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8大新奢酒店

2018-09-07 11:23编辑卢娜周珍
东方企业家 2018年9期
关键词:白天鹅

文、编辑/卢娜 周珍

当你置身上海,这颗镶嵌在东海沿海的明珠,安缦、宝格丽等以奢华为卖点的酒店在“吸睛”之余也刷新了国人对高端酒店的认知。然而,在改革开放之前的年代,酒店、宾馆、旅店……无论你把它称作什么,都是不对普通民众开放,需要靠介绍信才能入住的。而如今,你在APP和网页上轻松浏览点击就能预订从经济到豪华,从品牌连锁到个性民宿的各类住宿产品。

改革开放40年间,酒店行业作为最早对外开放的窗口行业之一,见证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迁、文化的交融……这个曾经离“西风”最近的行当,也在改革春风的吹拂下一路高歌,谱写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COVER STORY PART 1

文/舟水一泽

有人曾说过上海是“让人又爱又恨的奢华之都”。在这座实至名归的超一线城市,以奢华为卖点的酒店层出不穷。说起酒店的奢华,往往是建立在教人眼花缭乱、无可挑剔的硬件设施和无微不至的服务上,这次就让我们看看上海有哪些“豪”气冲天、令人惊艳的顶级奢华酒店吧!

上海宝格丽酒店

预订:http://www.bulgarihotels.com/en_US/shanghai

地址:上海市河南北路33号

上海宝格丽酒店作为中国唯一一家、亚洲第二家宝格丽酒店,从筹备之初就已经受到大众的瞩目。酒店位于苏河湾区域,由修缮后的上海优秀历史保护建筑——上海总商会大楼与高48层的宝格丽大楼共同组成。总体规划由著名设计团队Foster Partners把控,室内设计则由宝格丽酒店的金牌搭档Antonio Citterio完成。

入门之处即可体现宝格丽的低调奢华,随处可见宝格丽的经典元素——八角星屏风图案、手工制作的水晶灯,绚丽夺目,贵气逼人。

酒店的大堂充满着意式风情,简约大气的设计风格和高级皮质沙发彰显了酒店的奢华基调。酒店内有82间客房及套房,六间餐厅及酒吧。客房内采用手工意大利家具,房间中大多都使用木制家具,精巧的阅读区设计可使住客放松精神。在客房内,搭配360度无死角的设计,浦江美景尽收眼底。

除了贴心的客房设计,酒店还拥有一个占地2000平方米的上海宝格丽水疗中心,其包含一个25米的室内恒温泳池。可以说是上海最大最豪华的水疗中心。

宝格丽酒店毗邻的上海商会大楼,在宝格丽酒店营业后也会作为酒店的一部分投入使用。三层钢混结构的它属古典主义建筑风格,沿苏州河的仪门是一座仿罗马梯铎凯旋门式样,一对复合柱式,威武庄严。丰厚的历史气息吸引了许多电影和电视剧在此取景,亦为宝格丽酒店增添了许多文化气息。

上海苏宁宝丽嘉酒店

预订:http://www.bellagio-shanghai.cn/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北苏州路188号

继拉斯维加斯之后,上海苏宁宝丽嘉酒店是宝丽嘉在全球第二家酒店。自2018年建成开始,这座苏州河河畔宛如瑰丽宫殿一般的建筑就吸引了社会名流和艺术时尚界的目光。

宝丽嘉品牌源自意大利美学流派 La Bella Figura(美丽印象),代表着一种集意式美学、国际风范,及优雅品味为一体的雅致生活。上海苏宁宝丽嘉酒店以仿巴洛克式古典风格成为外滩上最吸睛的建筑,内部的风格则是严谨大气又不失精巧。这样无可挑剔的内外设计是全球顶尖的酒店设计公司WATG及其室内设计事务所Wimberly Interiors的心血之作。酒店中庭有四层楼高,设计了三面环绕LED屏幕,将宾客瞬间带入如梦似幻的场景中,带来视觉的饕餮盛宴。

客房的设计也沿用了拉斯维加斯宝丽嘉酒店的风格,典雅大方,并且保证了每一间豪华客房的客人都可以在自己的房间将苏州河和上海的天际线尽收眼底。

不光如此,苏宁和宝丽嘉携手打造的这座极乐宫殿还将LAGO餐厅请来进驻酒店六层。美国国宝级大厨Julian Serrano将担任LAGO餐厅的特邀厨师。在新概念料理界中有重要地位的Julian Serrano曾屡获享有至高荣誉的詹姆士毕尔德基金奖,并带领美国拉斯维加斯宝丽嘉酒店米其林二星餐厅Picasso连续多年获得AAA五钻奖。在上海苏宁宝丽嘉,他将为客人带来舌尖上的极致享受。

上海阿纳迪酒店

预订:http://www.theanandi.com/

地址:上海市长宁区临虹路7号

大部分酒店都以满足娱乐性为基础而设计,而上海阿纳迪酒店将奢华和养生两个概念糅合在一起,带来了新的养生奢华体验。

酒店名字阿纳迪源于梵语“Anandi”,意为无限欢愉的心境。酒店LOGO是一枚金色的石榴。据说LOGO的设计者认为石榴是喜悦之果,与酒店的寓意十分吻合。阿纳迪酒店由Healing Hotels禾零的养生团队联合德国奢华酒店品牌共同打造,位于上海虹桥枢纽临空园区,毗邻苏州河,占地面积有七万平方米。外观低调典雅,呈太极阴阳鱼的形状。

担纲此次室内设计的HBA合伙人、知名设计师 Agnes介绍说,整个酒店的设计风格于自然中汲取灵感,在简约中创造活力,在空间中传达一种“生命平衡而宁静”的力量。

因而,酒店内装饰多为亲近自然的“灵石”,诸如琥珀、水晶、玛瑙等。宾客进入大厅就是一处绿意盎然的小径,在室内引入瀑布流水,仿佛让人回归到最原始的自然之中。有趣的是酒店的显示屏上实时显示着pm2.5的指数,让人不得不折服于阿纳迪酒店花下大力气打造出的这一适合理疗养生的幽静桃源。

除去333间客房,酒店内还提供了23间理疗SPA室,4间私人健康监测咨询室,还有理疗泡池和漂浮池等水下疗愈区等等设施,完全贯彻了养生的概念,让客人体会到“大隐隐于市”的独特感受。

上海外滩W酒店

预订:http://www.wtwhotel.com/

地址:上海市旅顺路66号

如果你路过上海地标性建筑东方明珠,那你一定能看得到W酒店——它与东方明珠隔江相望,俨然成为北外滩的众多酒店中最为拉风的一个。

早在开业之前,W酒店就已经有了“网红”的气势。自它去年六月的正式营业开始,W酒店宛若一个新的社交风潮,似乎每个人的朋友圈里都会有一个去过那儿的社交达人,开业之后超高的口碑证实了W酒店不止有口口相传的关注度,它给人带来的惊喜可以用“Wonderful”来概括。

W酒店设计中洋溢着满满的老上海情怀。进酒店内,映入眼帘的是贯穿四层楼的霓虹灯组,其中老上海的代表品牌和街道名组成了霓虹灯的主体,旧时上海的海派氛围扑面而来,让人瞬间感觉“穿越”回几十年前。

不止如此,酒店内随处可见的竹片和石板路设计也十分别致,严谨地还原出那个年代的氛围,加之上海代表性的石库门设计,让怀旧爱好者大呼过瘾。

酒店四楼的露天泳池成为了W酒店最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同样也是秒杀朋友圈的拍照圣地。在这里按下快门,可以把繁荣的外滩,美丽的黄浦江的景色统统纳入取景框中。晚上夜色初上,缤纷灯火点缀的黄浦江畔更是惊艳。

预订:https://www.sukhothai.com/shanghai/zh

地址:上海市静安区威海路380号

上海素凯泰酒店

去过泰国曼谷的人,一定对曼谷素凯泰酒店有印象。“素凯泰”这个名字来源于暹罗的第一个首都,22颗钻石组成的佛塔是酒店的标志。而如今,素凯泰酒店及度假村品牌正式登陆中国内地市场,酒店也是上海唯一的全球奢华精品酒店(SLH)成员。

全球奢华精品酒店(SLH) 致力于为特立独行的游客寻找与众不同的酒店。SLH 的每家酒店都与众不同,但也有着相同的特性:最佳位置、最高品质、最个性化服务,同时也给人通过最真实的体验探索酒店所在地文化的最佳选择。

担任上海素凯泰酒店设计工作的是如恩设计研究室,其设计作品在国内外获得过多个设计大奖,对老式建筑的改动得心应手,被誉为“中国设计的改革者”,而上海素凯泰酒店简约清新的风格正是他们最擅长的方向。

一进门就是酒店标志性的悬浮楼梯,灯笼和原木的设计立刻把人拉入安静祥和的气氛之中。酒店内的住房风格简约舒适、低调大气,可以驱赶你所有的疲劳。酒店拥有170间设施齐备的客房和31间设计独到的套房,面积从44至172平方米不等,属上海市内面积最大的客房之一;度身定制的家私设计注重细节,部分客房拥有“浮岛式”床榻,舒适度也是首屈一指。

上海养云安缦

预订:https://www.aman.com/zh-cn/resorts/amanyangyun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元江路6161弄

这家酒店几乎刷新了上海奢华酒店的记录:修建10年,耗资33亿,是全球占地面积最大的安缦酒店。

“安缦系”一直都遵循着“避世”的风格,上海养云安缦自然也不例外,甚至还做了一个大胆的工程。在江西籍企业家马达东先生的建议下,酒店“动迁”这50栋明清古宅与一批古树到上海。这个大工程其实是一次善举:由于江西修建水库,所以附近的古树和古宅遭到威胁,为使它们免遭被水淹没的命运,马达东先生带领由植物学家组成的团队负责从共计30多个村落中拆解、运输珍贵古代建筑,并在上海进行重建。古樟树的栽种,也让安云多了一分稳重、祥和的历史感。

酒店设计采用中国古典风格,主体均为古木搭建。安缦御用设计师Kerry Hill完美重现了中国古典建筑的精美。养云分为数个“村落”,村中狭长的通道被设计成酒店里弄和门廊,供人们步行往来。树木、奇石、翠竹等元素穿插其中,暖光源使得古元素亲近自然又具有人文元素。

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楠书房”。书房原先是古村落原有一处私塾。楠书房承袭了古宅的传统建制,这里可以看书、会客、修养身心、品茶,享受一份大隐于市的清净感。此外,酒店共有5个餐厅、康体中心以及特色水疗馆,在这里享受轻松舒适的氛围,会为你每一个夜晚都增加别致的色彩。

上海镛舍

预订:http://www.the-house-collective.com/sc/the-house-collective/the-middle-house

地址:上海市石门一路366号

继香港奕居、北京瑜舍和成都博舍之后,上海的镛舍成为全国第四家“居舍系列”(The House Collective)酒店。镛舍坐落于人气超高的兴业太古汇,交通便利,地理位置极佳。

镛舍由着名米兰室内设计师Piero Lissoni操刀设计,建筑由Lissoni Associati及Wong and Au Yeung负责,一如既往地延续“居舍系列”的定位及理念,氛围和谐而豪华。

由于至今没有治愈该病的药物,疫苗成了抵抗阿尔茨海默病的惟一希望。10月初,在维也纳召开的欧洲阿尔茨海默病大会上,专家们宣布阿尔茨海默病疫苗将首次开始进行人体试验。这标志着使用疫苗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设想正在逐渐成为现实。

酒店选址别有用心,在客房中即可欣赏上海代表性建筑——石库门建筑群。典雅别致是酒店建筑的主要风格。进入酒店后,首先是迎客小径旁边两排竹子夹道而生,被绚丽的光吸引抬头就能看到纯手工巨型水晶灯。路过前台后,贯穿三层的旋转扶梯的设计最让人惊叹。自上而下看到的是木制特色蜿蜒而下;自下而上仰望时是混凝土强劲有力的线条,令人叹为观止。

别具一格的客房设计拥有特大户外露台,营造安逸宁静、简约优雅的舒适空间,意大利式的简约和老上海式的古朴相结合,令客人能细细品味上海的历史遗韵和都市活力。

酒店在饮食方面颇为用心,太古集团将奕居的特色餐厅 Cafe Gray Deluxe引入镛舍,纽约名厨Gray Kunz与太古酒店的再次合作。

Cafe Gray Deluxe拥有沪上最佳观景露台之一,以竹为主要设计风格,处处充满了老上海的设计,美味美景同时体会,惊喜非常。

上海艾迪逊酒店

预订:http://www.ritzcarlton.com/zh-cn/hotels/china/shanghai-edition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南京东路199号

上海艾迪逊酒店坐落于南京东路商圈,将华东电力大楼连通上海市电力工业局改建而来。作为万豪国际与“精品酒店之父”的联手之作,艾迪逊酒店可谓是开创了设计酒店的新时代。华东电力大楼是上海最早的现代摩天楼之一,建筑造型比较前卫大胆,它曾经面临着被整改的命运,但在建筑师们反复沟通之后,上海艾迪逊酒店的业主鲁能拿出了最大的诚意:全部保留,这使得艾迪逊酒店完美的融入南京路的街道中。

酒店同样是由如恩设计研究室操刀设计,公共区域共占据10层楼,其设计构思源自上海20世纪30年代的历史传承。酒店内部设计颇有古朴和现代相结合的味道,餐厅中桌椅线条简单,而两遍的墙上挂着富有年代感的老上海贴画,创意与怀旧融为一体。

145间客房的设计风格延续了艾迪逊一贯的视觉效果——“简约美”,大面积使用木制元素,营造出亲切独特的家居感。窗外即可将南京路景观尽收眼底,闹中取静,繁华中尽显简约。

COVER STORY PART 2

中国酒店40年

凭珠江而立的广州白天鹅宾馆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饭店外景

畅游过这些顶级奢华酒店,想必你已经眼花缭乱,但这住酒店还能挑花眼的滋味,在早年间还是奢望。须知,在计划经济时代,住酒店还要开介绍信,按级别分配入住。下面就让我们穿越时光,来一番忆苦思甜……

一封介绍信计划经济时代

在过去的40年间,我们的衣食住行都因改革开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些改变都仰赖于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毕竟,在计划经济的年代里,粮票、肉票、介绍信,这些现已在记忆深处褪色的名词占领和设计着人们的生活。

年届60的隋先生回忆,那个时候乘坐飞机是县团级以上的专利,后来普通人才可以凭借县团级的介绍信乘飞机。不光飞机,1960年代出生的“老北京”老秦记得,以前出差住宿“一律听从组织调遣,让你住东就住东,让你住西就住西。那时北京站一出站台口有块‘北京市旅店介绍处’的招牌,还立着一个木制亭子,出差者排着长队,亭子里的人验过单位介绍信后才给开一个单子,上面写着旅社的名字,拿着单位介绍信和那个单子,旅社才给安排住宿。”

“在改革开放之前,北京的大饭店并不多,民族饭店与北京、前门、新侨、和平、六国、西苑、香山并列号称京城的‘八大饭店’。想要住进北京饭店先要到北京市第一服务局先开介绍信,你是在北京饭店,还是在民族饭店,具体住在那个饭店还得第一服务局分。如果成功开到介绍信,然后拿介绍信到饭店住宿。”

“八大饭店”当时直接归北京市政府饭店办公室管理,属于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中央和北京市的会议接待任务,不接待社会散客,您要是外地客人,想住饭店得拿着省市自治区开的介绍信,看你是什么级别,然后让你到市政府饭店办公室换信,才能进门。

换言之,“八大饭店”平头百姓别说没钱住不起,有钱也住不上。六十年代初,老秦有一次从东安市场出来后,出于好奇,大着胆子走进了“神秘”的和平宾馆。谁料刚一进门,就被人“轰”了出去。提起这桩陈年旧事,老秦还忍不住打趣儿:“都说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老秦家比大禹还牛,一家四代十几口子斜对面华侨大厦比邻而居了好几十年,竟没一个人迈进过半步。”

其实不光北京,改革开放之前,全国各地酒店都是国家政府部门的附属事业单位,“接待”是政府部门的一项任务。在那个时期,住酒店不光要凭介绍信,还有级别限制。比如说,上海锦江饭店,只接待县团级以上的干部。

锦江饭店的前身是一幢仿美国现代派风格的公寓大厦,能入住其中的个个都是旧上海显赫一时的“人物”。上海解放后,时任上海市公安局局长杨帆同志向市委汇报后,决定把这栋公寓大楼的13层楼办成新上海的第一个国宾馆。

1951年6月9日,锦江饭店正式开张了。据记载,“锦江饭店一开张,房屋尚未粉刷完毕,地毯还未配上,世界学联的代表团(锦江饭店接待的第一批外宾)就已经下飞机了,外宾有时候一来几十个、上百个。常常是上级一个电话打过来,说是客人立马即到,饭店上下从总经理到厨师司机、服务员必须闻风而动。”而被誉之为“改变了世界”的《中美上海公报》也是在锦江小礼堂磋商(1972年2月27日),公报从根本上改变了中美关系的原则,中国从此打开了通向世界的大门。

广州白天鹅宾馆

“白天鹅”起飞合资/外资酒店的开放

这种国内酒店以会议接待为主的情况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逐渐变化。彼时,国际旅游接待人数及国际旅游收入排名在全球四十位以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两个月前,邓小平在会见美国泛美航空公司董事长西威尔后决心大搞旅游,他同民航总局、旅游总局负责人说:“民航、旅游这两个行业很值得搞”,“利用外资建旅馆可以干嘛!应该多搞一些”。他还算了一笔账:一个旅行者花费1000美元,一年接待1000万旅行者,就可以赚100亿美元,就算接待一半,也可以赚50亿美元。

从那时起,国内酒店开始接待国内外散客,老百姓才能住上宾馆饭店。但随着大量国外客人的涌入,国内住宿接待能力面临了极大的压力。这一令人尴尬的难题自然引起了中国高层领导人的注意,饭店的投资和建设随之成为当时的国家大事。

在这一背景下,国内第一批合资酒店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广州开始了筹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是爱国港商霍英东与广东省政府合作兴建的中国第一家合资五星级宾馆——白天鹅宾馆。

白天鹅宾馆于1983年开业,有34层高,位于古树参天、曾经领事馆及外商机构密集林立的广州沙面,凭珠江而立。开业时,时任国家主席的杨尚昆前往剪彩,这一待遇足以说明它在转型时代中的重要象征意义。

如今的广州虽早已豪华酒店林立,也不乏中国大酒店、花园这样的老牌五星酒店,但是问起广州老一辈人关于酒店的印象,大部分第一个反应都是白天鹅宾馆。可以说,白天鹅不仅是广州的地标建筑,更承载了好几代广州人的时光记忆。尤其对于出生在上世纪70、80年代,跟随改革脚步一同成长,并已成为社会中坚力量的那部分青年人而言,白天鹅是他们“开眼看世界”的一扇窗。

据白天鹅统计,酒店营业30年间共接待过40多个国家的150位元首和王室成员,以及多位文化、艺术、体育界的名人,包括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古巴总统菲德尔・卡斯特罗等等。在最初的20多年里,白天鹅不管是服务口碑还是酒店营收,在本土高星酒店中一直保持着一枝独秀的状态,它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变迁、酒店市场的发展、客源的变化、消费习惯的变化,务实的广州人也在“一盅两件”的固定生活模式中,见证了故乡水长流的景象。

一提到白天鹅,80后的广州市民沈小姐脑海里首先浮现出的是“早茶超好吃、滨江河岸、霍英东”,而这三个一举囊括美食、美景和名人八卦的关键词,颇显她地道广州人的本色。

“开业的时候家里人带我去参观过一轮,但因为当时实在太小,很多事情都记不太得了,你问我(对白天鹅宾馆的)印象,真的都是尘封的记忆。不过我对那个人一靠近就会自动打开的玻璃门印象很深,是我第一次见到,觉得太神奇了。”

虽然她笑言与之有关的都是一些“尘封的记忆”,但“白天鹅”三个字正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她的记忆之门,带出了她珍藏心底的,许多与家庭、与家乡、与岁月有关的温暖往事……

“小时候白天鹅真的是很高档的酒店,但也正因为太高档了,所以虽然那里的早茶很好吃,一般不会去那边早茶什么的,连想都不敢想的那种。只有遇到‘阔亲戚’请客的时候才去过两三次,还要被父母耳提面命不可以失礼,但是真的很好吃,不光是早茶,月饼都很好吃。”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国内酒店业的发展,很多以往白天鹅独有的设施都普及开来,但在广州人心中,白天鹅的早茶依然占有重要的位置。前几年宾馆装修维护,喝早茶的地方一同歇业,重新开门迎客时全广州的新闻媒体都特意对这条消息予以报道,足见白天鹅早茶的“回归”是一件多么教人翘首以盼的大事,而那段时间去白天鹅喝早茶都要排上很久时间的队才能等到位置入席。

除了美食,白天鹅宾馆作为景观,也是沈小姐至今仍会向初来广州的朋友推荐的必到之地。

“以前逢年过节的时候,白天鹅外墙上都会挂一些灯饰,所以每到这个时候亲朋好友都会提议一起去白天鹅看灯——不是说去宾馆里看灯,而是一到暮色时分,很多广州人都会走上人民桥,从人民桥上远眺滨江河岸上的白天鹅外墙灯饰。其中灯饰最华丽的时候就是春节和圣诞节,说起来,我知道什么是‘圣诞节’,也是因为白天鹅。”

据沈小姐回忆,举家去白天鹅看灯的这一传统节目大概从宾馆开业持续到了千禧年前后。进入21世纪,商业的飞速发展让灯饰不再稀奇,“看灯”的习惯也慢慢淡出了广州人的生活,但白天鹅与人民桥却依然是拍摄广州落日风光绝不能跳过的景致,但凡是这一主题的照片,总少不了白天鹅入镜,人民桥上也从不乏摄影发烧友们趋之若鹜的身影。

当然,即便你不是摄影爱好者,白天鹅依然是游览广州不可错过之地。沈小姐介绍说:“市内游的话,广州人都会提议大家去白天鹅逛逛,其实就是泛指了那一片沙面。因为白天鹅在沙面岛内,没有专门的公路可以进去,都是九曲十八弯的,所以当时为了方便出入,还特地在沙面岛外绕着建了条直达的路进去酒店,这个在当时来说也是很大手笔的工程了。那条路上种满了木棉,三四月份过去的话很漂亮的。”

沈小姐的好友Y小姐补充说,“小时候生日去白天鹅吃自助餐,望着江边的印象还蛮深刻的。稍大些之后,坐游艇夜游珠江,基本上都是在包间里面唱K,但到了白鹅潭附近,都会跑到甲板上,特意看白天鹅的外景。白天鹅室内的‘玉堂春暖’石山流水也是蛮值得提一下的‘景点’,因为当时真的很少见,现在很多街坊去到那边也还是喜欢拍个照怀旧。另外就是,我小时候一直觉得它家提供小孩子坐的BB凳超级舒服,比别家都好好多。”

然而,白天鹅宾馆当时四门大开的做法,也在宾馆管理人员中引起了一些反对。白天鹅宾馆原副总经理彭树挺曾回忆说:“(当时)我们都想不通。‘四门大开’,阶级敌人就很容易搞破坏了,既担心客人安全又担心设备损坏。霍英东说,什么坏了我就给你们买什么,不用你们花钱。”公开资料显示,尽管当年白天鹅的管理人员曾就四门大开带来的损耗多次提出意见,但霍英东仍坚持,“我当时就只有一个信念,就是让群众开开眼界,认识一下中国人的智慧和新的创造,增强中国人对自己和国家前途的信心。从经济观点来考虑,也是开放好,先有人气,然后才有财气”。

以白天鹅宾馆为代表的合资酒店开放后,1980年代末,外资酒店也出现在了国人的视野中。1988年,上海静安希尔顿酒店开业,这是当时上海第一家由外资品牌管理的五星级酒店,也标志着希尔顿进入中国市场。当时住一晚希尔顿酒店相当于一个普通人20个月的收入。豪华的大楼、国际化的管理,也使得它成为了不少年轻人梦寐以求的工作地点。

采访中,上海东湖宾馆工程部经理的霍熙平也不无感慨地提到,外资酒店刚进上海的时候,酒店少,很多大学生都抢着去希尔顿之类的开门、端盘子,就因为收入高;但现在酒店多了,整体薪资却不高了,加上工作相对辛苦,反而成了人才稀缺的行当。

从政府接待到开放经营事业单位的企业化运作

上海东湖宾馆

外资酒店涉足中国市场后不久,一批原以接待任务为主(或仅从事接待任务),且有国资背景的宾馆开始对外开放经营,上海东湖宾馆算得上是先行者之一。

提到旧上海大亨杜月笙的名字,上海人都绝不会陌生,但提到毗邻淮海路,位于东湖路70号上的东湖宾馆,或许就没有它的原主人杜月笙那么声名在外了。这份低调与神秘的由来,除了东湖宾馆大隐于市的地理位置,也与其以接待任务为主的运作模式相关。

东湖宾馆所属的东湖集团成立于1990年,现为上海市三大旅游骨干企业之一,拥有包括西郊宾馆、虹桥迎宾馆、兴国宾馆、东湖宾馆、瑞金宾馆、东郊宾馆等在内的上海多家高级花园宾馆。1993年加入东湖宾馆,现任工程部经理的霍熙平告诉笔者,与锦江集团这样拥有国资背景,但完全实行市场化经营模式的企业不同,东湖宾馆真正开始对外经营,还是上世纪90年代的事。

“正因为东湖宾馆以前一直都是做纯接待任务的,所以当年我从上海商业学校毕业,分配到东湖宾馆的时候,社会上很多人甚至连东湖路在哪儿都不知道,可以说是非常低调的。但后来,随着时代和集团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接待任务也越来越多,而大家也都知道,要做好接待任务是需要一笔不小的费用的,在这种情况下,光靠政府的财政拨款做接待,而不去考虑如何开源,显然不是长久之计。这个情况下,为了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东湖集团便成立了,并且开始对外经营。采用事业单位企业化运作的模式,坚持‘中宾为主,以外养内’的经营方针,现在也是有了一定的规模。”

所谓“中宾为主,以外养内”,是指以接待任务为主,再用对外经营的盈利来反哺接待任务。“换言之,对外,我们是上海市东湖集团,对内,我们依然是市委办公厅的招待所。而像锦江集团,他们就完全是市场化运作,非常贴近市场,从高到低铺开了很多不同价位的品牌和产品线。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东湖集团不贴近市场,而是说我们的主要目的不在于此,这是我们跟其他企业的最大不同。”霍熙平这样说。

上海东湖宾馆工程部经理霍熙平

相比东湖宾馆的“两条腿走路”,上海锦江国际酒店(集团)则一直是上海国市场化联合重组的“排头兵”。这些年来不仅与新雅等集团重组兼并,还收购美国州际酒店集团、增持法国酒店雅高、收购铂涛81%股权、维也纳80%股权,可谓是动作频频。以少量国有资本吸引和撬动多元资本,以国际化带动国资国企改革,从“走出去”升级全球化企业,作为亚洲最大酒店集团之一的锦江集团正在加速“全球布局、跨国经营”战略。

当然,无论是锦江的全面市场化还是东湖的两条腿走路,贴近市场的企业化运作都为消费者带去了更好的体验。霍熙平告诉笔者,上世纪90年代初的时候,可能给客人及时送个热水瓶就已经属于品质服务了,但现在是要泡好茶水、准备好热毛巾,可以说整个行业都是“从不懂到懂,从懂到专业”的一个过程。“而且相比服务,当时大多客人看重的都是酒店的硬件,比如酒店有24小时热水能洗澡。”这个细节不由让笔者想到曾听老一辈人提起过的故事——由于当时淋浴器、热水器之类的设备尚未在家庭层面普及,想舒舒服服洗个澡是件难事,因此如有外地亲朋来本地出差,有些家庭会拿着外地亲朋的酒店钥匙,轮流上酒店洗热水澡。对于很多“85后”来说,这无论从哪方面看,都几乎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毕竟,现如今,淋浴器、热水器早已普及,在家泡澡也是司空见惯,酒店有没有泳池、SPA、健身房才是新的硬件衡量标准。

面对客人的需求变化,东湖宾馆在软硬件上都在与时俱进,霍熙平举例说:“现在我们遇到有小孩的客人,都会提前包好房内家具尖角等;前两年改造的时候,给所有客房配上了卫洗丽注卫洗丽:卫洗丽是由TOTO发明的智能马桶盖(在普通马桶上也能够安装),集便盖加热、温水洗净、暖风干燥、杀菌为一体,是微电脑控制、舒适卫生、人性化的现代产品。,以提升客人的舒适度;针对老客人和VIP客人,我们也都会运用大数据的概念做好客人档案,以此提升服务品质。”

互联网时代的“大跃进”经济型品牌酒店的爆发

千禧年前后,随着国内旅游消费和中小型商务活动的高度活跃,一批新兴酒店集团成长起来。2004年的时候,国内的品牌经济型酒店大概只有700家,但到今天,规模大约在2.5万家,这在世界酒店业发展史上也堪称奇迹。尤其如家集团,2002年成立后,仅仅花了4年时间就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中国酒店业的海外上市第一股;2016年,这家酒店业的民营巨头与首旅酒店集团完成私有化交割,摇身一变归为“国资”;2017年底,首旅如家的酒店数量更是达到了3712家。

何以获得如此高速的发展,首旅如家掌门人孙坚将之归功于“天时地利人和”。“中国经济型酒店这块,真正起主导的还是一些市场化的企业,包括像我们、像7天、像华住都是属于市场化的企业。很多时候成功一定有很多的要素,但一个企业或者一个商业模式的成功,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能迎合一个所谓的风口,能够去磨合好天时地利人和。如家赶上了中国经济发展、中国中小商务活动发展的高峰,也正好赶上了一个比较稳定的社会大势,加上中国民营经济的崛起,才有了市场供给需求旺盛的天时;第二,从地利来说,当时国内的酒店,品牌度、连锁度都不是很高,我们作为创业者抓住了一个产品的机会;第三就是团队的努力和执行力,对如家商业模式的精准定位。这三样加在一起,才会发展那么快,所以之前《南方都市报》说我们是一个被设计过的商业模式,从2002年到2006年,花了三年半的时间上市,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很不费力,但因为我们都是踏踏实实做足了准备,整个的过程都被精心设计过,才能那么快。”

成立16年间,如家经历了赴美上市,又在与首旅达成私有化协议后转战A股,在中国经济走入“新常态”的当下,孙坚并不觉得如家或行业会面临一个大的转型和挑战。在他看来,企业本来就是随市场来变,所谓新常态,也不过是跟过去的发展速度不一样,市场化的企业就好比在大河里游泳,节奏不对就调整节奏,速率不对就调整速率,全靠运用自身的“泳技”。

他分析说:“改革开放40年过去了,已经到了消费升级的时候了。中国那么大的国家,老百姓的需求不光大,还多元,大家也越来越愿意花钱、越来越敢花钱,所以从需求维度和供给维度交错来看,商业活动像万花筒一样,转过来是这样一个图案,转过去是另外一个图案,还是非常有意思的东西。”

同时,他还认为今天新一代的消费者对酒店的要求已经大不相同,而这恰恰是整个行业的新机遇。“比如说2004年到2012年这8年的时间中,你会看到基本上一款产品可以打遍天下,可以说是‘一招鲜’,因为那时社会上住宿行业的整体丰富度不高,所以无论是商务客人、休闲客人、家庭旅游客人住如家都觉得蛮好的,那时候对产品的要求就是简简单单的干净、安全。但如果说看最近的5、6年你会发现,干净、安全的要求已经变成了最基本的通用要素了,不能成为哪个产品或者是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所以你今天会看到大家对品质的要求,包括设计上、颜色上的,所谓的审美品质的眼界会更高。”

孙坚的这番话,足见其对大局的敏锐和不灭的创新意识,而事实上,这份敏锐和创新早早就扎根在了他的身上。1980年代,随着国门的打开,许多年轻人怀着不安与憧憬前往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发达国家与地区学习和闯荡,而孙坚也决心“弃医从商”,赴澳大利亚留学。他回忆说,1985年前后是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波留学高峰,但由于当时对外的了解并不是很多,大家其实内心都挺茫然的,并不能预料到外面的世界是怎样,只知道出去看看,学点东西、见识见识。

对比现在的留学生,孙坚连连表示变化太大了。“现在的年轻人出去留学,他们对国外什么样子很清楚了,每天也都能跟国内这边联系,特别是上海等大城市出去,也不会觉得跟国内有很大不同。不像我们当年,一出去的确是觉得发达国家的社会成熟度比我们高,反差挺大的,会觉得是一个崭新的世界,但是在95年、96年以后,我们看到中国的蓬勃发展,到现在大的格局也好,硬件也好,新技术的应用也好,其实已经和发达国家同步了。不是很多人都开玩笑嘛,说以前是卖房出国,现在是你想回国还买不起房。”

首旅如家掌门人孙坚

如果说改革开放改变了孙坚这一代人,那么它又对酒店行业带去了哪些根本性的变化呢?谈及此,早在2008年便荣获“中国改革开放30年社会服务业十大领军人物”称号的孙坚对此也有着自己的见解,他说“酒店业现在对大数据、AI等技术的应用,加上住客的个性化、社交化的需求,是这几十年来顾客消费变化的真实写照。这都是随着中国消费者的生活方式而变化,是随着品质生活的需求而变化。这个行业从最早的非市场化到市场化,从市场化到全系列市场化,到今天的主题、科技、体验,包括服务,它是一个窗口。我觉得酒店作为服务业中的一类,是最讲究礼仪、专业服务度、整个服务流程和标准的,所以我觉得这套标准其实是为中国整个的改革开放,为中国社会不断进步和成熟带来推动的,同时也反哺了酒店本身的发展。”

既然提到了如家,季琦的名字自然不可忽略,因为对于中国人而言,出门旅游酒店从订到住,八成都跟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1999年至今的17年里他先后创办携程网、如家、汉庭三家上市公司,2015年携程收购了艺龙,拿下了去哪儿,艺龙的新CEO是季琦的妹夫,而携程前副总裁郑南雁创办了7天连锁酒店,成为国内首个纽交所上市的酒店企业,堪称一个传奇。

1999 年 5 月,季琦与梁建章、沈南鹏、范敏共同创建了携程旅行网,这个在今天互联网届无人不知的黄金搭档,被称为“携程四君子”,说他们开创了中国的在线旅游行业一点也不为过。

携程的营收主要是通过订飞机票、订房和订购旅游线路这三个主导产品实现的,其中订房收入约占总收入的80%以上,是一个需求极高的市场。而创建“如家”经济型连锁酒店,也是因为一组数据带来的“偶然”。

2001年,携程网的一位网友在网上发了个帖子,抱怨说在携程上预订宾馆的价格偏贵。这引起了季琦的注意,他对携程网上订房数据情况做了分析,发现客房价格比较便宜的经济型连锁酒店卖的特别好,经过深入的市场调研,季琦发现,相当数量的业务出差人员为企业中、低职位员工,出差补贴都有一定额度,通常一天吃住总额在二三百元上下;另外,假日期间,为数众多的散客旅游也偏向于选择价廉物美的居住场所,舒适享受退居次要地位,简洁干净成为首要条件。季琦马上抓住了这个创业机会,创办“如家”搞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

之后,季琦退出如家,等他2007年杀回市场,如家已经上市,由携程的前部下郑南雁所创办的7天也已经有100多家店,面对自己所占股份比例不同三家公司,他压力很大。虽然季琦也多次说过,兄弟之间避免残酷竞争,但两次在IPO之前从创业团队退出,再度杀回连锁酒店行业,他希望汉庭是自己的那张王牌。

先后将携程、如家、汉庭三家公司推向纳斯达克。如今的季琦向媒体表示不会再做第四家、第五家上市公司。“华住(2012年底汉庭更名华住酒店集团)才是我一辈子的事业。华住不仅要做中国的酒店集团,还要做世界的华住,华住要打造一个开放、协同、共荣的酒店业生态圈。”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秦宇认为,改革开放政策和国外旅游消费的推动促进了酒店业的第一次转型,在我国初步形成了完整的酒店产业体系并极大地引领了时代转型和国民经济中许多行业的发展。大众中产阶级的兴起及与之相关的国内消费市场爆发促进了酒店业第二次转型,使得以“干净、安全、方便”为核心诉求的连锁经营酒店在短短十年时间内发展到100多万间客房的规模,在第一次转型形成的涉外星级酒店体系外新建了一个更加庞大的体系。如今,在“需求+技术”双元驱动下,酒店业的第三次转型已经揭开了面纱,在整个中国大地上以一种时间和空间交错的形式渐次展开。

面对着圈层消费特征越发显著的市场现状,同时在互联网、智能化技术不断发展的驱动之下,大数据成为酒店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从商务到休闲,酒店住宿随着“新中产”的消费趋向催生出了极大的想象空间和多元的发展潜力。当消费者入住酒店,不再满足“住宿”这样的刚性需求,而是更偏向于为“更美好的体验”而消费。

在这种诉求下,锦江也好,如家也罢,都以广撒网的方式做了细分品牌的市场布局,或新颖或别致的民宿也在这几年大放异彩,形成了“无民宿不时髦”的旅行风尚。而随着国内高端星级酒店的成熟,老牌的外资酒店也风光不再,1998年开业的上海希尔顿酒店曾辉煌一时,2013年时的中国门店数达到了184家,位居中国酒店市场第九名,但这一数据在第二年就锐减为52家,排名跌至第29名;直到2017年,中国最早的一家希尔顿宣布撤牌了——接牌的不是别人,正是具有国资背景的锦江国际酒店集团北方公司下属的昆仑品牌。

不过值得玩味的是,虽然外资五星酒店在中国市场不再吃香,但以安缦、宝格丽等为代表的高奢品牌却争先恐后地想要在中国市场“刷出”自己的存在感。对此,资深业内人士指出,除了看中中国新富阶层的消费能力,高奢酒店品牌已经成为了房地产运作的一枚棋子——相比酒店本身能盈利多少,为周边区域“贴金”才是其真实目的。

当然,作为消费者的我们或许并不需要过多在意这些资本江湖的恩怨情仇与“小心机”,面对一个拥有更多个性化选择,又各显神通的自由市场,理当是不亦乐乎!

COVER STORY PART 3

酒店排行榜

在高楼耸立的都市,我们随处可见风格迥异的高端星级酒店,甚者凭借其时尚外观成为城市里的地标建筑。近年,国内本土企业大举投资兴建高端酒店,而国际酒店巨头们也纷纷逐鹿加入战局,渴望分得一杯羹。

前不久,全球酒店行业权威媒体美国《HOTELS》杂志公布了2017年度“全球酒店325”排行榜。据2017年全球酒店集团300强榜单显示,进入榜单前十的酒店分别是:万豪国际、希尔顿、IHG洲际酒店集团、温德姆酒店集团、上海锦江国际酒店集团、雅高酒店集团、精选国际酒店集团、北京首旅如家酒店集团、华住酒店集团以及贝斯特韦斯特国际酒店集团。其中,万豪国际、希尔顿、IHG洲际酒店集团位列前三甲,而美国酒店品牌占据了十强中的一半名额。

值得一提的是,位列榜单前十名的顺序与上年并无区别。国内方面,锦江国际、首旅如家、华住三大酒店集团进入十强,市场占有率上,2016年底锦江、首旅、华住市分别为20.3%、12.6%、11.2%,三家酒店市占率合计达到44%。格林、东呈、尚美、开元、香格里拉、住友、金陵、港中旅、君澜、碧桂园、海航、瑰丽等12家酒店集团进入百强,而剩余百名后的还有石家庄国大酒店经营有限公司、瑞雅国际酒店集团、安徽古井酒店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总计20家中国酒店集团进入全球300强名单。

截至2017年12月31日各酒店集团房间数排序的全球酒店集团TOP10

市场收并购潮

榜单首位的万豪国际拥有6333家酒店,房间数为1195141间。以130亿美元正式收购喜达屋后,今年6月,万豪又斥资2.55亿美元收购了一家1000间客房的酒店物业。同样选择通过对现有存量市场的重造来实现品牌拓展的,还有榜单排名第6的雅高,以12亿澳元价格成功收购Mantra集团、新增了138家酒店。

国内品牌则是一面晴天一面雨,金陵通过资产注入的方式,新增14家优质高端酒店资源;而华天则继续通过酒店资产变卖的方式,来取得收支的平衡。受地产拖累,华天酒店集团这两年来通过质押股权、出售子公司等多种形式,以避免“退市”的风险。然而,据其2018年第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华天酒店集团营收虽同比增加10.25%至2.52亿元,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依然亏损7390万元。而上榜十强的三家国内酒店龙头企业,在大额并购上也是动作频繁:首旅酒店110.5亿元收购如家100%股权;华住36.5亿元收购桔子水晶100%股权;锦江股份82.7亿元收购铂涛81%股权和17.5亿元收购维也纳80%股权,目前规模已经跃居市场第一,成为扩张最快的酒店集团……诸如上述,伴随着巨头们的不断兼并和收购,高端酒店行业的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目前,高端酒店品牌市场上,皇冠假日与喜来登二者的品牌占有率均达到5%;而国内领先的品牌锦江、金陵两者的占有率都达到4%。从这一视角来看,国际品牌与国内品牌的表现似乎已经“不相上下”。但需要注意的是,仍有53%左右的市场空间正被更多的中小品牌瓜分。这对于高端酒店品牌而言,一方面意味着进入缺口仍然存在,另一方面也意味想要拿下市场需求的最后长尾,必将面临极其激烈的多方竞争。

品牌运营蝶变

不管是在国内小试牛刀的华邑,还是今年6月在澳洲推出的voco,包括刚刚完成收购的丽晶,洲际酒店集团正在试图通过丰富其品牌线,来拓展更多的用户客群。温德姆酒店集团则选择了独立上市,来加快其轻资产模式的运营。温德姆酒店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刘晨军曾公开表示,酒店业务在独立分拆以后将会更加专注,预计未来几年在中国将以每年新增两百家酒店左右的发展速度扩张。

在运营端,万豪选择了更多的操作可能性。如何让旗下31个品牌为更多的客户群所熟知和接受,是摆在这家国际酒店集团巨头面前最大的难点之一。在宣布与飞猪成立合资公司一周年之际,万豪直接关闭了自己的中文官网预订窗口,选择与飞猪战略合作,看似是一次逼不得已的“站队”和“战略放弃”,实则是将自己不擅长的版块转移到合作伙伴上。先不论最终的效果如何,这种跨界合作的勇气,就值得在行业里推崇,开启了高端酒店的自我变革之旅。

中国10大高端酒店品牌市场占有率 数据来源:中商情报网

反观国内,从酒店数量上看,中国酒店市场显然早已步入发展的“快车道”,但在“品牌化程度”上,却始终与欧美等地的发达酒店市场存在着一定差距。今年年初时,迈点旅游研究院(MTA)联合Talking Data曾发布过一份高端酒店运营与消费白皮书,其中具体列举了目前国内高端酒店市场所呈现出的几大特点:“酒店数量少、增长速度快”、“华东地区最热,上海增长数全国最多”、“商业中心及旅游区是高端酒店偏好选址”。

据迈点旅游研究院(MTA)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11月,国内实际酒店数量已超过24万家,其中高端酒店达到11,971家,占比仅约5%。虽然高端酒店市场体量占比较少,增长速度却位居前列,5年间的年复合增长率也达到5.1%。

在高端酒店持续快速增长的背景下,2017年国内共开业高端酒店81家,分布于八大地区45个城市。其中,华东地区开业42家,占到总数量的一半以上,其市场容量与投资热度可见一斑;江苏省新开业10家高端酒店,成为增长最快的省份。具体到城市,上海以新开业10家高端酒店的数量成为增长最快的城市,但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均未进入增长最快的城市排行。随着一线城市核心区和CBD附近酒店密度的不断提高,更多的高端酒店将新址转向城市周边开发区或者深入布局,转向二三线城市的核心区域。乌鲁木齐、遵义、荆州、海口等城市的高端酒店市场,就是在这一趋势带动下成长起来的典型。

对于特征明显的旅游城市而言,与其旅游特征高度相关的区域仍是国内高端酒店关注的焦点,譬如三亚的亚龙湾、三亚湾、海棠湾均为当地热门度假旅游景点,也成为新增酒店的首选。此外,与全新的城市综合体合作,打造全方位服务场景,或是基于城市重点旅游、商业相关设施的落成,围绕筹建酒店,例如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合肥滨湖世纪城等,也已成为高端酒店选址的另一个方向。

2017年高端酒店消费者基本属性 数据来源: 迈点旅游研究院

得口碑者得天下

有人说,得消费升级者得天下。随着新中产崛起、年轻消费群体增多,中国高端酒店市场也迎来了个性化发展时代。除了合理的运营模式和不断开拓外,良好的口碑自然成为了维系用户的重中之重。

有数据显示,2017年高端酒店市场消费者以26-35岁人群所占比例最高,35岁以下消费者合计占比接近80%(见左图),可以看出,80、90后正在成为消费市场的主力军。进一步对比过往数据可以发现,19-25岁消费人群增长比例明显提升。对于酒店经营者而言,整个市场正传达出年轻化的信号,而这部分人群虽然仍以男性为主,但女性消费者的比例在2017年提升了12.3个百分点,值得密切关注。在职业分布上,大学生消费比例接近10%,同样是不容忽视的力量。此外,就数据而言,高端酒店的消费者大多为已婚,对高端酒店经营者而言,在实际运营中更需要考虑到家庭及亲子方面消费需求。

不仅是要维护和强化高端酒店本身的市场定位,在加强服务品质、打破空间边界、丰富空间内容以及智能化上同样要筑起更高的壁垒。一方面,年轻化消费趋势对高端酒店的定位会带来一定影响,另一方面,女性相对男性而言感性消费的可能性更高,消费的关注点也有所不同。通过情感营销,结合女性消费者的行为偏好,或将为酒店带来更多惊喜。

猜你喜欢
白天鹅
秋 景
赵杰摄影作品欣赏
白天鹅
白天鹅
青蛙与癞蛤蟆
白天鹅
我的白天鹅
丑小鸭回家
千余只白天鹅迁徙向海栖息
“丑小鸭”变成“白天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