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浪潮下的传统绘画
——西安美术学院2018届毕业展

2018-09-05 02:26刘西洁LiuXijie
当代美术家 2018年4期
关键词:美院中国画毕业

刘西洁 Liu Xijie

1胡昕一天80cm×160cm指导老师:刘西洁 、王兴华 、任钊

当代美术家(以下简称“当”):请您介绍一下今年西安美术学院毕业季的展览情况。

刘西洁(以下简称“刘”):西安美院已经连续四年以“开放的西美”为主题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每年毕业展都是面向社会,全面开放。毕业展按硕士、博士、本科依次展出。今年的本科毕业展我们有两个展区同时进行。国、油、版、雕等专业在学院内美术馆展出,公共艺术、影视动画与服装设计等专业在西安美术馆展览,这也充分体现了西安美院“开放的西美”这个展览主题。毕业展呈现了同学们四年的学习成果,反映了同学们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思考。这些作品面貌丰富、形式多样,是同学们对艺术语言的探索和创新。

当:您认为今年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毕业作品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对于国画系的教育机制,学校是否有措施(例如艺术工作室、与社会层面合作的一些机构)让他们能够学有所用,获得实践性经验进而更好地和以后的社会工作接轨?

刘:中国画专业是我们学校的重点学科,所以在人才培养和教学方面很受重视。2014年我们新增了书法专业,今年也有了首届的毕业生。我们知道每个学院因为它的历史、地域不同,办学宗旨也各有不同。西安美院与新中国同龄,我们有“四大传统”,是以直面生活为指导进行艺术创作与教学,所以在艺术观念、艺术语言的表达上就有了要求,即关注现代社会的发展,关注当下艺术多元化的形态。所以学生作品中有年轻人的活力朝气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今年的毕业作品,总体来说在艺术语言运用上和表现形式上较往年更加的丰富。学院对研究生的要求是“一人一品”,所以在艺术风格的个体语言探索上,研究生这个层面还是比较突显的。

与社会接轨的教育机制我们是从多方位来介入的。目前有两个路径已经十分成熟。一是每年的下乡实习和文化考察,这是让学生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感受不同地域文化的一个课程。学生在文化发展的认知层面上不断地去写生,深入生活,了解历史,了解社会。其二是我们现在跟社会上的文化艺术公司,包括一些企业也建立了合作,给学生提供介入社会的机会。比如今年,西安美院在汉中建立了一个创新创业基地,与文化公司共同协作学生积极来参与,逐渐和社会接轨。另外,还同一个企业赞助的“国际书画研究院”合作,他们有大量的中国传统书画收藏,目前也在积极地跟国画系的学生、老师进行互动。今年已经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每一年定期做一些有关书法、绘画方面的展览。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还会给学生一些资助,也会组织一些写生活动,以此让同学们更加积极深入接触社会。

当:您觉得硕士生和本科生的毕业作品的特点和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他们的区别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刘:因为硕士和本科的培养层次不同,要求也不同。对于本科学生来说是通过毕业创作课来呈现自己大学四年所学到的专业技能和艺术理念。同学们的毕业创作需要一年时间来完成,首先外出实习考察,然后是创作构图,后期是调整、制作、完成。在创作的要求上,一个是形式与语言,一个是基本技能,再就是作品所呈现的主题。当然这个主题非常尊重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对艺术语言的运用,我们希望学生能够把大学四年所学的专业技能很好地运用到创作当中,毕业创作至少要完成一幅或是一组完整的作品。国画系近几年的本科毕业创作,主要是指导教师个人负责任制,或几位老师为一个导师组,负责毕业班的创作。研究生跟本科生相比则是完全不同的教学模式,导师是一对一的辅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创作完成一组主题、形式语言相统一的完整作品,并且作品要和研究生阶段所研究的本学科内的艺术方向和所学的理论知识相关,在创作中要有个人艺术风格、面貌和形式语言的探索。

2卓煜自知220cm× 226cm指导老师:刘西洁 、王兴华 、任钊

当:不知您是否有发现现在毕业展的大多数作品都稍显凝重,并且越来越注重意识流的表达,您认为这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

刘:我觉得这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不断地发展,在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不同程度会出现一些令人深思的正、负面的社会现象。对于凝重感觉的出现,可以从两个层面分析。一是中国画本身就背负着巨大的文化发展的任务;二是新文化运动以前中国的艺术很少有这方面体现,这种现象和受新文化运动影响,如同蒋兆和的《流民图》,都是对现代社会的改变作出的真实反映,这恰恰说明了同学们是在更加深入地观察生活、关注社会。但是在艺术创作上,我们还是希望学生能从艺术的本体出发,在审美上尽可能符合美育的基本审美要求。因为本科教育,还是一个学习积累的阶段,还没有完全进入一个艺术创作的状态,过早介入一些不成熟的艺术思想并不是件好事。有些学生的作品虽然会凸显出一些凝重的、意识流的东西,但作为老师,我们会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师生间相互作用,这样,学生以后进入社会再进行艺术创作就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

当:中国画是中国的传统画种,所以继承传统这方面在当代青年艺术家的作品中都有很好的体现,但是在中国画再创造这方面,青年艺术家们似乎比较迷茫。请您给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刘:新文化运动以后,中国画面临的境况实际上跟我们今天讨论的问题是一模一样。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国门开放,走出去的人越来越多,引进西方的东西也越来越多。起初,我们面对一个新的形态都会比较积极的接纳。但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寻找本民族艺术文化自身存在价值的重要意义。在整个社会的进程当中,文化进程完全按照西方的方法论是不可能的,因为东方的思维方式和西方是不一样的。西方建立起来的介入社会、个体之间的运行轨迹和中国是不一样的,所以产生的事物形态也不一样。近年来国内外的信息交流十分便捷,这就导致了很多的艺术思想、创作方法的直接嫁接,这样不利于学生对艺术的探索和寻求自身的艺术价值。中国画发展到当代,应该用比较的方式去借鉴,更多的让人们看到这个传承下来的民族文化的价值意义。在继承方面,我们应该汲取、传承更有利于当今社会的新文明发展进程中所需要的部分,在这个反复推进过程中形成一个更加多元的一个艺术形态。现代绘画里同样会有传统形态的笔墨材料的运用、传统的技术运用。但是我们需要植入新的艺术观念,因为新观念的介入,新技术的运用,所表现出来的形式、观念更加符合现代社会人的审美观,也更加符合现代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我的观点就是现代艺术一定要介入到公共艺术里面去,就算是所谓的具有私密性的文人画,百年之后也成为了公共市场化的东西,它也消解了它最原始的文人的精神指向,这就是一个艺术进程。实际上中国现阶段的整个文化艺术应该是进入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阶段,只不过在这个时代里良莠不齐,还需要整个大众审美的提高。无论是艺术家也好、美术工作者也好,还是美院的学生,最基本的文化素质的提升是艺术家在这方面需要做的,也包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修养。

3朱闯世逝180cm×180cm指导老师:赵晓荣、李云集、刘丹、王珊、杜道伟、赵拟

当:对于即将毕业的美术院校学子,您有没有什么话想对即将跨入社会的他们讲。

刘: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大融合体,对于艺术类院校毕业的同学们,一定要在社会的浪潮中保持初心,跟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对于同学们,我的希冀是:第一,既然进了美术学院,就要对自己严格要求,认真学习,汲取知识,拓展思维;第二,必须对自己的专业有比较精确的掌握,在社会中寻找好自己的定位;第三,就是要有全面文化修养。既然我们是文化行业的一份子,是艺术创造、传播中的一员,那就一定要保持自己的职业操守,不断提高自身艺术素养。希望我们的大学生通过艺术的学习能够塑造一个完美的艺术人生。

猜你喜欢
美院中国画毕业
中国画
我们今天毕业了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桑坤利作品选登
乐志婷作品
毕业季
用务实的态度、创新的方式推动高职院校教育事业发展
张建霖
毕业了,能否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