个锚点的位置,形成一个闭合路径,此时,叶子的基本形状也已显现;

(2)切换到形状工具,将所有锚点全部转换为曲线点;

(3)删除多余锚点,并调节其他锚点的调节点绘制成最终效果图。

四、绘制曲线的教学实践心得

(一)扭转学生先入为主的绘图习惯是打开新方式的关键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遇到最多也是最为关键的问题是,学生前期养成的绘图定势,没有线稿,信手拈来,却事倍功半。因此,让学生接受、认同打线稿是掌握贝塞尔工具(同类路径工具)的第一步。前期工作就是通过案例的演示及学生自主练习使之形成新的绘图习惯,一旦养成好的习惯,则能很好地推进后期对贝塞尔工具的掌握。

(二)摒弃锚点越多越好的陈旧观念。学生之所以用很多锚点绘图,是受到 PHOTOSHOP 中套索工具的影响,套索工具有智能识别功能,在勾图中形成多个节点,其原理就是借助多个节点更具体地完成图形的勾勒,这一操作成为很多学生在使用贝塞尔工具的绊脚石。因此,本人通过几个简单案例,用比较的方式,让学生深刻了解锚点数量对图形绘制的影响程度,同时巩固“两点确定一条曲(直)线”原理的运用。然而,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当他们遇到无法调节的曲线时,仍会思维定势地采取多锚点的方式解決问题,因此,要加强练习,慢慢影响学生的思维模式。

(三)学会分析、判断是学习的基本功。缺乏分析、判断是学生学习的短板,与其花费时间不得章法地绘制,还不如静心分析图形。采用笔者上述的绘制方法和思维模式的学生,其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高,所谓“谋定而后动”。

【参考文献】

[1]王小敏.如何使用 Illustrator 软件中的钢笔工具[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7)

(责编 卢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