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法治新闻专业高度的“三重境界”

2018-09-05 03:17王新宇
新闻世界 2018年9期
关键词:境界民主法治

王新宇

【摘 要】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曾提出经典的“三重境界”理论,把三句言情美文引申为人生奋斗、治学为文等哲学高度。新闻亦然,作为新闻大家庭成员之一的法治新闻,也因其法治本位和特殊的价值追求呈现出不同的境界。本文拟在一般意义法治题材新闻的基础之上,提出升华法治新闻的“三重境界”,探索提升法治新闻专业高度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法治新闻;专业特色;境界

一、深入挖掘新闻事件背后的法律含量

法治新闻是指社会生活各方面新近发生的,与民主法治相联系的事实的报道。可以说,一个国家的法治新闻发展史,就是这个国家民主法治进步的全景记录。改革开放走过40周年,我国民主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不仅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而且依法治國成为治国理政的战略选择,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国家机关还是团体、公民个人,尊法学法用法守法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思维方式。这些都在法治新闻报道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总览40年法治新闻报道,民主法治建设的脉络清晰可见。民主法治建设的生动实践与法治新闻报道,两者相互促进,共同见证了改革开放40周年我国民主法治建设铿锵步履与辉煌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成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不受到法律的规制和指引。一桩新闻事件发生后,如果以法治的眼光审视,其背后必然会有法律元素的存在。能否找到这隐藏在纷繁复杂新闻事件背后的法律元素,关键在于报道者有没有一双敏锐的“法眼”。2005年,我省举办省直新闻单位现场大练兵活动,集中采访合肥市包河区大圩镇,不设主题,见仁见智,自由发挥。大圩作为传统的合肥粮仓,随城市的发展,乡村旅游、特色农业、农家乐等服务都市的业态蓬勃兴起。产业结构调整、菜农经营意识的转变等,可切入的角度众多。无疑,这些都可能是经济新闻的好选题。但《安徽法制报》记者,则从大圩果农为葡萄申请注册商标一事,敏锐地捕捉到果农法律意识的变化。此前,合肥市场上的葡萄,不管来自何地,为追求畅销和市场高价,一律自称大圩葡萄,引起市场混乱,也伤害了大圩葡萄的品质和信誉。果农在这种畸型竞争下,想起用法律武器为真正的大圩葡萄正名。正是这难得的商标意识,引起了记者的兴趣,从而写出了与众不同的法治新闻《法律为大圩葡萄“剪枝”》,并在竞赛中得到专家评委的一致认可,获大赛一等奖。

写出案件的来龙去脉,遵循法律规定、执法司法程序,释法说理,明辨是非,甚至指引读者该如何依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是法治新闻的基本要求。横看成岭侧成峰。同样的法治新闻事件,在不同的报道者笔下呈现出不同的解读视角。而从丰富变动的社会生活中,去发现事件背后的法律含量,提高法治新闻专业高度,如上文大圩果农为葡萄申请商标注册,不仅体现了果农法律意识的觉醒,也间接肯定了普法的成果。有专业含量,亦不失新闻的新颖性。这是提升法治新闻专业高度的第一重境界。

二、从法治新闻中捕捉民主进步的晨光

约瑟夫·普利策曾把国家比喻成大海上的航船,而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关注海面上的不测风云,及时发出警告。站在时代的前沿,敏锐捕捉富有时代气息的细微变化,是对报道者的要求,自然也是对新闻的期许。

法治新闻因其自身的法治属性,其本质特征中包含有民主性。法治与民主如影随形,互为依存。民主是法治的基础,法治是民主的保障。同样的法治新闻事实,报道者能否听到新闻背后民主法治进步的跫音并传递给广大受众,是衡量法治新闻专业高度的关键,也是新闻价值高低的分野。

2005年,淮南市郊一农民在竞选“村官”时,其本人因多年前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受到行政处罚而被村选举委员会剥夺了村主任候选人资格。该村民在多方奔走无果后,想到了通过法律途径维权,聘请律师为自己讨说法。最终,这位村民的候选人资格得以恢复并成功当选。由于该事件发生在基层民主自治相关法律尚不被基层群众所知晓而备受社会各界,尤其是新闻媒体的关注。当时,全国各地的多家媒体记者蜂拥而至,并先后集中报道了这一事件。《安徽法制报》记者也进行了采访报道,虽然在时效性上并无优势,但记者慧眼独具,发现了这一事件背后的深远法治意义,它折射出的不但有农民法律意识的增强,更预示着乡村治理民主化的崭新开端。记者并没有囿于追踪报道这一新闻事件的发展过程,而是欢呼于乡村民主治理的这一缕晨光。该报道被多家法治新闻报刊转载,且引来全省许多在村民选举中存有困惑的农民,纷纷通过记者联系新闻当事人进行咨询,寻求帮助。在当年的安徽好新闻奖评选中,《安徽法制报》的这一报道被评为好新闻一等奖。成功的秘诀无他,就是记者在新闻报道中发现了这一事件背后丰厚的法治含量,它折射出了新法实施带给乡村民主治理的一缕晨光,从而大大提升了新闻的专业高度。

站在国家法治建设的前沿,瞭望法治与生活互动的壮阔波澜,于法治新闻报道中,捕捉到起于青萍之末的民主进步的微风,此为提升法治新闻专业高度的第二重境界。

三、专业观点推进法治建设进程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吹响全面依法治国的号角,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盛世华章,法治新闻在积极参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伟大实践中有了新的指引,被标定了新的高度。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践鼓与呼,是法治新闻的使命,也是责无旁代的时代担当。

黑格尔说:“法律绝非一成不变的,相反的,正如天空和海面因风浪而变化一样,法律也因情况和时运而变化。”黑格尔所说的“情况和时运”就是永续变动的社会生活,新闻报道自然也因之源远流长,生鲜活泼。较之于变动丰富的社会生活,作为上层建筑的法律又具有滞后性和时代局限性,两者是矛盾的综合体,所以就有了法律立、改、废的自我生长过程。唯有如此,法律方能与时俱进,发挥其规制、引导社会生活的作用。法治新闻的顶层境界就是能够在新闻事件中,发掘现行法律的局限和不足,从而推动法律体系的自我完善。

2018年6月21日,《法制日报》在国际禁毒日(6月26日)到来之前,针对北京市交管部门公布的6月19日一起毒驾事件,刊发法治微评《毒驾入刑不妨提速》。文章对比毒驾和酒驾的危害性,认为毒驾猛于酒驾,而酒驾已经入刑,毒驾处理仍主要按照治安管理和交通安全的有关法律法规,震慑作用明显不够。文章呼吁,“期待毒驾尽快入刑,从而有效弥补我国交通肇事刑事立法的不足,强化刑法的震慑引导作用,降低各类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为平安交通作出法治上的新贡献。”

2003年3月,就职于广州某公司的武汉科技学院毕业生孙志刚,因没有办理暂住证,而被送进广州市收容遣送中转站,后转入收容人员救治站。在救治站,孙志刚被其他收容人员和救治站工作人员殴打致死。此事经媒体披露后,一时舆论汹涌,引起民众长时间的热烈讨论,更有8位知名学者联名上书全国人大常委会,请求对收容制度进行违宪审查。正是在舆论的推动下,3个月后,国务院出台《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从而使得我国施行已久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寿终正寝。“一个人改变一部‘法律”,就孙志刚个人而言,代价过于惨痛,且有些言过其实;法律自身的纠偏功能自不待言,这其中舆论的质疑、引导和呼吁功不可没。

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的一只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的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法治新闻的第三重境界,就是要求报道者能在偶发的法治新闻事件中,感受社会生活与现有法律制度冲突的磅礴力量,为适应社会生活的新的法律规定的诞生提供正确的舆论引导。

(作者单位:安徽法制报社)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境界民主法治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中国式民主
旧民主和新民主如何互适共存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尼日利亚 民主日
学习算法的“三种境界”
最高境界
最高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