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合并马拉色菌毛囊炎临床中医治疗探析

2018-09-07 02:42彭勇
医药前沿 2018年26期
关键词:毛囊炎色菌马拉

彭勇

(重庆市忠县中医院皮肤科 重庆 404300)

前言

痤疮是皮肤科常见的一种毛囊皮脂腺单位的慢性炎症,青少年是该病多发人群,对病患的心理及社交生活有较大影响。马拉色菌毛囊炎是球形马拉色菌感染造成毛囊受损的一种皮肤真菌疾病,多发于16~40岁男性,表现为毛囊性半球状红色丘疹样皮损,易被误诊为痤疮。本研究以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42例痤疮合并马拉色菌毛囊炎病患作为研究对象,来分析探讨对痤疮合并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进行中医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42例痤疮合并马拉色菌毛囊炎病患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21例为对照组,21例为观察组。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病患的临床病症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均符合痤疮合并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诊断标准,均无其他重大脏器及系统的严重疾病,无药物禁忌症,病患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且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对照组男15例,女6例,年龄为19~35岁,平均年龄为(28.44±3.24)岁,病程为3个月~45个月,平均病程为(18.2±4.3)个月;观察组男16例,女5例,年龄为20~36岁,平均年龄为(28.51±3.81)岁,病程为2个月~46个月,平均病程为(19.2±4.2)个月。两组病患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上的数据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为对照组病患进行西药治疗:每天口服30mg维生素B,分三次服用;口服西咪替丁片,每天3次,0.2g/次;对患处早晚涂抹2%酮康唑乳膏,进行为期2个月的用药治疗。

为观察组病患给予中医治疗:中药药方:黄柏30g,黄连30g,黄芩30g,当归15g,苦参15g,生地黄15g,龙胆草15g,白鲜皮各15g,野菊花12g,蒲公英12g,丁香10g,紫花地丁10g,甘草10g,鱼腥草8g,地榆8g。上述中药的剂量可根据具体病情酌量加减。根据病患具体情况调整药物剂量。每天将1剂药剂用水煎成300ml,口服200ml,分早晚两次服用。余下 100ml 加5g 花椒,20ml 米醋继续煎煮,带药剂温度降低至皮肤温度后,擦洗患处,进行为期2个月的治疗。

1.3 临床观察指标

将病患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痊愈:病患临床病症完全消失,皮肤仅余下色素沉着造成的斑点,镜下检查结果显示真菌检查结果阴性;显效:病患临床病症显著好转,皮疹基本消失,真菌检查为阴性;有效:病患临床病症有所缓解,皮疹面积缩小,真菌正转阴性;无效:病患临床病症没有好转甚至恶化,真菌检查结果为阳性。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平均值±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治疗有效率等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进行卡方(χ2)检验,当P值<0.05时,说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病患治疗后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19%,且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病患临床治疗效果情况比对[n(%)]

观察组病患没有不良反应出现,而对照组病患出现轻微局部皮肤潮红、脱屑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4%,且均在停止用药后消失,见表2。

表2 两组病患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对[n(%)]

3.讨论

痤疮的临床表现主要为面部粉刺,脓包、结节、丘疹等多形性皮损。主要和皮脂分泌过多、细菌感染、毛囊皮脂腺镀管堵塞以及炎症反应等因素有关。表皮葡萄球菌、马拉色菌等都是导致痤疮的常见微生物。而临床上,合并有痤疮与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病患临床治疗有一定的难度。本研究对21例观察组痤疮合并马拉色菌毛囊炎病患给予了中医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病患治疗后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显著高于接受西药治疗对照组的76.19%(P<0.05);观察组病患没有不良反应出现,而对照组病患出现轻微局部皮肤潮红、脱屑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4%。

综上所述,对痤疮合并马拉色菌毛囊炎病患进行中医治疗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较高,且不良反应少,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毛囊炎色菌马拉
关于毛囊炎的科普小知识
布替萘芬乳膏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分析
马拉利的账单
毛囊炎是什么,有毛囊炎要怎么办?
康尼马拉国际马拉松·爱尔兰
伊曲康唑联合氯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200例临床效果分析
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对比
马拉色菌临床鉴定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