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信息化时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

2018-09-08 11:14赵烨娜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18年8期
关键词:有效性信息化小学语文

赵烨娜

【摘 要】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科技实力越来越高,中国步入了信息化时代,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许多教师也运用多种科技手段进行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多媒体已经成为授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设施,然而,怎么样才能够把多媒体等新兴设备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有机的统一起来呢?这个问题是现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下,有关教育机构和广大的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多媒体等设备的作用,用多媒體等设备的优点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弊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利用信息技术来实现资源共享,并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将信息技术的应用与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融合在一起,通过这种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信息化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性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中国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在现在的教学手段中,更多的教师选择多媒体和互联网,在这样的背景下,就使得电脑在对教育的资源进行共享和整理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将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与新兴的信息化授课方式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仅仅对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方面有很大的作用,而且还能够充分的锻炼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有助于从小培养学生对语文这个科目的兴趣,为此,老师应该在遵循语文教学的客观基本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思考如何让信息技术更好的为小学语文教学服务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课题,在新课改的趋势下,语文老师应该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革新,将信息技术与语文的课堂进行合理的分配,让它们相互配合教学,以此来使语文课堂焕发出新的生机。

一、信息化时代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出现的突出问题

(一)多媒体的价值被盲目夸大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在此情况下,越来越多的老师忽视课本自身的价值,转而把多媒体课件当成了主要的授课方式,老师把更多大精力都投入到了教学课件的制作上,对课本的分析和备课的时间由此大大的减少了[1]。此外,多媒体的出现也使得老师和学生对书本的重视严重不足,对课文的阅读时间出现了明显的减少,这些情况的出现,致使课本不能发挥出良好的作用,造成了对课本定位的混乱。

(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照本宣科,对课堂缺乏感染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教学工作的中心,老师所起的作用实际上是一个引路人的作用,老师要对学生们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整合,对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进行有效的协调,这样才能使教学效果更上一层楼。然而有的老师却忘记了自己的职责,课堂上的大多数时间只是利用课间在泛泛而谈,没有把自己对工作的热爱和对学生负责的态度融入到自己讲课的过程中,导致在讲课的过程中往往缺乏自己的真情实感,使得学生不能很好的对所学知识进行吸收,也不能对老师所讲进行有效的反馈,在这样的情况下,导致课堂的感染力明显不足【2】。比如在学习鲁迅的《故乡》时,老师过度的利用多媒体技术,而没有对课文进行生动的讲解,这就使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造成了对课堂没有感染力。

(三)对网络课件及其依赖,造成学生创新能力有所下降

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网络上蕴含着各式各样的资源和信息,这位师生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不能理清网络技术与现实语文课堂的关系,这就会对学生产生不利的影响【3】。它就会使学生过度的依靠网络资源,而忽视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而老师上课所用的课件也是源自于在网络上的下载,有的老师往往自己没有对课程进行深入的分析,而是直接下载他人的劳动成果,这就使得老师的教学能力不能及时提高,对小学语文的教学也产生了许多伤害。比如在学习《黄河颂》这篇文章的时候,老师过度的依赖课件,致使学生们不能够感受黄河的波涛汹涌带给人们强烈的精神震撼,以至于对文章中描写的场景无法感同身受,所以,为了更好的让学生们领悟《黄河颂》这篇文章激烈的思想,老师应该对课本进行积极的备课,并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使学生的印象更为深刻。

二、信息化时代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

(一)老师积极改变自己的定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老师往往只是在三尺讲台上用黑板和粉笔来对学生的疑惑进行答疑,这样难免使讲解有些生硬,也不能吸引学生投入学习,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老师可以在适当的限度内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课程的讲授,在这种模式下,既可以让课堂变得更为活泼生动,也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这对于老师和学生都是一举两得的方法。例如在《我的叔叔于勒》这篇文章中,就可以利用微课这种新模式进行场景再现,通过学生们对场景的观察和发现,拉近学生与书本中人物的距离,让学生更好的进行理解。

(二)丰富教学的内容,对学生的视野进行开阔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越来越强调以学生为本,所以,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考,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视频和音频的灵活运用来达到这些目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劲头。多媒体技术的用用,还可以让学生不局限于书本上的文字,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眼界【4】。比如在学习《长城》这篇文章的时候,如果只是让学生对书本的文字进行阅读和想象,学生是不能很好的了解到长城的壮丽雄伟的,但是,如果老师运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关于长城的视频,那么学生就可以以更加直观的方式来感受长城的魅力,领略长城的气魄,就能够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对于学生的学习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结 语】

语文这门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它对学生以后的其他学科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所以,我们应该对初中语文的教学作出明确的指示,也要引起必要的关注。在对语文进行授课的过程中,我们既要把陈旧的不适合时代潮流的教学方法坚决摒弃,也要在适度的范围内大胆运用新兴技术来保证教学效果,保证学生的学习成果。

【参考文献】

【1】王宗.小学语文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课程资源的实践与问题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6(9)

【2】杨凤琴.浅谈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整合【J】.信息教研周刊,2011(3)

【3】于喜玲.论多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J】.新课程(上),2017(8)

【4】朱雅琴.关于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思考【J】.新课程学习,2013(9)

猜你喜欢
有效性信息化小学语文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