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旅策划为发力点开拓纸媒发展新空间

2018-09-05 03:17张扬
新闻世界 2018年9期

张扬

【摘 要】本文结合安徽商报及其旗下品牌文化周刊——橙周刊近年来策划的众多文旅创意活动与推广案例,探讨分析当下纸媒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如何找准发力点,发挥策划优势,彰显文化品牌价值,开拓新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创意策划;文旅产业;特色文化街区;文化品牌价值

在国内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态势下,传统纸媒应顺势而为,找准发力点,有效整合各方面资源,深度介入文旅活动的创意策划与精细执行,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上均取得一定成效,以更好地推动自身的转型发展。本文结合安徽商报及其旗下品牌文化周刊——橙周刊近年来策划组织的文旅创意活动与推广案例进行分析,探索以文旅策划为发力点,开拓纸媒发展新空间的路径。

一、发挥媒体策划创意强项,深度介入特色文化街区打造

十多年前,安徽省会合肥仅有一条定位为商业街的淮河路步行街。2011年,位于合肥北一环的豆瓣汇·方兴巷子打出特色文化街区名号。此后,合肥1912街区、中隐于市、桐城路特色文化街区、长江饭店BLOCK回忆型历史文化街区、巢湖耳街、春台街等特色文化主题街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合肥从2015年开始启动精品城市建设,并打造反映合肥地方特色、宜商宜游的一批文化街区,如宁国路—包公园“一园两坊”、城隍庙二期、包河区罍街三期、淮河路逍遥十八街、大蜀山半边街等。

安徽商报以参与项目前期策划论证、活动策划举办、街区整体营销推广等多种方式深度介入,助力打造合肥特色文化街区。在与相关街区的投资方、建设方、运营方等团队充分沟通后,安徽商报策划团队围绕街区定位,结合街区业态布局与推广节点,在线上推出具有一定原创性、可读性的专题策划,线下则推出系列文化创意活动,如高峰文化论坛、艺术品赏会等。迄今为合肥1912街区、中隐于市、豆瓣汇街区、桐城路特色文化街区以及巢湖耳街等量身打造众多专题策划与创意活动,多角度宣传推广,既形成了聚焦的社会影响力,又彰显了纸媒的“推手”作用。

以巢湖耳街为例。耳街地处巢湖市中心,毗邻洗耳池,定位为特色文化创意街区。从2012年至2017年,安徽商报旗下品牌文化周刊——橙周刊整合文化艺术及旅游等领域资源,为巢湖耳街策划了“知名策划人会诊耳街”、“寻找老物件”活动、橙周刊冠名主题策划《巢湖有个耳街》,以及“安徽商报作家方阵采风耳街”“巢湖耳街青年文化先锋创意烩”“艺象巢湖·耳街消夏七人谈”“安徽五大书画名家论道巢湖”“七大当红主持人探秘耳街”“风起巢湖 夜品耳街——2016巢湖耳街三期解析红毯秀暨文化名家秋赏会”等,从文化角度深度解读耳街所蕴含的巢湖地域文化,挖掘耳街文化资源;同时也通过文化事件营销、文化名人效应等策划活动与宣传推广,使耳街的文化业态、文化产业得以传播扩散,并为耳街增添了文化内涵与文化魅力。正是由于系列创意活动的策划与不断推广,巢湖耳街得以从籍籍无名到声名鹊起,并荣获“安徽省文化特色创意街区”“合肥市特色文化创意街区”等多个称号。安徽商报也藉此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上获得较可观的回报。

数年前,安徽长江饭店改造备受关注,当时根据预热期、强化期和续热期等几大推广节点,安徽商报橙周刊经过精心谋划,推出了宣传推广“组合拳”,如“大城元年”的预热宣传《长江饭店有望10月份时尚开街》,全国十多家网站进行了转发报道,众多专家学者在第一时间给予关注。此后,橙周刊推出重磅策划《长江饭店的前世今生》,深度挖掘这一街区的文化属性、内涵,既起到推广作用,又为该文化项目留存了丰富的档案资料。同时,又配套举办了线下活动“征集合肥老物件”,为长江饭店BLOCK回忆型历史文化街区增添文化内涵。

合肥桐城路特色文化街区由安徽省供销社旗下的安徽德嘉置业打造,其案名为“合作经济广场”,定位“古玩字画街区”,在操盘思路上非常清晰,安徽商报橙周刊策划团队为这个街区做线上推广和线下活动方案时,提出了“皖版琉璃厂”的概念,线上推广从“桐城派文化墙、新安画派雕塑落户文化街区”开始预热、破题,然后策划了《发现安徽琉璃厂》的主题推广,深度解读这一街区的总体定位、业态构成,揭示其与合肥其他文化街区、古玩城等区别所在与特色亮点,之后线下策划、执行了“同城论道·赢街未来”首届桐城路特色文化街区高峰论坛暨艺术品赏沙龙活动,邀请社会名流、文化学者、书画家、作家、收藏家、时尚达人、媒体精英参与论道,同时启动“德嘉·艺术沙龙”系列活动,邀请省内外艺术家、收藏家等进行品赏交流,体现了“高举高打”的策略。此后,保持线上推广和线下活动频率,向外界介绍入驻该街区的特色铺面、文化艺术会所,辅以多种主题品赏会等,通过众多文化名人活动、名家点评等,为这一文化街区增加人文分量与口碑效应,固化其在广大市民与文化群体心目中的印象。特别是做国内著名画家洪陵的深度专访,并配合街区的形象推广,效果突出。

根据以往的成功经验和操作模式,在为合肥中隐于市文化街区量身定做创意推广时,安徽商报从宣传推广起始就打出“合肥版宽窄巷子”标签。中隐于市文化街区所在项目地曾是合肥曙光路的一处城中村,原来路两边收废品的门面扎堆,经过多轮会商、策划,街区定位、总体打造与业态布局都越来越清晰,最终这一老城区环境综治项目做成了老城区升级改造的一个典范,吸引了许多文艺青年创客来这里扎堆开店,以实现文化梦想与创业追求。安徽商报橙周刊还专门推出4个整版的专题宣传《发现中隐于市》,为洋溢着浓浓的文艺气息的这一处文化街区鼓与呼。

二、助推区域文旅发展,体现纸媒新作为,拓展纸媒发展新空间

根据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大融合大发展的趋势,近年来安徽商报及其旗下橙周刊积极谋求发力点,在文旅产业宣传上发挥自身策划优势,为六安金寨、合肥肥西与长丰等地策划组织了多种多样的特色文旅活动,并在业界贏得了良好口碑,彰显了安徽商报“文旅策划”的品牌影响力,体现了纸媒的新作为。安徽商报曾连续六届为金寨燕子河大峡谷策划“寻找七仙女”模特暨风光摄影大赛,树立了媒体与景区深度合作的典范。

2016年4月28日至29日,安徽商报联合肥西县人民政府成功主办“名家共赏,智会肥西”2016肥西旅游文化创意烩活动。活动由安徽商报橙周刊全程承办。从考察线路到会场布置,从内容发布与分享交流等多个环节,都体现了文化性、创意性与互动性。为了体现创意性,安徽商报橙周刊团队安排专家学者在参观考察前,抽取题有肥西景点名称的扇面,根据“命题”反馈参观体会和意见。每到一处景点,嘉宾们都亮出写有景点名称的纸扇拍照,记录富有文化与诗意气息的美好瞬间,并在座谈会上进行分享,“扇子军”成为当时热点话题(作为文旅活动中的创意元素,安徽商报橙周刊在此前后,数次综合运用传统文化符号——折扇,融入活动创意环节当中,备受各界好评)。在此过程中,通过H5、网络直播、重要节点进行全程推广,首次全面地推介了肥西文化旅游资源。此外,还通过橙周刊采编人员的实地探访与活动结束的汇总,为肥西旅游设计推荐了一条富有特色的游览线路。活动期间,举办了肥西户外旅游文化月启动仪式,向与会的40多位知名文化学者、旅游策划专家、营销精英和媒体人士颁发了安徽商报暨肥西县首批旅游文化创意顾问专家聘书。

2016年,安徽商报橙周刊还联合肥西县委宣传部、肥西县旅游局、肥西文广新局策划了以发现肥西文化之魅、书写肥西人文之美的主题活动“阅读大美肥西”第一季。该季活动参与人员以橙周刊主创团队为主,每位采编人员均采写了数篇受到好评的散文、随笔。2017年12月,安徽商报橙周刊又邀请国内知名文化杂志主编、知名作家等40人,汇聚肥西,开启“阅读大美肥西”第二季活动——名家名流淮军故里行。该活动同样以文化性、创意性强而广受关注与好评。

2018年4月,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安徽商报橙周刊与肥西县委宣传部、肥西县山南镇人民政府等联合举办了“小井庄第九届农根文化节”,策划了“撸起袖子拔河对抗赛”、“畅游山南”手绘地图发布、少儿百米长卷绘山南、民间工艺秀等,尤其是“生于1978”“见证1978”集体致敬小井庄、现场朗读致小井庄的一封信等环节,令人耳目一新。同时策划的面向社会各界征集的“百人寄语小井庄”活动,同样受到各界好评。2018年7月,在肥西首届荷花节举办之前,安徽商报橙周刊推出特别策划《与肥西荷香风景廊道有个约》,以4个版的篇幅展现起于肥西三河荷花国际博览园到丰乐莲藕种植基地,终于山南长庄太空连基地的肥西荷香风景廊道打造情况,配以线上H5以及网络专题推广,形成了强有力的预热宣传效果。

2018年,安徽商报橙周刊及新成立的融媒体策划中心团队通过长达数月的实地考察、接洽、谋划,与长丰县人民政府等联袂主办了长丰第二届龙虾节。该活动一大亮点在于邀请文化名流、旅游专家、媒体大咖、知名策划人等组成“十三邀”公益方阵,为长丰虾稻共养代言,助力乡村振兴,促进旅游扶贫工作,为乡村建设鼓与呼,这一创意策划通过刷屏海报连续预热发布,赢得各方喝彩。

综上案例所述,在当下纸媒转型发展过程中,如果纸媒能够顺势而为,找准发力点,发挥策划优势,既能彰显文化品牌价值,又能開拓新的发展空间。

(作者单位:安徽商报社)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