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菌

  • 抗马拉色菌植物成分及其研究进展
    427000马拉色菌(Malassezia)为嗜脂性担子菌纲酵母菌,是人类及温血动物皮肤上的常驻菌群[1]。1889年Baillon首次提出马拉色菌的概念[2]。直至1996年,根据形态学、显微结构、生理生化学和分子学研究,最终将马拉色菌属分为7个菌种[3]:糠秕马拉色菌(M.furfur)、合轴马拉色菌(M.sympodialis)、球形马拉色菌(M.globosa)、限制马拉色菌(M.restricta)、厚皮马拉色菌(M.pachydermatis)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3年21期2023-12-07

  • 犬马拉色菌性皮炎的研究进展
    丽坤一、概述马拉色菌最初被认为是一个单一物种,现在已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菌群,由18个物种组成,完全生活在温血脊椎动物的皮肤和黏膜里。在过去十年中,对马拉色菌酵母菌基因组的分析表明,它们的祖先是生活在植物或土壤中,逐渐转移到皮肤生态系统中。马拉色菌于1889 年第一次在人类皮肤病中被检测到,慢慢地从不同的温血脊椎动物中也检测到马拉色菌酵母菌,并根据最初分离出酵母菌的动物名称命名:山羊毛癣菌、马毛癣菌、兔子毛癣菌、鹦鹉毛癣菌,以及最近的蝙蝠毛癣菌等。一些马拉色菌

    中国工作犬业 2023年7期2023-09-12

  • 猫马拉色菌病的诊断与防制
    33006)马拉色菌过度增殖引起的猫马拉色菌性皮炎和耳炎在宠物临床上越来越多见, 以皮肤红斑、黄色皮屑和结痂、油腻和恶臭,面部、脚、颈腹侧、腹部、指间、甲床皮肤皱褶,以及分泌物为黄色或棕色的耵聍性耳炎为特征,德文科斯和斯芬克斯猫最易感。为了给宠物主人和执业兽医师提供精准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笔者对猫马拉色菌病的病原、临诊表现、治疗和预防措施作了全面阐述,以便参考借鉴。马拉色菌是具有厚壁的单细胞酵母菌,一般为椭圆形、圆形或圆筒形,细胞在出芽时形成“花生”状

    北方牧业 2023年14期2023-08-01

  • 马拉色菌基因、药敏及脂肪酶活性的研究
    50000)马拉色菌属(Malassezia spp.)是一类嗜脂性的酵母类真菌。迄今为止,已经确定了14 种完善的马拉色菌和另外的4 个菌种。在18 个菌种中,10 个菌种(M.restricta、M.globosa、M.arunalokei、M.sympodialis、M.dermatis、M.slooffiae、M.furfur、M.obtusa、M.japonica 和M.yamatoensis)主要从人类皮肤中分离出来,而其他菌种通常从动物皮肤中

    医学信息 2023年3期2023-04-05

  • 129例玫瑰痤疮患者毛囊螨和马拉色菌检测分析
    有研究表明,马拉色菌能够诱发补体活化、角质形成细胞因子释放等效应,进而破坏皮肤屏障功能并加剧原有皮肤炎症[3]。为探讨玫瑰痤疮患者毛囊螨和马拉色菌的感染情况,本研究对129玫瑰痤疮患者毛囊螨和马拉色菌进行了检测分析,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129例玫瑰痤疮来自2020年1月-2021年10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皮肤科门诊患者,均符合中国玫瑰痤疮诊疗指南的诊断标准。男性30人,女性99人,男女比例1∶3.3,年龄16-77(43.57±10.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3年2期2023-02-21

  • 马拉色菌在消化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00003)马拉色菌属(Malasseziaspp.)是各类哺乳动物皮肤真菌微生物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占皮肤真菌菌群总数量的90%以上。该菌属于担子菌门(Basidiomycetous),至少由18个菌种组成,其中球形马拉色菌(M.globosa)、限制马拉色菌(M.restricta)、合轴马拉色菌(M.sympodialis)和糠秕马拉色菌(M.furfur)是最常见的菌种[1-2]。传统研究认为马拉色菌由于脂质合成的需要,主要定植于皮肤环境,与脂溢性皮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22年6期2023-01-23

  • 马拉色菌菌丝阳性毛发型扁平苔癣1例
    结果示:球形马拉色菌(见图1B)。图1 A.头顶部不规则脱发;B.真菌培养:改良DIXON琼脂培养基37℃ 7 d,菌落呈黄色奶酪状;C.荧光免疫显微镜下可见大量“腊肠”样菌丝及孢子;D.荧光免疫显微镜下菌丝及孢子 图2 A.表皮网篮状角化,部分表皮扁平,皮突消失,真皮浅层少量炎细胞浸润,皮下附属器周围淋巴细胞浸润(HE,×40);B.表皮扁平,皮突消失,苔癣样界面皮炎,真皮浅层见噬黑素细胞,真皮深层可见胶原增生(HE,×400);C.真皮和皮下附属器周围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22年6期2023-01-06

  • 对犬马拉色菌病的认识和诊治
    何欣马拉色菌是一种单细胞酵母菌,很常见。归属于黑粉菌亚门的外担子菌纲下的马拉色菌目的马拉色菌属(又称为糠秕孢子菌属),在真菌学分类属于有丝孢菌。马拉色菌一般呈椭圆形、圆形及圆筒形,细胞壁厚,细胞出芽时呈花生状。马拉色菌是犬的口和肛门周围、外耳道和潮湿的皮肤褶皱内的常驻菌群,马拉色菌可以说是一种条件致病菌,一般与细菌共存,因食物过敏、长期使用抗生素、内分泌疾病等皮肤免疫破坏的原因,使马拉色菌过度繁殖而导致犬出现皮肤炎症。目前马拉色菌有7个种,即厚皮马拉色菌

    新农业 2022年6期2022-04-13

  • 中重度痤疮患者马拉色菌和毛囊螨感染情况分析
    相关,其中以马拉色菌为著,有学者认为马拉色菌可促进角质形成细胞产生炎性细胞因子,并损害上皮屏障功能,加重痤疮炎症反应[2]。毛囊螨常好发于痤疮患者,可引起免疫系统重新激活,促进痤疮的发生发展[3]。为探讨马拉色菌和毛囊螨感染与痤疮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本研究选取中重度痤疮患者进行马拉色菌和毛囊螨检测分析,结果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14例中重度痤疮患者来自2019年10月-2020年6月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皮肤科门诊,男性75人,女性139人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2年1期2022-01-28

  • 葡萄球菌脂磷壁酸对糠秕马拉色菌诱导的HaCaT细胞IL-6及IL-1β的影响
    发展[1]。马拉色菌与葡萄球菌是皮肤常住菌群,研究发现马拉色菌可诱导多种宿主细胞分泌不同的细胞因子介导炎性反应。Baroni等[2]发现,马拉色菌可与角质形成细胞表面Toll样受体(TLR)2结合,诱导白细胞介素(IL)等细胞因子的分泌。不同种类的马拉色菌诱导产生的细胞因子也不相同,其中,厚皮马拉色菌、合轴马拉色菌和斯洛菲马拉色菌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后,培养上清中可测到IL-6、IL-1β、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经厚皮马拉色菌刺激后,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21年5期2021-11-07

  • 马拉色菌毛囊炎47例皮肤镜特征分析
    彦麟,陈熙茂马拉色菌毛囊炎是由糠秕马拉色菌引起的毛囊性皮肤真菌病,由Potter正式命名为马拉色菌毛囊炎。本病多见于中青年,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圆顶状毛囊性红色小丘疹,间有毛囊性小脓疱,周边有红晕,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或者广谱抗生素的患者易并发本病。根据临床表现、真菌镜检或真菌培养可诊断[1]。皮肤镜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通过观察表皮及真皮乳头层色素及血管结构等进行诊断的无创检测手段。目前国内外大部分是关于头皮脱发性毛囊炎及面部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1年4期2021-10-11

  • 马拉色菌感染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SP、Th1/Th2有关因子的影响及与病情关联性
    ]目的:探討马拉色菌感染对寻常型银屑病(Psoriasis vulgaris,PV)患者血清P物质(Substance P,SP)、Th1/Th2有关因子的影响及与病情关联性。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10月笔者科室就诊的62例马拉色菌感染PV患者为感染组,同期62例未感染马拉色菌PV患者为未感染组。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血清SP、Th1/Th2有关因子[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白细胞介素-4(Interle

    中国美容医学 2021年7期2021-08-19

  • 头颈部特应性皮炎患者面部马拉色菌的菌种分布
    菌,嗜脂酵母马拉色菌的致敏作用对头颈部AD病情进展更重要[3]。传统的培养和生理生化分析鉴定方法周期长,影响因素较多,故我们用q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方法检测了头颈部AD患者面部皮损区和非皮损区的7种马拉色菌DNA的拷贝数量,以了解头颈部AD患者面部马拉色菌的菌种构成[4]。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20年9—12月上海市宝山区仁和医院和上海市皮肤病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AD患者共45例,符合头颈部AD诊断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21年3期2021-06-29

  • 皮肤真菌菌群对皮肤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有生理特征。马拉色菌(Malassezia)不能合成C14-C16饱和脂肪酸,需要通过水解皮肤定植部位的甘油三酯以供其生存,因此主要分布于皮脂腺丰富的部位,于躯干及手臂部位占有明显优势。其中限制性马拉色菌(M.restricta)主要位于外耳道、耳后皱褶、眉间;球形马拉色菌(M.globosa)主要位于背部、枕部、腹股沟皱褶处。足部真菌菌群主要包括曲霉(Aspergillus)、隐球菌(Cryptococcus)、红酵母菌(Rhodotorula)、附球菌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21年6期2021-04-12

  • 荧光染色、派克墨水染色及KOH湿片法在马拉色菌相关性疾病中的检测效果比较
    10000)马拉色菌是一种亲脂性厚壁孢子菌,目前认为马拉色菌毛囊炎、花斑癣、脂溢性皮炎、特应性皮炎、银屑病均与马拉色菌的定植密切相关[1]。采用KOH湿片法检测马拉色菌的特异性及敏感性低,临床上常易出现漏诊或误诊。派克墨水可将菌丝与孢子染成浅蓝色,皮屑不着色,背景呈浅红色,目前仍是检测马拉色菌相关疾病的常用方法。在临床工作中发现,荧光染色法对马拉色菌具有良好的检测效果。因此,本研究旨在比较荧光染色法、派克墨水染色法及KOH湿片法对脂溢性皮炎患者中马拉色菌

    皮肤病与性病 2021年6期2021-02-16

  • 伊曲康唑和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效果分析
    山)0 引言马拉色菌感染所致的毛囊炎症疾病叫做马拉色菌毛囊炎,在临床皮肤科较为多见。此病容易在青年和中年阶段好发,在患者上肢、背部以及颈部显现出2 毫米或3 毫米大小的丘脓疱疹或是丘疹是发生皮疹的特点,易混合细菌性毛囊炎或寻常痤疮。现阶段对于临床治疗采取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抗真菌药物的使用,例如氟康唑或伊曲康唑等药物[1]。所以,通过选取本院自2019 年6 月至2020 年7 月期间收治的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78 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在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过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94期2021-01-11

  • 马拉色菌与炎症性皮肤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疫[1],而马拉色菌作为最丰富的皮肤真核生物,占皮肤真菌菌群总数的50%~80%[2]。马拉色菌主要定植在成人的躯干、头部以及手臂上[3],与多种皮肤疾病有关,如脂溢性皮炎、特应性皮炎、银屑病等[4]。马拉色菌在不同的环境下可以诱导或抑制炎症反应,种类及其功能的数量和多样性以其与皮肤其他微生物群的潜在相互作用,也使这种关系变得复杂[5]。本文对马拉色菌相关的常见炎症性皮肤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马拉色菌与常见炎症性皮肤病的研究进展1.1 特应性皮炎特应性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1年4期2021-01-08

  • 健康头皮与头皮屑头皮微生物组的对比结果揭示共生体在头皮健康中的作用
    些研究表明,马拉色菌、丙酸杆菌和葡萄球菌分别是皮肤表面真菌和细菌的主要菌属。本研究采用扩增子和宏基因组技术在140例年龄相近(20~45岁)的印度女性中进行了一项大规模研究。该研究纳入了等量的健康头皮和头皮屑头皮样本,记录头皮的皮脂量、经表皮失水量(TEWL)、水合程度以及头皮屑严重程度分级。研究显示,健康头皮微生物群落与生物素和其他维生素合成显著关联,而这些在头皮屑头皮中都较少出现。一、材料和方法(详见原文)二、结果1.健康头皮和头皮屑头皮的表面微生物组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0年2期2020-01-11

  • 强脉冲光治疗顽固性马拉色菌毛囊炎— 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28308)马拉色菌毛囊炎(MF)是年轻人和中年人的常见病,是马拉色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炎症性疾病[1]。其最常见于生活在潮湿和炎热条件下的患者和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它通常对抗真菌药物有很好的反应[2]。一般,局部抗真菌药物,如酮康唑,咪康唑,克霉唑和特比萘芬,是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首选药物。全身抗真菌治疗,如氟康唑和伊曲康唑,可能比局部治疗更有效,主要用于广泛或难治性病变[1]。然而,一些患者拒绝或不能口服抗真菌药物,因为它们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和肝毒

    中国医疗美容 2019年9期2019-10-25

  • 中药洗液联合联苯苄唑乳膏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疗效观察
    00437)马拉色菌是人体皮肤上的定植菌群之一,一般从头面、躯干及手臂等一些部位可以分离到。在某些病理条件下,可繁殖致病。现在所知与马拉色菌相关的疾病有花斑糠疹、马拉色菌毛囊炎、马拉色菌相关的脂溢性皮炎等,其中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疗较为困难。本研究于2017~2019年间对中药洗剂联合外用抗真菌药物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进行了临床观察。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期间就诊的180例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8~45岁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9年5期2019-10-23

  • 伊曲康唑和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效果
    1)0 引言马拉色菌毛囊炎属于一种皮肤科的常见疾病,大部分是由球形马拉色菌感染造成的,临床上具体表现为在胸腹部、背部以及肩颈位置出现半球状的红色丘疹皮损现象[1]。马拉色菌毛囊炎具有非常高的复发率。一般在临床上治疗此种疾病会利用抗生素以及糖皮质激素,应用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等药物[2]。本次研究具体探讨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效果,详细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中2016 年9 月至2018 年9 月收治的马拉色菌毛囊炎患

    智慧健康 2019年27期2019-10-22

  • 马拉色菌引起乳房垢着病1例并文献分析
    d后, 可见奶油色菌落生长,菌落表面粗糙,有细小的沟纹(见图1c),挑取菌落用乳酸酚棉蓝染色,可见大量染为深蓝色的圆柱形孢子, 芽孢基底较宽,出芽部位有明显的颈圈样结构,鉴定为斯洛菲马拉色菌。通过菌株核糖体保守区基因序列测定鉴定菌种,将纯化的菌株在含橄榄油培养基上28℃培养7 d。参考文献提取菌株[1]。引物:ITS4 (5′-TCCTCCGCTTATTGATATGC-3),ITS5(5-GGAAGTAAAAGTCGTAACAAGG-3)。PCR产物经自动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9年3期2019-07-10

  • 复方皂矾功能洗发香波对马拉色菌体外抑菌活性的实验研究
    质量[1]。马拉色菌(malassezia)是皮肤表面的常驻菌,与脂溢性皮炎的发病密切相关,是导致头皮脂溢性皮炎的重要原因[2]。治疗脂溢性皮炎的主流是抗真菌治疗,西药治疗复发率高,不良反应大。因此,寻找作用安全、疗效满意的抗马拉色菌药物的任务巨大。中医以整体观念与辨病辨证为理论基础,物美价廉,高效低毒,具有独特的优势。复方皂矾功能洗发香波为纯中药制成,使用舒适,安全性好。目前治疗脂溢性皮炎的中药或复方中药外洗剂缺乏深入系统科学的实验研究,多以个案或个别单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11期2019-06-04

  • 犬耳痒螨与马拉色菌混合感染的诊治病例
    或真菌感染。马拉色菌是犬外耳道常见的真菌,主要导致耳部分泌物增加、红斑、水肿、结痂、瘙痒,也可进一步继发细菌感染。2017 年12 月,本院实验犬犬舍饲养的1 只中华田园犬出现耳部分泌物增多、甩头、抓耳等症状,经诊断为耳痒螨与马拉色菌的混合感染引起的外耳炎。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 病例情况该犬8 月龄,体重5 kg,精神状态尚好,食欲正常,体温37.6 ℃,呼吸频率26 次/min,心率87 次/min。耳部瘙痒明显,频繁甩头、抓耳,耳道分泌物明显增多,暗褐

    中国兽医杂志 2019年4期2019-01-16

  • 马拉色菌在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区和非皮损区定植情况的研究*
    是真菌(包括马拉色菌及念珠菌等)[1-2]。目前,国外有关马拉色菌在AD患者皮肤定植情况的报道[3-4]较多,但阳性检出率及菌种构成差异较大,可能与种族、地区及鉴定方法不同有关,而国内相关报道很少。本研究采用Sugita等[5]实时荧光定量 PCR方法,对从AD患者面部、上肢、背部皮损区和非皮损区皮肤鳞屑提取的马拉色菌DNA进行定量PCR检测,分析国内AD患者皮损区和非皮损区马拉色菌的分布特点和菌种构成。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1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8年3期2018-06-27

  • 清肺散结汤联合火针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观察
    420)前言马拉色菌毛囊炎属于皮肤毛囊性菌体感染,主要由球形马拉色菌导致[1],该病多集中于中青年人群,易反复发作[2],治疗困难。本研究随机选取我院150例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进行清肺散结汤联合火针治疗,现将治疗效果进行如下报道。1.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治疗的符合要求的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150例。诊断标准为:(1)病人肩、胸、背等部位分布密集或分散的红色圆顶形毛囊性脓包,没有互相融合,伴有瘙痒症状。(2)

    医药前沿 2018年13期2018-04-20

  • 观察伊曲康唑胶囊联合液氮冷冻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疗效
    都有可能引起马拉色菌毛囊炎。临床研究表明主要是由于长期服用上述药物、慢性感染、先天免疫缺陷等使人体免疫力降低,进而糠秕马拉色菌诱发毛囊炎[1]。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方医院诊治的31例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采用伊曲康唑胶囊联合液氮冷冻治疗,旨在提高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疗水平。具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研究资料选取2015年3 月—2017年3月我方医院诊治的62例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62例患者符合《皮肤性病学》[2]中关于马拉

    医药前沿 2018年11期2018-03-30

  • 氟康唑与伊曲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04000)马拉色菌毛囊炎是皮肤科比较多见的一种疾病[1],为进一步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笔者取2014年8月—2016年7月于我院皮肤科就诊并接受治疗的108例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分别对患者使用了氟康唑或伊曲康唑的治疗,对其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具体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8月—2016年7月来我院皮肤科就诊并接受治疗的108例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患者在入院后经全面的检查与诊断,被确诊为马拉色菌

    医药前沿 2018年6期2018-03-13

  • 马拉色菌感染的光学治疗研究进展
    10630)马拉色菌属于条件致病菌,当各种原因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或者在一些外部因素 (包括个人嗜好、职业环境、地理位置、环境气候、皮肤湿度、穿着衣物等)影响下,马拉色菌大量繁殖导致皮肤或其附属器官感染而发生皮损症状[1-2]。据统计,全球有10%~20%人口患有真菌性皮肤病,其主要是马拉色菌感染所致[3]。根据目前相关研究,马拉色菌感染人体皮肤导致的主要皮肤病有花斑糠疹、马拉色菌毛囊炎、脂溢性皮炎以及特应性皮炎等[4-6]。皮损既可伴有疼痛、瘙痒,又会影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8年5期2018-02-04

  • 皮肤真菌微生态研究进展
    常皮肤中存在马拉色菌属、念珠菌属等多种真菌。马拉色菌属 (Malasseziaspp.)是人体皮肤最常见的正常寄生菌,具有亲脂性,生长需要皮脂腺分泌的脂质化合物,在前额、前臂、腹股沟、耳后、肘窝等部位含量最丰富[3]。马拉色菌包括糠秕马拉色菌 (M.furfur)、合轴马拉色菌 (M.sympodialis)、球形马拉色菌 (M.globosa)、限制马拉色菌 (M.restricta)、厚皮马拉色菌 (M.furfur)等14个菌种,其中11种参与人体皮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8年3期2018-02-04

  • 犬马拉色菌病的治疗
    蒋珊珊摘要 马拉色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过度增殖会引起感染导致马拉色菌皮炎,该病是犬真菌性皮肤病中常见的一种。本文介绍了宠物医院接诊的一例犬马拉色菌皮肤病病例,通过临床症状、伍德氏灯检查、显微镜镜检确诊,用伊曲康唑、免疫增强剂结合药浴治疗,效果显著。关键词 犬;马拉色菌;治疗中图分类号 S858.2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21-0241-01马拉色菌是一种常见的酵母菌,也是一种条件致病菌,正常时少量存在于外耳道、口、肛门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21期2018-01-12

  • 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与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疗效和安全性观察李洪萍,李洪梅(德惠市人民医院皮肤科,吉林 长春 130300)目的研究分析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疗效和安全性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给予伊曲康唑治疗,实验组进行氟康唑治疗,口服氟康唑胶囊,一天150 mg,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5天。比较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临床指标。结果经过治疗后,实验组中,4例无效,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69期2017-12-18

  • 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对比
    与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对比王景霞(山东省乐陵市中医院皮肤科,山东 德州 253600)目的 对比分析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5年5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90例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值法,将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氟康唑治疗,观察组给予伊曲康唑治疗,六个月后结束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均为100%,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在痊愈率上,观察组为9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18期2017-06-28

  • 脂溢性皮炎病因机制的研究进展
    皮炎的发病与马拉色菌、脂质、免疫反应、皮肤屏障功能及个体易感性密切相关。以上因素的认识及研究,有助于脂溢性皮炎的预防及治疗。皮炎,脂溢性;马拉色菌;皮肤屏障[J Pract Dermatol, 2017, 10(1):41-43]脂溢性皮炎(seborrheic dermatitis,SD) 和头皮屑过去被认为具有不同的发病机制,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二者是同一病谱性疾病,只是严重程度不同,头皮屑属轻型脂溢性皮炎[1]。SD和头皮屑在成年人中发病率高达50%[2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7年1期2017-06-05

  • 除湿清热颗粒剂联合伊曲康唑和酮康唑洗剂治疗湿热蕴结型马拉色菌毛囊炎临床观察
    疗湿热蕴结型马拉色菌毛囊炎临床观察孙凯亮 赵 晔1梅淑清 王希晶 李忠明(广东省珠海市慢性病防治中心皮肤科,广东 珠海 519000)目的 观察除湿清热颗粒剂联合伊曲康唑和酮康唑洗剂治疗湿热蕴结型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1例湿热蕴结型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1例予伊曲康唑胶囊口服、酮康唑洗剂外涂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除湿清热颗粒剂治疗。2组均治疗4周后统计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5.00%、真菌清除率1

    河北中医 2017年2期2017-04-24

  • NB-UVB联合酮康唑洗剂、伊曲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疗效评价
    伊曲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疗效评价周美凤1陈集敏2钟建能1何思华1赵艳梅2目的:评价NB-UVB联合酮康唑洗剂、伊曲康唑治疗中重度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方法:181例中重度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58例,给予NB-UVB照射(每周3次)、2%酮康唑洗剂外洗(每天1次)及小剂量伊曲康唑口服(100 mg,日1次),治疗4周;B组60例,给予2%酮康唑洗剂外洗及小剂量伊曲康唑口服;C组63例,仅予小剂量伊曲康唑口服。结果: A、B、C组总有效率分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6年3期2016-09-08

  • 口服异维A酸联合复方硫磺洗剂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疗效观察
    硫磺洗剂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疗效观察帅茂圣 曹春育 赵建林 甘 苏 吴 卉我们于2006年3月至2012年3月口服小剂量异维A酸胶囊(商品名“泰尔丝”,上海信谊延安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联合外用复方硫磺洗剂(我院自制)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40例,取得满意疗效,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入选的80例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均来自我院皮肤科门诊初诊者,均具有典型临床表现,真菌学检查均发现为典型圆形、卵圆形孢子,皮损数目>100个。其中男52例,女28例,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5年4期2015-12-13

  • 糠秕马拉色菌皮肤感染模型的构建
    ·论著·糠秕马拉色菌皮肤感染模型的构建曹玉萍 沈永年 吕桂霞 王 乐 曾 荣 张孟丽 李玲珺 马鹏程∗刘维达∗目的: 构建糠秕马拉色菌的体外组织工程皮肤感染模型。方法: 利用成纤维细胞及牛胶原混合液构建组织工程真皮,采用气液界面培养方法在组织工程真皮表面培养角质形成细胞和黑素细胞;糠秕马拉色菌悬液感染组织工程皮肤,在不同时间点,利用HE染色及PAS染色观察组织工程结构的改变及糠秕马拉色菌侵入深度的变化。结果: 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结构紧密,分化层数达8~10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5年12期2015-11-01

  • 香鳞毛蕨有效部位对糠秕马拉色菌的体外抗真菌作用研究
    效部位对糠秕马拉色菌的体外抗真菌作用研究王 洁1, 唐春萍1*, 江 涛1,2, 沈志滨1, 陈艳芬1, 黄奕曦1(1.广东药学院中药学院,广东广州510006;2.广东药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广东广州510006)目的 研究香鳞毛蕨Dryopteris Fragrans有效部位对糠秕马拉色菌的体外抗真菌作用,进一步明确香鳞毛蕨有效部位的抗菌谱。方法 用纸片法、试管内药基法、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香鳞毛蕨有效部位对糠秕马拉色菌2株标准株和4株临床分离菌株的抑菌圈及

    中成药 2015年3期2015-10-18

  • 土槿皮等5种中药及其不同组合抗糠秕马拉色菌的体外药敏试验研究
    凤珠 宋利梅马拉色菌属酵母样真菌,为条件致病菌,是温血动物及人类皮肤上的正常寄生菌,主要生长在人类皮肤角质层,具有嗜脂性[1]。临床上常见的花斑癣、马拉色菌毛囊炎、脂溢性皮炎等疾病均与此相关,近年认为马拉色菌在头皮上的过度增生是导致头皮脂溢性皮炎的重要原因[2]。实验表明,头皮上存在的马拉色菌主要为糠秕马拉色菌、球形马拉色菌、合轴马拉色菌[3]。目前针对马拉色菌的西药主要为抗真菌制剂,但治疗不良反应大,易出现耐药性,故寻找作用安全、疗效满意且价格合理的抗菌

    环球中医药 2015年10期2015-03-26

  • 东南亚青年人群中马拉色菌菌种构成分析
    )嗜脂性酵母马拉色菌属 (Malasseziaspp.)是人类及动物皮肤表面常驻菌群,几乎在所有成人皮肤上都可以培养出来。作为一种条件致病菌,根据其rRNA基因序列,马拉色菌属的分类现已扩增至13个菌种,包括10个亲人性嗜脂菌种:糠秕马拉色 菌 (M.furfur),合 轴 马 拉 色 菌 (M.sympodialis),球形马拉色菌 (M.globosa),斯洛菲马拉色菌(M.slooffiae),钝形马拉色菌(M.obtusa),限制马拉色菌 (M.r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4年2期2014-09-11

  • 评价口服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
    与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曹丽楠目的探讨口服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伊曲康唑进行治疗, 对照组患者采用氟康唑进行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5%, 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采用伊曲康唑进行治疗, 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22期2014-07-18

  • 氟康唑、伊曲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观察分析
    伊曲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观察分析王宏义山西同煤集团二医院皮肤科 山西大同 037003目的:探讨和研究应用氟康唑、伊曲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2例马拉色菌毛囊炎随机分为氟康唑组和伊曲康唑组,氟康唑组应用氟康唑进行治疗,伊曲康唑组则应用伊曲康唑治疗,疗程均为2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氟康唑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7%,伊曲康唑组为8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年19期2014-06-09

  • 特比萘芬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特比萘芬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梁国越(靖西县皮肤病防治院,广西 百色 533000)目的观察特比萘芬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方法选择门诊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各50例。口服特比萘芬0.25 g及外搽复方炉甘石洗剂每100 mL中含特比萘芬1.25 g和单独外搽复方炉甘石洗剂每100 mL中含特比萘芬1.25 g治疗4周及6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C组没有不良反应。结论1%特比萘芬浓度的复方炉甘石洗剂治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2期2014-04-13

  • 柳烯酸溶液喷雾剂外用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疗效观察
    雾剂外用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疗效观察黄 霞 任海燕∗目的: 评价柳烯酸溶液喷雾剂外用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方法: 60例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外用柳烯酸溶液喷雾剂,早晚各1次;对照组外用联苯苄唑乳膏,日1次。两组治疗时间均为4周。结果: 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有效率(76.9%)显著高于对照组(4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真菌清除率(80.8%)高于对照组(5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4年7期2014-03-22

  • 马拉色菌感染与银屑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屑病的发生。马拉色菌是人类皮肤上常见的共生酵母菌,在银屑病的发病过程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文中主要就临床观察、抗真菌治疗和免疫学研究3个方面对马拉色感染在银屑病发展过程的作用作一综述。1 临床观察马拉色菌是一种酵母菌,是人体皮肤常驻菌群之一,易定植于前胸、背部和头皮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这可能与马拉色菌自身缺乏脂肪酸合成的酶类,需要外源性脂肪酸有关[2]。银屑病皮损处鳞屑疏松脂质成分丰富,加上长期外用糖皮质激素使银屑病皮损成为马拉色菌生长和繁殖的良好部位。皮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4年8期2014-03-08

  • 马拉色菌临床鉴定研究进展
    尹斌 冉玉平马拉色菌临床鉴定研究进展尹斌 冉玉平嗜脂性酵母马拉色菌属(Malassezia spp.)是人类和动物皮肤上的常驻菌群,由于生长依赖于脂质(厚皮马拉色菌除外),主要分布于皮脂丰富部位,如头皮、面部、胸背部,约占健康人皮肤定植真菌总量的50%~80%[1-2]。作为条件致病菌,马拉色菌与多种人及动物皮肤疾病相关,包括直接感染皮肤组织所致的花斑糠疹、马拉色菌毛囊炎;通过免疫机制参与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如,脂溢性皮炎、特应性皮炎、痤疮、甲真菌病、银屑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4年12期2014-01-24

  • 马拉色菌培养基的改良及应用
    已知的11种马拉色菌中,除厚皮马拉色菌外,都属于嗜脂性酵母[1]。Benham于1939年首次发现马拉色菌的生长依赖于培养基中含有的脂类物质[2]。由此,一系列的马拉色菌培养基应运而生,使得马拉色菌的培养和鉴定不再困难。在此基础上关于马拉色菌的致病机制和分型方面的研究得以顺利开展。目前比较常用的马拉色菌培养基有两种,分别为 Leeming&Notman 培养基[3]和 Dixon 培养基[4]。由于马拉色菌胞壁富含脂类而韧性高,为破壁提取DNA增加了难度。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3年2期2013-09-19

  • 犬马拉色菌性皮炎的诊断与治疗
    6100)犬马拉色菌性皮炎的诊断与治疗王学梅 郝小静 张 倩 (山东省青岛市畜牧兽医研究所 266100)犬猫马拉色菌性皮炎通常是马拉色菌过度增殖引起的,经常由其他潜在疾病引起或与其它皮肤病共存。马拉色菌是与哺乳动物和鸟类共生酵母菌一个属。马拉色菌是具有厚壁的单细胞酵母菌,呈椭圆形、圆形、或圆筒形,细胞在出芽时呈“花生”样。一般认为马拉色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健康犬的肛门、耳道、指间经常能分离到马拉色菌,而当宿主的皮肤防御屏障遭到破坏,有适合其生长的环境就会

    山东畜牧兽医 2013年12期2013-04-08

  • 外用苦豆子油擦剂对非特应性慢性湿疹皮炎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马拉色菌的影响
    局部金葡菌及马拉色菌的检出率均高于正常人[1,2],我们在临床尝试使用外用苦豆子油擦剂治疗非特应性湿疹皮炎取得较好疗效,本研究目的旨在检测外用苦豆子油擦剂治疗前后皮损处金葡菌及马拉色菌的变化情况。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愿意接受检查的本院门诊患者98例,平均年龄(30.5 ±0.3)岁;平均病程(2.1 ±0.8)年。每天采用苦豆子油擦剂(新疆希望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外用皮损局部,2次/d。1.2 诊断标准[3]临床凡瘙痒明显,具有浸润及肥厚倾向的皮

    河北医药 2013年11期2013-03-30

  • 消风散加减内服外洗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40例
    12300)马拉色菌毛囊炎(malassezia folliculitis,MF)是由马拉色菌引起的慢性、复发性毛囊炎性疾病,好发于中青年,皮疹主要分布人体面部、上胸部、背部、颈部等毛囊皮脂腺分布丰富、衣着暴露部位,一定程度影响患者美容,笔者于2008年8月—2010年8月采用中药消风散加减内服外洗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4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MF患者共82例,均为本科门诊患者并征得同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1年4期2011-07-20

  • 皮肤康洗液联合1%联苯苄唑软膏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
    0220糠秕马拉色菌是条件致病菌,由糠秕马拉色菌引起的毛囊炎性皮肤真菌病为糠秕马拉色菌毛囊炎。目前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疗仍存在一定困难,马拉色菌侵犯毛囊,部位较深,单一外用或口服抗真菌药,疗效欠佳,药物常难以深入毛囊。我院2010年1~12月采用皮肤康洗液联合 1%联苯苄唑乳膏外用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88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1~12月收治的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88例,入选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高等

    中国医药导报 2011年23期2011-06-07

  • 8种中药单体抗球形马拉色菌的体外药敏实验
    00003)马拉色菌是人体和其他温血动物皮肤表面的条件致病性真菌,与该菌有关的疾病较多包括花斑糠疹、马拉色菌毛囊炎、脂溢性皮炎、特应性皮炎等,因涉及病种较多,对其治疗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针对马拉色菌多为纯西药治疗,药物种类有限,且易反复,因此开发安全有效的纯中药制剂成为治疗方面的一个研究热点。本研究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 CLSI制订的 M27-A方案中酵母菌微量稀释法[1],检测了 8种中药单体对球形马拉色菌的体外药敏试验,旨在初步筛选出对球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1年2期2011-05-28

  • 卡氏搽剂联合倍佳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40例
    24200)马拉色菌毛囊炎(Malassezia Folliculitis,MF)是由马拉色菌引起的慢性、复发性毛囊炎性疾病。2006年8月~2008年11月笔者采用卡氏搽剂联合倍佳外用治疗MF,并与2%酮康唑洗剂外洗治疗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MF患者共78例,均为本中心门诊患者,其中,男58例,女 20 例,男女之比为 2.90∶1;年龄 16~45 岁,平均(26.5±6.1)岁;病程 0.5~72个月,平均(18.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5期2010-10-17

  • 17种中药活性成分对犬马拉色菌体外药敏试验
    00193)马拉色菌属为人类及温血动物体表正常菌群之一,也是条件致病菌。该菌分为7种,对于人类来说糠秕马拉色是花斑癣、脂溢性皮炎的主要病原。犬马拉色菌性外耳炎是犬临床常见的一种外耳道疾病,由于犬外耳道的特殊构造、耳毛多、外耳道耵聍腺、脂肪腺分泌的异常,加之内外环境的改变而使原本是常驻菌的马拉色菌发生过度生长,造成马拉色菌性外耳炎。从上世纪起,抑制马拉色菌的药物研究主要是以抗真菌剂如酮康唑、氟康唑为主。中药以其不易产生耐药性、低毒低副作用的特点越来越引起各国

    中国兽医杂志 2010年3期2010-08-08

  • 哺乳期女性皮肤马拉色菌菌种调查
    植,其中包括马拉色菌。马拉色菌属是人和温血动物正常皮肤的常驻菌群,是嗜脂酵母,容易在皮脂腺分泌旺盛的部位常驻,也是一种条件致病菌,仅在某些特殊条件下由孢子相转为菌丝相而致病[1]。其致病机制与机体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及非特异免疫有关[2],哺乳期妇女处于产后恢复期,免疫功能较差,内分泌功能不同于正常女性。本文拟调查哺乳期女性皮肤马拉色菌带菌和菌种构成情况,以探讨其与既往报道的正常人群的异同,了解产后免疫功能及内分泌功能处于恢复状态对皮肤上的常驻菌马拉色菌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0年1期2010-07-12

  • 伊曲康唑联合硝酸舍他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疗效观察
    44000)马拉色菌毛囊炎是由马拉色菌引起的慢性、复发性毛囊炎性疾病。笔者于2008年4月至2009年4月用伊曲康唑胶囊(商品名:斯匹仁诺)联合2%硝酸舍他康唑软膏(商品名:立灵奇)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68例患者是我科门诊就诊患者,其中男52例,女16例,年龄16~36岁,平均年龄21.5岁。病程5d~36周,平均病程16周。1.2 入选标准典型临床表现;毛囊内容物镜检马拉色菌孢子阳性;2周内未外

    中外医疗 2010年26期2010-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