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丝绸之路乐舞文化的当代传承考释

2018-09-06 01:12刘烨王晓雯
知识文库 2018年12期
关键词:乐舞舞蹈传统

刘烨 王晓雯

中国的乐舞文化源远流长,唐代是我国乐舞繁荣发展的鼎盛期,它包含了传统文化、政治制度、礼仪思想、民族艺术等诸多内容,通过古代丝绸之路,乐舞成为中国唐代对外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思想意识交流的手段和载体。在“一带一路”乐舞文化研究这一视野下,如何通过唐代乐舞文化的发展与推广,去传承与传播我国优良的乐舞文化,通过乐舞文化的当代传承与发展,增进民族團结、促进我国与世界文化艺术的交流,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中华民族自古遵从和舟共济“已欲达而达人”的大同文化,从2000年前的古代丝绸之路,联想出“共商、共建、共享”的新丝绸之路,借经贸关系的密切,中华文化必将借势赢得世界的普遍认同。

1 唐代“古丝绸之路”乐舞文化的对外交流与发展

古代的海、陆两条丝绸之路,架起了东西方文明广泛交流的桥梁,使中国乐舞文化受到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文化影响,唐代乐舞在汉代“习尚歌舞”的土壤中枝繁叶茂。丝绸之路横贯甘肃,成为中原与外国联系的重要通道,而敦煌无疑是这条道路的咽喉之地。敦煌壁画将唐代“丝绸之路”上各民族、各国之间,乐舞交融的场景栩栩如生的展现出来。

琵琶是从西域传入中原的乐器,手执琵琶的乐舞形象频频出现在壁画中,说明当时的人们对乐舞技术有较高要求,而琵琶舞这种表演形式能展现其精湛的技艺。敦煌壁画中最有名的反弹琵琶乐舞图将舞蹈与琵琶技术融为一体,优美独特,技艺高超,给予观者极大的想象空间。

中国的传统打击乐中,鼓具有突出地位。鼓除了能振奋士气,还常在宴乐歌舞和祭祀仪式中运用。腰鼓传自少数民族地区,在《西凉乐》、《高丽乐》、《高昌乐》等乐曲中均使用了腰鼓。因此,腰鼓在唐代敦煌经变画中常见。

中唐时期莫高窟绘制的腰鼓舞的典型形象。中间的舞者单腿支撑,左脚拇指翘起,双手十指张开,好似要用力击鼓。肩上披的长巾在舞动中形成飘逸的八字花,动态十足。击鼓而舞,节奏鲜明,畅快淋漓,极富感染力。直至今日,腰鼓依然流传在我国民族民间舞中。

2 唐代乐舞文化的当代传承与研究

唐代乐舞作为我国封建社会乐舞艺术的代表,成为当今我国乐舞创作和研究的核心内容。舞蹈艺术家们创作了《丝路花雨》《大梦敦煌》、《千手观音》、《大唐乐舞》等众多优秀的舞蹈作品。2000年,孙颖教授带领团队,通过对古代文献、壁画、石窟、陶俑等历史资料和文物进行潜心研究,创立了“汉唐”舞蹈体系。孙颖先生以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乐舞史料为依据,试图运用现代人的审美思维,重新构建具有中国汉唐古典舞文化气韵、形态风貌,体现民族特色和风范,并融气韵、技术、情感于一体的教材。

唐代乐舞的传承与研究对中国古典舞舞蹈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传承唐代乐舞具有舞蹈学研究价值。从唐代乐舞的文物中看到,在保有本民族乐舞艺术形式基础上,出现了其它民族和外域乐舞融会贯通的多元风貌。这种中外艺术形式的交融,是当今世界各国之间在舞蹈学,舞蹈民族学等相关学科体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我国舞蹈学科发展的广袤土壤。第二,传承唐代乐舞具有舞蹈生态学研究意义。“道法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唐代乐舞技术到乐器制造,无不体现取法于天,与天地自然相吻合的规律。

3 唐代乐舞文化的社会价值与传承

“新丝绸之路”的提出意味着我们需要重新解读中国传统文化,看待乐舞文化的视角要逐渐脱离边缘化,这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体现之一。唐代乐舞在当代的传承切合了当下我国文化、政治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它所承载的传统文化,通过艺术形态的传播能够对社会进行反哺。回归传统、汲取精华是唐代乐舞当代传承的价值内核——对传统文化精华的重新求索与回归。然而,唐代乐舞所承载的传统文化积淀,在新丝路文化艺术领域的交流传播与当代文艺作品创作上还缺乏反映和表现。如今,西部丰富的少数民族乐舞资源与传统汉唐乐舞的碰撞,能产生丰富的创作素材。围绕西部题材创作的少数民族乐舞作品,不仅很好的传承少数民族乐舞文化,体现民族交融的创造力,还与这个时代人们的兴趣点紧密结合。习主席对传统文化的两创方针提出,文艺工作者要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艺术作品具有教化和精神导向的社会功能,因此,文艺作品所反映的观念和内涵对观众有较大影响。“形神兼具、与古为新”是唐代乐舞当代传承的艺术主旨。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形式还是精神上,我们对唐代乐舞的形态都不是表面的复原,而要在历史积淀上进行创造与出新。唐代乐舞的当代传承与发展必然要包括对其母体——唐代乐舞——高层次的回归与复兴,即是说,只有回归唐代乐舞这一文化母体,重新发掘其内在的意义与价值,做出符合时代主题的转化与阐释,才能够真正实现我国乐舞的当代发展。“新丝绸之路”使中国与欧洲文化在当代产生新的连接,这种深刻的中欧对话,会给中国文艺带来新的可能性,也将通过乐舞这类传统艺术表演形式,将我国传统文化思想与人文精神进行传播。

(作者单位:1四川师范大学2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乐舞舞蹈传统
韩邦奇《苑洛志乐》的思想来源与乐学诉求
舞蹈课
少年力斗传统
沅水流域傩仪式活动中的乐舞研究
学前教育音乐学科融合的教学改革研究
雪地上的舞蹈
卷首语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