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养成自我管理行为的对策

2018-09-03 03:31苏志华
儿童大世界·家庭教育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自我管理

苏志华

摘要:习惯是一种主动自觉的倾向,良好的习惯是有意识训练的结果。在班主任的引导下,通过班委会的自主管理和学生们的自我管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能力,规范学生的学习和自我管理行为,使之形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成为自身习惯的主人。同时结合科学的评价机制,使学生良好行为水平得到正确的评价,从而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成为有用之才。

关键词:良好行为 自我管理 习惯评价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好的习惯具体表现在好的行为上。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总是要伴随一定的行为,当某种行为反复出现,达到一种自动的程度,也就形成了习惯。好的行为不断重复就会产生好的习惯,不好的行为反复出现则养成不良的习惯,所以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学生的自我管理密切相关。学生的行为习惯又是学生的某些学习行为经过不断重复而达到的一种自动行为。目前,很多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被动状态。而长期被管理,往往会形成一些不良的习惯,逃避艰苦的学习和班级工作,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良好的习惯是有意识训练的结果,规范学生的自我管理行为,使之形成一种良好的自我管理习惯。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从而使学生摆脱学习上的被动状态,成为自我管理行为的主人。

一、学生“管”学生,更具针对性

我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以充分调动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为前提,以教给学生自我管理的方法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自我提高为核心,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班级的主人,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操作、观察、思考、质疑、讨论、评价等,使学生逐步形成较强的自我管理的意识,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

在我的班级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每人有自己负责的一个领域,每人的领域内又有自己的好帮手,他们就是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纪律委员、生活委员……一直到小组长,各司其职,认真负责。在班级成立之初,经过学生们的推荐和我的考察之后,我首先选定班长,让他负责班级管理工作,遇到问题时帮他想办法,定措施,班委们自主的定期召开班会,自行商讨解决班级内事务。我只召开班委会,班委会上班委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出谋划策。不到一个月,班长的威信就树立起来了,班委的威信也树立起来了,形成了班级内“事事有人做、事事有负责”的良好局面。当然也有突发情况出现的,例如2011年我接手了一个“麻烦班”,这个班的孩子们大多是进城务工子女或父母外出打工的孩子们,他们的优点是生活自理能力很强,但也都很有“主意”,很自我,不服约束,不遵守校规校纪。恰巧这个班是个看似柔弱的女班长,一个叫洋洋的孩子因为不服约束,要动手打班长,被我及时发现并制止。我没有直接处理,而是鼓励班长自己解决问题。班长把他叫到教室外面,给他“摆事实,讲道理”,终于说服了他,不但使这次事件得到平息,而且树立了班长的威信,班里其他同学也不敢再小看班长了。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一个良好的自我管理方法,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保证,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班委们可以从自我管理中领悟方法,进行方法交流,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氛围。

二、自己“管”自己,和谐又积极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使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让他们体验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给予学生一定的主动权和自主权,为他们提供较多的选择机会,使学生真正参与到班级管理之中。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教育一一财富蕴藏其中》指出,学会合作是面向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在感受和参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流畅、和谐、默契、尊重、信任的班级环境,对于形成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班级管理水平,都会起到积极作用。

在实际工作中,我一方面强化班委的重要性,一方面又弱化班委职能。我设立值日班长,班级内所有成员轮流担任,班委只是监督管理,既减轻了班委的负担,又让每一个班级成员体会到班级管理的不易,每人一天,既有新鲜感,又不太困难。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办法总比问题多,每个人在自己的值日内都在想办法。如何对付迟到的学生,如何对付不做卫生的学生,如何对付上课说话不交作业的学生……办法多得不胜枚数,好多办法都是更贴近学生们的生活,效果很好,学生们也心甘情愿地接受“自我惩罚”。比如“罚”跑步这一招就是学生们自己的主意,一个学期下来,有个家长给我打电话,询问我在学校对他的孩子用了什么妙招,让他的孩子勤快多了,关键是回家后吃的饭也多了一倍,家长再也不担心孩子原来瘦弱的身体了。这就是自我管理的好处,学生们永远比老师知道自己最“怕”哪一招,学生们永远比老师知道自己最需要提高哪一项,学生们不会因为惩罚措施不切实际而不能发挥效果,也不会因为惩罚措施不切实际而恶化同学关系。我们班级内同学关系越来越和谐,同学们也越来越积极地投入到班级管理中来,积极地为班级荣誉而努力。

三、评价紧跟管理,习惯逐步养成

在实施班级自主管理之后,合理的管理评价机制是至关重要的。建立班级学生行为档案和新的等级评价制度,对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出的各种行为根据一定的标准做出恰当的评价,可以让学生知道哪些行为是有利于学习的,哪些行为对学习是不利的,从而在行为上做出努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经常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评价,但是评价本身并不是目的,评价是为了学生终身的发展。班主任在学生心中的形象是崇高的、神圣的,对学生来讲,这一点尤为明显。由于年龄特点,使得班主任的话对他们来说显得格外重要,特别是班主任的态度,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有时会给孩子的一生都留下深刻的印象,从某种意义上说,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我的班级是快乐积极的一个团体,我们的口号是“没有不可能的事”。在班级的文化墙上,有一个光荣榜,每一次成绩的取得都会出现在光荣榜上,光荣榜上有每一个人的名字,每一个人后面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个小红旗:有上课积极回答问题的,有考试成绩进步的,有遵守纪律的,有搞好卫生的,有参加诗朗诵的,有参加象棋比赛的……荣誉不论大小,“英雄”不问出处,学生们可以在任何一个领域表现自己。我们班因为班级公物在一整年内没有一件损坏而受到学校领导表扬,我把这一消息告诉学生们,他们为此骄傲了好长时间。我通过各种活动来丰富学生们的课余文化生活,有语文老师参加的诗歌朗诵会、有数学老师出题的趣味数学小竞赛、辩论会、五子棋大赛……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生活不仅仅只有课堂上学习,还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无穷的动力,鼓舞了他们积极向上的勇气。正确的鼓励和评价,能够满足学生自尊的需要,引起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促进学生将内在的需求外化为积极的行动。我班的学习成绩也因为班级的团结进步而稳步提升,在纪律卫生方面我班屡次获得流动红旗。总之,学生行为水平的进步必然带来学习上的进步,而行为水平看得见,学生可以通过具体的行为措施去努力,积极参与,就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只要班主任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明确要求,就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简言之,优化学生的自我管理行为,培养自主管理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必须进一步学习、实践、探索、深化。我们坚信,只要大家一起努力,就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收获。

(责任编辑:晓角)

猜你喜欢
自我管理
农村初中寄宿生管理中学生自我管理策略初探
班级管理与健康人格的养成
90后中职生自我管理的对策分析初探
关于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探究
试论学生自我管理的实施及价值
试论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
新形式下研究生会在研究生自我管理模式中导向作用的实践与探索
基于激励机制下销售人员业务能力提高的理论分析
基于激励机制下销售人员业务能力提高的理论分析
信管专业生产实习过程自我管理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