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家服办:完善政策措施,加强行业规范化建设

2018-09-10 13:24刘培峰
家庭服务 2018年5期
关键词:家政贫困县服务业

刘培峰

2017年,河南省按照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部际联席会议的安排部署,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加强行业规范化建设,提高从业人员技能素质,推进河南省家庭服务业健康发展,吸纳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截至2017年底,全省各类家庭服务机构约2万家,从业人员80万人左右。

强化政策引领

河南省政府出台《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关于印发河南省推进健康养老产业转型发展方案若干政策和产业布局规划的通知》,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进行了统筹部署。河南省发改委、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17厅局联合印发《河南省家政服务提质扩容行动实施方案》,通过健全家政服务职业培训体系、完善家政服务标准和服务规范、强化家政服务行业监管、推动家政企业做大做强、加强对行业发展政策扶持等重点行动,不断强化供需对接,扩大有效供给,优化市场环境,全面提升家政服务业对稳增长、促就业、惠民生方面的促进作用。

开展家政劳务对接扶贫行动

一是開展调查摸底。下发《关于做好中心城市家政服务劳务对接的通知》,按照通知要求,郑州、洛阳等中心城市和河南省国家级贫困县做好家政服务输入输出需求调查摸底工作。

二是搭建对接平台。根据前期调查摸底情况,积极组织郑州、洛阳同国家级贫困县开展对接。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家庭服务业协会的作用,成立家庭服务业协会扶贫攻坚讲师团,巡回走访河南省部分贫困县,开展座谈交流和公益宣传活动,积极搭建家政服务劳务对接平台。鼓励家政服务企业进村入户,采取多种形式与贫困县对接。如郑州市三鼎家政集团与贫困县扶贫办进行对接,走访贫困户200多户,登记达成就业意向50多人。

三是签订合作协议。指导郑州、洛阳等中心城市同商丘、平顶山等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签订《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劳务合作框架协议》。15个家政公司与贫困县培训机构签订劳务合作协议,通过交叉培训、认定基地等方式,由贫困县每年向中心城市输送家政服务人员1000人以上,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50%以上。

四是开展培训扶贫。引导家庭服务企业通过设立分店等形式,在贫困县开展家政服务技能培训,采取联合培训和集中培训的方式,围绕母婴护理、养老护理、家政服务基础知识、家政礼仪等开展培训。如河南雪绒花母婴服务公司通过下乡培训、合作人模式等,在全省26个国家级贫困县和15个省级贫困县建立了合作店,共培训35000多人。

推进家庭服务业信息化建设

一是推动家政服务网络平台建设升级。推动全省18个省辖市家政服务网络平台建设升级,为市民和家政企业提供供需对接服务,并为用户预定和跟踪整个服务流程,使客户得到安全、快捷、优质的家庭生活服务。目前郑州市家政网络中心已与1500多家家庭服务企业签订了加盟协议,采集12000余家各类家庭服务企业信息,涉及百姓家庭日常生活20个类别多达140多个小项的服务内容,目前,网格化公益服务平台APP也已上线,正在逐步扩大社区覆盖范围。

二是推进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积极推进“互联网+”养老服务创新,实现餐饮、家政、健康等各类养老服务实体和老年人供求信息及时有效对接,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医、助急等服务,全省建成养老服务信息平台43个,在网服务老年人350多万人。涌现出了洛阳、新乡社区居家养老智慧服务新模式。

三是引导家庭服务企业与电商平台开展合作。支持建设巾帼“伊家政”服务平台,加快信息流通,提升行业效率。洛阳市“12580”家庭服务呼叫中心,将中国移动的网络平台优势、技术优势和家政服务业协会的资源优势结合起来,同时与洛阳市家政服务业门户网站对接,充分发挥公共服务平台的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极大提高了市场服务效率。

四是推动家服企业线上线下协同发展。适应经济新常态和居民消费需求变化,推进家服企业便利化发展,细化市场,最大限度地保障市场供应;推动家政业与互联网结合,加快线上线下融合创新发展,推动行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结构转型,发展升级。

推进家庭服务业职业化建设

一是加强省级家庭服务业培训示范基地建设。指导郑州、洛阳加强家庭服务业培训示范基地建设,促进家庭服务业职业化规范化发展。其中,郑州市家和职业培训学校与长期合作的260余家家庭服务企业、900余家养老服务机构、1000余家幼儿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企业中建立了数百家就业实习基地,每年培训家庭服务从业人员规模5000人次以上。

二是加强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目前,全省共有18600多名养老护理员,大多是农村“4050”人员。河南省依托郑州大学护理学院、河南养老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等单位建立了7个省级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每年都从省级福彩公益金中列出专项资金,采取集中、远程培训等方式,对全省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和护理人员实行免费培训。依托郑州澍青医专、漯河医专、商丘医专等院校建立了护理、老年服务与管理等专业国家级实训基地5个,建成省级实训基地24个。

三是鼓励企业培训和储备人才。郑州市推出的“火凤凰”高级家政服务员培训项目,河南宝贝伴侣公司的母婴陪护培训、河南省福联家政公司员工培训教材项目等都各具特色,每年推动企业培训人员12000人次。同时,积极协调家政企业在养老、医疗、住房、税收等方面实施优惠政策,促进家政服务业发展。

推进家庭服务业品牌化建设

一是打造家庭服务明星企业。在全省重点扶持一批规模较大、管理先进、服务一流的家政服务公司,形成品牌,涌现出了阳光家政、雪绒花、三鼎、大豫等一大批优秀家政企业。打造家政服务明星,加大对在家政服务行业有特殊技能、特殊贡献的家政服务员的宣传力度,注重培养树立家政服务管理和就业方面的先进典型,促进家政服务业更快发展。在省级生活性服务业家政项目申报工作中,河南省有14家家政服务品牌企业受到表彰,并得到资金支持。

二是推动家政公司资源整合。通過改造、资本运作、利益再分配等方式将中小家政公司凝聚,充分发挥中小家政公司的人才优势,整合成符合社会需要的现代家政企业集团,提升现代企业管理水平。

推进家庭服务业标准化建设

认真贯彻《家庭母婴护理服务规范》《家政服务员培训规范》《家政应急快速反应规范》。加强家政服务标准的基础研究和前期研究,在育婴服务、家庭保洁服务、居家养老服务等热点领域,按照相关要求,指导郑州市组织制定了《家政保洁服务规范》《产褥期母婴护理员等级规定和服务规范》《养老护理员等级规定和服务规范》《育婴师(员)等级规定和服务规范》。服务标准的制定,对于加强行业管理,引导企业规范化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存在的问题

河南省家庭服务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供需结构化矛盾突出。家庭服务供给侧在数量和质量上均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从数量上看,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二孩政策的放开,家庭服务业需求激增,现有的服务人员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从质量上看,家庭服务员的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参差不齐,有些雇主找不到合适的家庭服务员。二是管理有待规范。部分家政公司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标准不统一。还有一些无照经营的散户和中介机构,只收中介费、介绍费,无后续管理和服务,对用户缺少保障机制,影响行业规范化发展。三是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由于家庭服务业进入门槛低、行业准入条件不高,部分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在培训方面,缺乏统一的教材和培训标准,培训质量无法保证。

2018年河南省家庭服务业的工作思路是:着力加强家庭服务市场主体培育,推进家庭服务企业向专业化、规模化、网络化、规范化、信息化发展;着力强化从业人员培训,提高家庭服务质量;着力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完善市场监管,优化市场环境。全面提升家庭服务业对稳增长、促就业、惠民生的促进作用。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出台政策。扶持行业发展。进一步梳理扶持家庭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政策,结合新的形势,出台新的支持家庭服务业发展的系统政策。

二是整合资源,加大培训力度。以家政服务员、养老护理员和病患陪护员为重点,加强家庭服务从业人员培训,落实培训补贴政策。把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入职培训和在岗提升培训的重要内容,增加培训内容和课时,教育引导家庭服务从业人员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和长久的职业发展观。

三是规范市场,提升服务质量。强化市场监管,规范家庭服务业市场秩序。推进行业协会建设,加强行业自律,提高家庭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四是加强平台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推动家庭服务业公益性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家政服务从业人员信息实名制管理,形成全省资源信息共享、管理规范、监管到位的家庭服务体系。

猜你喜欢
家政贫困县服务业
做好服务业 做强鱼文化
农嫂进城——家政行业状态观察
我国所有贫困县全部脱贫
2019年国家级家政服务政策盘点
2019年省级家政服务政策盘点
云南宣布31个贫困县脱贫摘帽
中介型家政O2O企业价值链优化策略
2019长三角服务业企业100强
153个:全国153个贫困县已摘帽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